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实验记录单 年级 班 实验组别: 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第 节实验名称: 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实验目的:模拟制作生物化石实验器材:橡皮泥、植物叶、鱼骨、贝壳等实验步骤:将橡皮泥压平。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教师评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00-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4三金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0307766(共39张PPT)(教科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板书设计06作业布置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2.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3.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思维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探究实践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同学们,现代生物具有多样性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它们都是古代生物。新课导入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古代存在恐龙等古生物的?除了恐龙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呢?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新课导入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证件。新课导入小资料: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新课导入那昆明鱼有可能是现代脊椎动物的祖先借助地底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新课导入收集恐龙化石的资料,以一种恐龙为例,说说它与现在的哪种动物相似。1探索恐龙是一大类古代生物,是出现于 2 亿 4500 万年前并繁荣至 6500 万年前的中 生代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 1 亿 6000 万年之久。恐龙家族极为庞大且呈现出多样性。它们形态不同:有的身体硕大,有的身体相对较小;有的身上具有鳞甲,有的长有角或头冠。它们食性也各异: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草食性,有的是杂食性。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有些恐龙以双足行走、有些四足行走、有些可以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据推测,恐龙的种类可能有上千种。新课讲解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三角龙化石霸王龙化石都有尖尖的喙骨头形状形似新课讲解霸王龙的化石,身材庞大,与现代的马、巨大的鸟类相似。(1)霸王龙新课讲解(2)三角龙三角龙的化石,它的头部长有两只角,比较像现代的犀牛。新课讲解(3)似鸡龙似鸡龙的化石,嘴巴较长,牙齿不明显,用两只脚走路,比较像现代的鸡、鸵鸟。新课讲解这是一具猛犸象的骨骼化石,它和现在的大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推测一下猛犸象当时生活的环境。新课讲解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猛犸象和亚洲象是在约 480 万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进化来的。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 5 米,体高约 3 米,与亚洲象相近,门齿长 1.5 米左右。它身上披着细密的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 9 厘米。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骨比现代的象短而高。从侧面看,它的肩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肩部开始往后便陡然降下来。距今约 1 万年前,猛犸象灭绝,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 而是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相似 不同 生活环境猛犸象 体型巨大,粗壮的四肢,长长的鼻子,长长的门齿,以植物为食现代亚洲象极厚的脂肪层,身披浓密的毛发寒冷地区皮肤光滑热带地区新课讲解从恐龙骨骼化石和鸟的骨骼角度比较,恐龙与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运动方式来看,恐龙鱼鳄鱼、龟较为相似,是爬行动物。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外形特征来看,猛犸象和亚洲象较为相似。新课讲解观察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2菊花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新课讲解鱼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鸟化石新课讲解说一说这些生物哪些在今天依然存活着?哪些已经消失了?菊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鱼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鸟化石新课讲解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的现象。演化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演化是长时间的。新课讲解灭绝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存在。当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该物种就灭绝了。新课讲解适者生存还有一些古生物,如银杏、嶂螂、大熊猫等一直生活至今,形态、身体特征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被称为活化石。新课讲解研讨1.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恐龙、始祖鸟、猛犸象、菊花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石鱼化石、蕨类植物化石、始祖鸟化石等……研讨2.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借助科学家的工作成果,了解化石研究生物的演化历程,认识远古时期的生物。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生物、植物的样子,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科学家还能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可以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等。拓展制作生物化石模型:1.将橡皮泥压平。2.把植物叶、鱼骨或者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随堂练习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 、 或。遗体2.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 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 关系。遗物遗迹特征亲缘1.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可以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2.所有古生物都已经灭绝了。( )√×随堂练习A.北极圈 B.赤道 C.山区A.无性繁殖 B.胎生 C.卵生AC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点击放大观看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程基本信息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课题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课程基本信息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2.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3.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思维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探究实践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课前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灭绝动物的资料,观察灭绝动物及看一看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与现存生物的异同。【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生物。一是观察化石,二是依据化石描述古生物的形态,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学习任务三】根据教科书上给出的简要步骤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可以用橡皮泥做活动材料,也可以选用黏土或其他适宜的材料。推荐的学习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程基本信息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课题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课后练习一、 . 填空题。1、 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 遗物或遗迹称为( ) 。2、 科学家能够根据化石复原出古生物的样貌, 还能推测出古生物的( ) , 研究生物是( ) 的, 以及了解生物的( )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 ) 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 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 ) 。二、 选择题古小勇对古生物非常感兴趣。今天爸爸妈妈带他到博物馆参观了古生物化石展。4、 古小勇发现有很多化石看上去外形奇特, 与现在的任何生物都不像。比如右图的三叶虫化石。对于这些古生物, 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 于是推断它们已经( ) 。A. 繁殖 B. 灭绝 C. 变异 D. 消失5、 古小勇看到海洋生物化石区的一块展板上写道: 在我国云南、 西藏、 贵州等高原地带发现了很多贝类化石。这说明( ) 。A. 远古时代的海洋经过一系列地质演变后, 成了高原B. 当时的贝类可以在高原上生活C. 有人将贝类化石带上了高原D. 巨大的海啸将贝类冲上了高原6、 科学家还推断, 远古时期的地球有一块超级大陆, 后来分裂成如今的七大洲。科学家可以通过哪些证据得到这样的判断呢 ( ) (多选)A. 在不同大陆上发现同类动物的化石B. 在不同大陆勘测到相同的地质C. 对比不同大陆的外形D. 历史传说三、 实验探究题7、 在恐龙馆, 古小勇一眼就看到了他最喜欢的霸王龙。霸王龙生活在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 是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体长约 11. 5-14. 7 米。霸王龙是一种肉食性恐龙, 性格凶猛好斗。(1) 现在的人们能够知道霸王龙长什么样是因为( ) 。A. 科学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B. 科学家结合了其他现在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C 科学家重新培育了霸王龙D 科学家通过霸王龙的化石复原出了它的样貌(2) 科学家如何通过化石推断出霸王龙的相关特征呢 请将古小勇的猜测连线。(3) 现在普遍认为绝大多数恐龙都在白垩纪末期(6500 万年前) 灭绝了。但是有没有少数恐龙躲过了那场大灭绝呢 古小勇看到一组图片:这说明科学家对于鸡(鸟类) 的起源有什么猜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化石 2、 生活环境、 怎样变化、 多样性 3、 昆明鱼、 脊椎动物二选择题三、 实验探究题7、 (1) D(2)(3) 科学家猜测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科学家猜测鸟类有可能是恐龙进化而来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材P34~3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课型 新授课教材简析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6课。本课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11.4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学段目标。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的生物,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已经描述比较过生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本课的内容则落在“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并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上。本课通过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其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通过观察化石,描述古生物的形态,从而认识更多的古生物。之后,通过研讨对探索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在生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现存生物都是由古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是借助化石研究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思考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拓展部分利用橡皮泥或者黏土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析 研究古生物及其化石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课前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化石认识古生物,了解其与现存生物的关联,这些内容都可以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需要学生课前掌握的资料有:①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的资料,如恐龙化石、昆明鱼化石、三叶虫化石、鹦鹉螺化石等。②猛犸象和现代大象的资料。查阅、整理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推测。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提供一些设备和模型。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知道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2.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3.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思维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探究实践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通过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生物化石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橡皮泥、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相关视频资料。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聚焦 1.引入:播放云南禄丰发现罕见巨型恐龙化石的相关视频。2.讲解:恐龙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像恐龙这样的古代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我们却能借助化石,将它们复原,重新展示在大家面前。什么是化石呢?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3.揭题:那么,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呢?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板书: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聚焦恐龙化石,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顺势揭示课题。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1.活动:出示昆明鱼化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2.提问:你们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猜测?(预设:昆明鱼有一条比较原始的脊椎,可能是现代脊椎动物的祖先。)3.过渡:从1822年人类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陆续出土了不同种类恐龙的化石。(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图片。)4.提问:观察图片,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动物的化石?为什么?(预设:可能是鸟类的化石,因为它有尖尖的喙,有腿骨和翅膀,与鸟类相似。)5.讲解:(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与鸟类骨骼对比图。)始祖鸟有羽毛,但具有爬行类动物的骨骼特征,一开始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认为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且极有可能是后期恐爪龙类的祖先,生活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早期,距今约1亿5千万到1亿5千5百万年。6.布置任务:我们知道恐龙的种类远不止于此,其他恐龙又有哪些特征?是否也与其他现存的生物有所相似呢?请同学们领取材料,开始活动。探索与研讨 7.小结:(1)古代生物具有多样性,从恐龙化石来看,三角龙头上有角,牙齿细小,推测为草食性动物,四足行走;霸王龙牙齿锋利,推测为肉食性动物,双足行走;梁龙体形庞大,脖子很长,可以扩大进食范围……恐龙是爬行动物,与龟、鳄鱼、巨蜥等现存生物较为相似。(教学提示:出示龟、鳄鱼、巨蜥等动物的图片。)(2)猛犸象的大小与现代象差不多,它们是在480万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进化来的。猛犸象存活于约480万年前到1万年前。其化石出土于北极圈附近,而且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地区,这也是猛犸象异于现代象的地方。探索与研讨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逐一展示昆明鱼化石、始祖鸟化石、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并将始祖鸟化石与鸟类骨骼对比,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有依据的猜测,构建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联系。探索二:更多的古生物1.提问:你们知道古生物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的吗?(预设: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推测化石的名称。3.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古生物生存至今,如蕨类;一些古生物经过代代相传且不断演化(进化)形成现存物种,如鸟类、鱼类;而有些古生物却早已灭绝。自然界中完全适应了环境变化的生物能继续生存、繁衍至今,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的生物发生了演化,而不能适应环境又无法改变的动物则面临灭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选择。任何生物生存、繁衍都要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研讨汇报 古生物:生存在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灭绝的生物。灭绝:某一生物物种不再存在。探索与研讨拓展与小结 1.过渡:在本节课,我们通过大自然赠予的钥匙——化石打开了古生物的大门,感受了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那么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学提示:播放“化石的形成”相关视频。)让我们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来感受一下吧!2.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制作生物化石模型。(1)将橡皮泥压平。(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3.小结:化石的形成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难以被发现和挖掘,因此每一块化石都非常珍贵。我们应该感激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正是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古生物的生动形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前通知学生了解化石并收集恐龙化石照片,提示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照片和资料缩小后打印出来贴在活动手册上,课堂上在进行恐龙化石的观察对比时,提示学生补充自己准备的材料。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使研讨更深入、全面、有依据地展开。课后作业 填空题。1.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_________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_________关系。选择题。2.关于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样子,推测其生活的环境B.推测当时的地球环境,推测生物进化历程C.这些古生物已经灭绝,没有任何研究意义参考答案一、1.特征 亲缘 二、2.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学习任务单.doc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实验记录单.doc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doc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件.ppt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后练习.doc 制作生物化石模型.mp4 化石.mp4 化石形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