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案 2024-2025统编版(部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案 2024-2025统编版(部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3.1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精准阐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核心要义,明确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定位和作用机制。
2. 深入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熟练掌握在不同领域(如经济、社会、环境等)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和实践路径。
3. 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现实经济社会现象,针对具体发展问题提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经济数据、图表、视频以及实际案例资料,将抽象的新发展理念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模拟项目策划活动,如走访当地创新型企业、调研社区发展规划、模拟制定区域发展方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心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详细讲解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竞争力提升等多个角度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用,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推动产业升级;协调发展能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等。
3. 在不同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如在经济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创新发展;在社会领域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协调发展;在生态领域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以实现绿色发展等。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效应,认识到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而非孤立存在,如创新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动力,共享发展又能为其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准确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简单套用理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方面因素。
3. 让学生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意义,克服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理解新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经济社会案例,如深圳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塞罕坝的生态修复成果、上海自贸区的开放举措、脱贫攻坚中的共享发展成果等,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经济社会问题,如如何在本地推动创新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开放发展对本地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成果和应用场景,如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图片、区域协调发展数据图表、绿色发展视频案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5. 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的实践情况,如组织学生走访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生态示范园区、社区服务中心等,撰写调研报告;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项目策划活动,如模拟制定一个城市新区的发展规划,要求体现新发展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视频,涵盖科技创新成果(如5G技术应用、高铁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如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如蓝天保卫战成果)、对外开放新举措(如进博会盛况)、共享发展成果(如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新貌)等内容。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在多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坚持的发展理念密切相关,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发展理念在发挥作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讲授新课
1. 创新发展:运用多媒体展示华为公司在5G通信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和成果数据、专利数量增长图表,讲解创新发展的内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华为为例,分析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华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在全球通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强调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在其他领域的体现和作用,如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管理创新对企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等。
2. 协调发展: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图表,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图和建设成果视频。讲解协调发展的内涵,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分析通过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共建共享等措施,如何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组织学生讨论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 绿色发展:播放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到绿水青山的变迁视频,展示一些高污染企业整改前后的对比图片。讲解绿色发展的内涵,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以塞罕坝为例,分析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绿色发展在产业转型(如发展新能源产业)、环境保护(如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4. 开放发展:展示上海自贸区的贸易数据增长图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地图,以及进博会的热闹场景视频。讲解开放发展的内涵,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分析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扩大开放领域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组织学生讨论开放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5. 共享发展:展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数据(如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情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数据图表。讲解共享发展的内涵,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脱贫攻坚为例,分析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方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介绍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重要性和实践措施。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关注国家发展动态。
(四)课堂练习
布置几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新发展理念内涵的理解)、简答题(要求学生阐述某一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或实践措施)、案例分析题(给出具体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及如何贯彻)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课后作业
1. 让学生选择当地的一个企业或社区,调研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的实践情况,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假设要在本地建设一个新的产业园区,要求根据新发展理念制定园区的发展规划。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规划方案,包括园区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建设措施等内容,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通过项目策划,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新发展理念。
五、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相关的经济社会数据和案例资料,如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经济研究报告、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 实地调研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调查问卷、录音笔、摄像机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对于抽象的新发展理念,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直观的多媒体展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