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学生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
二、班会背景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良好品德的养成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同学之间的冲突、破坏校园设施、不遵守校园规章制度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校园的正常秩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增强学生共建和谐校园的意识,促使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
三、班会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和谐校园的概念,包括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和谐、秩序和谐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校园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感。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共建和谐校园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共建和谐校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班会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四、班会重难点
重点
深入剖析和谐校园的内涵,让学生全面理解和谐校园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园环境以及校园秩序等。
引导学生识别校园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现象对校园和谐的负面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共建和谐校园的行动方案,明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共建和谐校园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共建措施,如何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切实改善校园环境,促进校园和谐。
在班会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讨论和行动中来,避免出现少数学生主导、多数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
五、班会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述校园中和谐与不和谐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行为的对错及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和谐校园的理解。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及改进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法:设置一些校园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场景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知识讲授法:简要讲解和谐校园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讨论和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总结归纳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的共建和谐校园方案。
六、班会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校园中和谐与不和谐现象的案例,编写成案例资料。
准备一些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小道具,用于情景模拟,如模拟校园卡、书本、文具等。
设计制作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 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校园和谐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共建活动的建议。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书签、贴纸、小笔记本等,用于奖励在班会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
提前在教室黑板上绘制与和谐校园主题相关的图案,如和平鸽、绿树鲜花、友好相处的学生形象等,并写上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 的标题,营造班会氛围。
学生准备
提前思考自己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和谐与不和谐的事情,简单记录下来。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班会中的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七、班会流程
(一)引入主题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向同学们问好,然后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班会,主题是‘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小谜语:‘什么地方,有书声朗朗,有欢声笑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也是知识的殿堂?’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呀?” 引导学生说出 “校园”。
教师接着说:“对啦,就是我们的校园。校园是我们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它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那你们心目中的理想校园是什么样的呢?” 邀请几位同学发言,让他们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校园,从而引出和谐校园的概念。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大家理想中的校园都充满了美好与和谐。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共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二)和谐校园内涵讲解
教师开始讲解:“同学们,和谐校园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其中就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大家想想,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如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等。
接着讲同学关系的和谐:“同学之间的和谐也很重要哦。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每天都要和同学们相处,那怎样才能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呢?”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等。
然后介绍校园环境的和谐:“除了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的和谐也不容忽视。一个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会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大家说说,我们可以为校园环境的和谐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如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主动打扫卫生等。
最后讲解校园秩序的和谐:“校园秩序的和谐能够保障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课、课间不打闹等。只有大家都遵守秩序,我们的校园才能和谐有序。”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和谐校园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
教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讲几个校园里发生的真实案例,大家仔细听听,分析一下这些案例中哪些行为是和谐的,哪些是不和谐的,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
案例一:“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他的同班同学小红和小刚立刻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带到医务室进行处理。在医务室里,小红和小刚一直陪伴着小明,安慰他不要担心。后来,小明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坚持参加了后面的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案例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和谐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关心和鼓励体现了和谐的同学关系,这种和谐的关系不仅帮助小明解决了困难,还让他能够继续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案例二:“课间休息时,小李和小张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不小心撞到了正在整理书本的小王,书本散落一地。小李和小张不仅没有道歉,还责怪小王挡了他们的路。小王很生气,与他们发生了争吵,最后甚至差点打起来。” 教师提问:“那这个案例中又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呢?这些不和谐现象带来了什么后果?” 让学生分析出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本身就是不遵守校园秩序的不和谐行为,撞到人后不道歉反而责怪他人、引发争吵甚至差点打架,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案例三:“学校组织了一次环保活动,号召同学们一起清理校园里的垃圾。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分成小组,拿着垃圾袋,认真地清理校园的各个角落。经过大家的努力,校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体现的和谐之处,即同学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谐与不和谐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和谐校园内涵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案例分析,我们对和谐校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一些常见的不和谐现象,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破坏校园公共设施、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浪费粮食等。对于学生提到的现象,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如缺乏沟通技巧、自我约束能力差、环保意识淡薄、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和总结,对学生提到的重要观点进行强调,并对没有考虑到的方面进行补充。通过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校园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情景模拟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情景模拟环节。老师会设置一些校园场景,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场景中的角色,看看大家在这些场景中会如何处理问题,以促进校园的和谐。”
情景一:“在食堂打饭时,队伍很长,大家都在排队等候。这时,小赵突然插队到了前面,排在后面的小钱很生气,与小赵发生了争执。” 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赵和小钱,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现。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赵和小钱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遵守排队秩序,文明打饭,当遇到插队行为时,要理性沟通,避免冲突。
情景二:“在教室里,小孙不小心把同桌小周的铅笔盒碰到地上,铅笔和橡皮等文具散落一地。”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然后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讨论小孙应该如何处理,小周又应该如何回应,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互相理解和包容,遇到问题及时道歉和妥善处理。
情景三:“在校园的花坛边,小吴看到一朵非常漂亮的花,忍不住想要摘下来。这时,路过的小郑看到了,上前制止。” 通过这个情景模拟,让学生讨论爱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当发现有人破坏校园环境时应该如何正确劝阻。
在每个情景模拟结束后,都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从模拟的场景中学习如何处理校园中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共建和谐校园的意识。
(六)提出共建措施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讨论和模拟,我们对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共建和谐校园呢?每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把你们想到的措施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共建措施,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设立文明监督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制定班级文明公约,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等。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提出的共建措施。在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并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对于一些好的建议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一些不太完善的建议,组织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提出的共建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将其整理成一份系统的共建和谐校园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开展 “友好班级”“友好宿舍” 评选活动,促进班级之间、宿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设立 “心灵驿站”,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校园环境方面:成立环保志愿者小组,定期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在校园内设置环保宣传标语和提示牌,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开展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 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节约意识。
校园秩序方面:加强校规校纪的宣传教育,让同学们熟悉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 “文明行为示范岗”,由学生担任文明监督员,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巡逻,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
(七)知识问答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宣布进行和谐校园知识问答活动:“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和讨论,相信大家对和谐校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知识问答,看看哪个小组对和谐校园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教师依次提出问题,问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选择题:“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A. 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B.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C. 随意破坏校园设施”
判断题:“同学之间偶尔开个过分的玩笑没关系,不会影响校园和谐。( )”
简答题:“请列举三条在校园中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法。”
各小组进行抢答,答对得分,答错扣分。在答题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通过知识问答,巩固学生对和谐校园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
竞赛结束后,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颁发小奖品。同时,对本次知识问答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知识点。
(八)总结与承诺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全面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探讨了和谐校园你我共建这个主题。我们了解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分析了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很多共建和谐校园的好措施,还进行了有趣的情景模拟和知识问答。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讨论出的成果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为建设我们的和谐校园努力。”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 “和谐校园共建承诺书”,上面写着:“我承诺,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爱护校园环境,遵守校园秩序,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为营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邀请同学们依次在承诺书上签名,表达自己共建和谐校园的决心。
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大声宣读承诺书,在激昂的宣读声中结束本次班会。通过总结和承诺环节,强化学生共建和谐校园的意识,将班会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八、班会延伸
开展 “和谐校园,我在行动” 实践活动:在班会结束后的一周内,组织学生开展 “和谐校园,我在行动” 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会讨论提出的共建措施,在校园内开展实际行动。例如,环保小组的同学可以在校园内进行一次全面的垃圾清理活动,并向其他同学宣传环保知识;文明监督小组的同学可以在课间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文化建设小组的同学可以策划并组织一次以 “和谐校园” 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绘画展览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共建和谐校园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切实改善校园环境,促进校园和谐。
设立 “和谐校园建设意见箱”:在教室或校园内显眼位置设立 “和谐校园建设意见箱”,鼓励学生随时将自己对校园建设的想法、建议以及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投入意见箱。教师定期对意见箱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并反馈给学生;对于存在的问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设立意见箱,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校园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定期评选 “和谐之星”:在班级内定期开展 “和谐之星” 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可以包括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友好、乐于助人,在校园环境维护方面积极主动、爱护环境,在遵守校园秩序方面严格自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等。每月评选出若干名 “和谐之星”,在班级内进行表彰和宣传,展示他们的优秀事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