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高二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教材版本】
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国家主权”,阐述了国家主权的含义及其特征,介绍了主权国家所拥有的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增强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第二目“中央与地方”,介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及其优点,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与认同。第一目侧重从国际的视角介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影响,第二目侧重从国内的视角介绍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性与便利性对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影响。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69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国家主权的含义,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及其基本内容,懂得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增强主权意识,树立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2.能够以全球视野观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理解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必要性,懂得不同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有其自身特点的。
3.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探究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67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国家主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必要性。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87-88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页码 讲述语言(详细)
第1张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真光中学的刘艳老师,今天我们学习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第2张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4个:1.了解国家主权的含义,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及其基本内容,懂得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识别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2.理解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必要性,懂得不同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有其自身特点的。3.认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理解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意义。4. 增强主权意识,树立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以全球视野观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3张 首先,我们结合在香港回归和回归后香港发展等问题上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探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
第4张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前途问题交换意见,全面阐释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下面我们观看一段与这段历史有关的视频。(插视频03:58分钟) 视频来源:学习强国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结合文字与视频材料,归纳我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原则,思考这一基本立场与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分析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第5张 香港问题事关我们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我国政府对主权问题所持的明确立场与原则。我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坚持主权统一原则。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对其领土享有不受外部干涉的独立的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根本的国家利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丧失了主权就没有安全可言,没有安全保障的国家也不会有独立的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事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决不能退让和妥协,否则就损害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6张 接下来,我们归纳下国家主权的内涵与地位:1.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主权具有完整性。同时主权也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就必须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2.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任何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和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均有平等权利与责任,都应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交往。 主权平等尤其包括下列要素:各国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第7张 国家主权的特点有:1.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2.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是国家具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地位。3.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国家主权对国家的意义体现在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第8张 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我们结合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来具体认识这些基本权利。邓小平同志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主要体现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体现的是主权国家享有的管辖权。
第9张 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来详细了解下这些基本权利。独立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具有独立自主和不受干涉的特征。在对内事务上,国家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采取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制定和实行本国的各项政策和法律。在对外事务上,国家可以独立自主地实行本国的对外政策,处理国际关系。
第10张 管辖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平等权是指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自卫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自卫权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防建设,即国防权,防备可能来自外国的侵略。二是抵御外敌入侵,国家在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实施单独的或者集体的武装自卫行动的权利。
第11张 下面我们来自我检测对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的理解情况。 请同学们分析并判断下列材料主要涉及了主权国家的什么基本权利。 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排放以2005年为基准下降60-65%,但坚决拒绝海外监督机构检查减排进展,体现了我国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体现了我国行使主权国家的自卫权。 中央政府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依法打击反中乱港分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体现了我国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联合国大会的投票原则为“一国一票,票票等值”。无论国土面积大小,生产总值多寡,政治制度如何,一个国家都有一票。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平等权。
第12张 接下来,我们学习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了解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及其优点,理解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13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事关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纵向配置过程中中央集中统一与地方自主权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归纳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性。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14张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知: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事关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
第15张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因此就产生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16张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根据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科学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分析并归纳中央与地方权力如何划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有什么特点?
第17张 关于中央与地方权力如何划分的问题,根据材料我们可知: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中央和地方合理划分职权,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良性发展。
第18张 材料提到:宪法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力以赴科学有效抓好疫情防控。 依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1.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的核心就在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在职权上进行合理划分。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19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地方适度分权,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又有利于发挥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升治理效能,有利于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有效实现,彰显制度优势。
第20张 最后,我们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课堂小结。本课有两大内容,分别是国家主权,中央与地方。国家主权重点把握国家主权的内涵、地位、特点、国家主权对国家的意义以及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中央与地方重点把握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产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更加深刻理解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第21张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第22张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是选择性必修1第二课第一框《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答疑时间。
第23张 第1题选A,尊重网络主权,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表明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尊重网络主权是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前提,①②应选。③说法错误,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不拥有主导权,③不选。 ④“国家主权是国家唯一构成要素”说法错误,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主权、领土、人口和政权,④不选。
第24张 第2题选A,中国政府保护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是主权国家依法行使管辖权的体现,应选A。 题干并没有体现自卫权,也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BC不选。 中国政府保护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本来就是我国的管辖范围,没有拓宽,D不选。
第25张 第3题选A,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主要考虑了民族与历史因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主要考虑了历史因素,①②符合题意。 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③不符合题意。 直辖市的设立主要考虑的是经济与地理因素,④不符合题意。
第26张 第4题选A,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设立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的关系,①符合题意。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现了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②符合题意。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此,“直接行使”的说法错误,排除③。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④错误。
第27张 第5题选C,国务院就“放管服”改革对地方进行督查,反映了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服从中央领导,地方政权要接受中央政权的监督检查,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普通行政区域是国家的组成单位,①与题意不符。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地方政权享有自主管理本地事务的权力,④说法错误。
第28张 最后,补充下民主集中制的有关知识,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民主选举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都由人大产生,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贯彻执行人大决定,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