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属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中的“新征程”部分,回答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人民、与世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国梦。本框承接前一框对中国新的历史方位的判断,为后续理解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的历史使命,做好认知和情感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得益于小初高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初中已对中国梦的内涵了然于心,但不能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地阐述中国梦与个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其次,高中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感兴趣,批判思维能力提升,但多数学生不愿自主思考、不敢公开表达,常常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耐心引导才能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课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奥运梦,论证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辩证关系,增进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2.通过代言外交梦,在批驳“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理解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提升论证与分析问题、辨析与评价问题的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涵养爱国情怀。
3.通过重温建党梦,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拥护党的领导。
4.通过描绘强国梦,探究实现中国梦的国家行动,进而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进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梦与人民、与世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2.教学难点:实现伟大梦想的国家措施。
五、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
教师: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年份,为什么
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教师:建党百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让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请大家说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学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以穿越时空去对话的方式,通过对比奥运梦、代言外交梦、重温建党梦,来描绘当下的强国梦,实现以史为鉴、观照现实、开创未来。
活动一:对比奥运梦
学科内容: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辩证关系教师:假如你穿越到1932年的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1:别的国家声势浩大,而我的国家只有一个人,觉得抬不起头,有点自卑感。
教师:今年,你的心情又会怎样
学生2:我看到声势浩大的队员们,感到无比的自豪、骄傲。
【情境创设】
材料一: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报纸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材料二:2021年,东京奥运会100米半决赛苏炳添9秒83破亚洲纪录。赛后接受采访他说:“我们还要完成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在东京赛场上扬起我们的国旗,我认为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非常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
【研讨任务】
有人说:“中国梦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空洞的口号,与个人梦没有关系。”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加以反驳。
学生3:中国梦需依靠人民来实现,虽然刘长春没能获奖,但在国运艰难时单刀赴会,让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这就是为国争光。而今,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不仅完成了个人的体育梦想,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教师追问:你的举例都是杰出人物,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中国梦的实现依靠普通老百姓吗
学生4:实现中国梦不仅依靠杰出人士,也需要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比如抗疫期间,青少年在社区宣传、志愿者入户排查、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快递小哥送物品,无论是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还是刚入职的不知名的医生护士,他们都用自己的劳动守护国家的平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有一份光发一份光,有一份热发一份热,个人的星星之火就
能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但大家都只强调中国梦依赖于个人的奋斗,难道中国梦的实现对个人没有好处吗
扬起我们的国旗,我认为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非常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
【研讨任务】
有人说:“中国梦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空洞的口号,与个人梦没有关系。”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加以反驳。
学生3:中国梦需依靠人民来实现,虽然刘长春没能获奖,但在国运艰难时单刀赴会,让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这就是为国争光。而今,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不仅完成了个人的体育梦想,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教师追问:你的举例都是杰出人物,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中国梦的实现依靠普通老百姓吗
学生4:实现中国梦不仅依靠杰出人士,也需要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比如抗疫期间,青少年在社区宣传、志愿者入户排查、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快递小哥送物品,无论是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还是刚入职的不知名的医生护士,他们都用自己的劳动守护国家的平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有一份光发一份光,有一份热发一份热,个人的星星之火就
能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但大家都只强调中国梦依赖于个人的奋斗,难道中国梦的实现对个人没有好处吗
现为我们个人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机会,扬起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这一情境,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话想说。初中已学习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高中设置思辨类任务,
引导学生在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角度思辨、澄清,进而增进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
活动二:代言外交梦
学科内容: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
【情境创设】
材料:10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签字。慈禧太后说:尽中华之物博,予各国之欢心。2021年中美高层领导战略对话,面对美方傲慢施压,杨洁旒掷地有声地反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学科任务】
中国人从卑躬屈膝到据理力争,中国再也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于是,有外国记者炒作说:“中国实力增强后给其他国家带来极大影响,中国
梦实质是霸权梦,是其他国家的噩梦!”假如你定外交部发言人,请有理有据地加以反驳。
学生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在自身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捐赠口罩、外派医疗团队、援助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力量。
学生2: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从未通过掠夺发展自己。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各国经贸交流搭建平台。我们在非洲援建铁路、交流技术、培养人才,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
教师追问:两位外交官的回答展现了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但有没有什么时候中国理直气壮地对外国施加在他们看来是不利的影响
学生3:当外国侵犯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比如某国抹黑新疆棉是强制劳动、歪曲中国治理香港乱象的政策,中国就会坚决予以反击。
学生4:比如某国扣押孟晚舟女士,企图打压华为,遏制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我们就会抗争到底,不惜动用国家力量保护国民的自由。
教师追问:中国坚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的原则,和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既然中国梦造福了世界,有些国家还要炮制中国威胁论,居心何在
学生4:想要阻断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坚决不答应。
教师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 亿多中国人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由此可见,中国梦是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愿望息息相通。
设计意图:结合时政热点,引入两个辛丑年的对比情境,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反驳外国的“中国威胁论”,引导学生有理有据、条分缕析地剖析观点,培养理性的高阶思维,涵养爱国情怀。
活动三:重温建党梦
学科内容:实现中国梦要跟党走
【情境创设】
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建党的片段。
【学科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请你结合视频《觉醒年代》的建党梦和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视频中哪一段最触动你
学生:在积贫积弱的国家,老百姓命苦,但那个老人说,习惯了。陈独秀为苦难深重的百姓痛哭流涕,他要为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而建党。
教师追问:由此可见,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做到了吗
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奋斗历程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人民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境遇。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人民富起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奋斗着。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继续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围绕强国梦,提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学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觉醒年代》,让学生穿越到建党前的历史,从情感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进而启发学生政史融合论证该论点,从历史事实中得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成政治认同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
环节四:描绘强国梦
学科内容:实现中国梦需要国家行和青年行
【情境创设】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被国民党俘获,他严辞拒绝了劝降,后被秘密杀害,时年36 岁。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展望了富强中国的壮丽愿景:“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
【学科任务1】
1935年在狱中的方志敏憧憬着“可爱的中国”。2035年我们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为方志敏烈士描绘2035年现代化国家的盛世景象,以及国家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 要求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今日之中国如您所愿般可爱,在祖国的大地上处处有欢声笑语,处处有鸟语花香。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创造下,铁路进青藏、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神州翱太空、国防更坚强。为此,我们国家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人才﹔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享现代化新模式;完成祖国统一,洗刷百年屈辱国耻。百年弹指一瞬,百年天翻地覆。您所期望的可爱的中国,正如您所愿般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将不负您的期望,向着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教师总结:大家给方志敏烈士描绘的景象太令人向往了,梦想是美好的,路在脚下。我们国家还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还要统筹对内对外强军治党,凝聚各方力量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学科任务2】
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国家强”,希望大家能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进程中。请大家分享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1:我的梦想是消除种族歧视,因为我想让所有的民族、不同肤色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现阶段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为消除种族歧视而奋斗。
学生2: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人民教师。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地方,有的孩子还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为此,我会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人交流分享。
教师:追逐梦想的路上,希望大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希望咱们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设计意图:通过穿越时空的对话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引用总书记的号召,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达成了知信行的统一。
六、教学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为此,本课在政史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努力让课堂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教学设计以穿越时空去对话的方式,串起奥运梦、外交梦、建党梦、强国梦,在以史为鉴、关照现实、开创未来的过程中,探讨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国梦与个人、与世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三大议题,最终以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鼓舞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整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师生配合较好、展现了思政课的魅力,赢得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
然而,教学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看似自然生成,其实师生对话都还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生生对话、鼓励学生自主反思追问,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求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