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水是常见物质 溶解和溶液知识框架内容要求(对应课标P21、P29)(1)能说出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知道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3)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能说出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5)能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知道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6)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内容要点要点1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 水的电解(1)实验现象:水在通直流电时,阳极产生 氧气 ,阴极产生 氢气 ,两者体积比为 1∶2 。(2)实验结论: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3)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强电解质。氧气 氢气 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水的物理性质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0×103 kg/m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1.0×103 100 0 3. 水的化学性质(1)水在通直流电时发生电解反应: 2H2O2H2↑+O2↑ 。(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H2O+CO2H2CO3 。(3)水能与少数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如水与氧化钙反应): H2O+CaOCa(OH)2 。2H2O2H2↑+O2↑ H2O+CO2H2CO3 H2O+CaOCa(OH)2 【典例展示】例1 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2∶1 ,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 H2 (填化学式)。2∶1 H2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进而推算出结果。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密度 ,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2∶1 密度 【模型构建】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要点2 水的作用及净化1. 我国水资源情况: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2. 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有一定限度),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就称为水体污染。3. 水污染原因: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过量农药化肥渗入土壤水和地下水,任意堆放垃圾等。4. 水对生命体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5.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① 吸附 :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臭味、色素等吸附在表面而除去。② 沉淀 :使不溶性的杂质沉淀下来,并与水分层。③ 过滤 :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④ 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净化物质的方法。吸附 沉淀 过滤 蒸馏 【典例展示】例2 重庆被誉为“山水之城,魅力之都”。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污染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体现了吸附性C. 园林以喷灌和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 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D例3 2024年5月1日,我国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B )A.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B. 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C. 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D. 园林用水采用节水灌溉方式B要点3 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1.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2.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结晶有两种方式: 降温 结晶和 蒸发 结晶。3.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溶剂 。固、液、气态物质都可作为溶质。降温 蒸发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4. 常见的溶剂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万能的溶剂。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 酒精、汽油 等。如酒精能溶解碘,汽油能溶解油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 溶剂 ,另一种叫做 溶质 。但当水与其他液体相互溶解时,不论液体的多少,都把 水 看作溶剂。酒精、汽油 溶剂 溶质 水 5.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液体混合 物类型 分散在液体 中的微粒 均一性 稳定性 举例溶液 很小 (分子或离子) 均一 稳定 食盐水、碘酒浊液 悬浊 液 较大(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久 置后分层 泥浆 乳浊 液 较大(液体小颗粒)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久 置后分层 牛奶均一浊液悬浊 乳浊 【典例展示】例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C要点4 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溶解度(1)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一定温度 下,某物质在 100g水 中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 质量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 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如 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熟石灰 。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此外气体溶解度还受压强的影响,随压强增大而 增大 。一定温度 100g水 饱和状态 质量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KNO3 NaCl 熟石灰 减小 增大 (3)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 不能 继续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应注意前提条件是“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2)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温度 溶剂 不能 【细节解读】1. 溶解性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溶解度是一个定量的概念。2.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应注意四个要点: 一定温度 、 10 0 剂 、 饱和状态 、 溶质的质量 (单位:g)。3. 由于溶解度规定了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溶质质量,因此溶解度的大小与 溶质 、 溶剂 的多少无关。4. 对于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而言,如 熟石灰 ,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应升高温度。一定温度 100 g溶剂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溶质 溶剂 熟石灰 5. 有固体未溶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残余的溶液可能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达到饱和的溶液。6.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稀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典例展示】例5 KNO3、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BA. a点表示在18℃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B. 在70℃时,将238g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g KNO3C. 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D. 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例6 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 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 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要点5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1. 计算公式:a%=×100%状态: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2. 稀释:进行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时,分析的关键是稀释(或浓缩)前后 溶质质量不变 。溶质质量不变 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步骤:① 计算 ;② 称量 ;③ 溶解 ;④ 装瓶贴标签(或转移)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贴标签(或转移) 3. 溶液配制4.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节解读】1.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当已知溶液体积时,应根据密度公式转化为质量。2. 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不能计入溶质或溶液质量中。3. 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S)与溶质质量分数(a%)的关系:a%=×100%(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无直接关系)。4. 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变化:①明显吸热:如 硝酸铵 ;②明显放热:如 氢氧化钠 、 浓硫酸 ;③基本无变化:如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浓硫酸 氯化钠 【典例展示】例7 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但在实验中需要5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准备用8%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密度为1.0g/cm3)进行配制。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 g。(2)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50 (选填“10”“20”或“50”)mL的量筒。25 50 (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到的是 酒精灯 (填仪器名称)。(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不影响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酒精灯 不影响 例8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 66 g。66 (2)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t1 (选填“t1”或“t2”)。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1∶10 。③乙中的溶液为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④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选填序号)。t1 11∶10 不饱和 AB A. 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B. 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C. 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