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物质的变化特征(课件 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物质的变化特征(课件 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物质的变化特征
知识框架
内容要求
(对应课标P30)
(1)了解物质变化形式,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描述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认识化学变化可实现物质转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应用价值;知道化学变化还会伴随产生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2)认识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燃烧的条件、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等。能基于物质变化、能量的转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生产生活及实验中的现象。
(3)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了解氧化反应及燃烧,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知道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能辨析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内容要点
要点1 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相对于物理变化,其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有  新物质 产生。

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常伴随  能量 的转化。如可燃物的燃烧、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物的呼吸作用等反应都要  放热 ;如H2还原CuO或Fe2O3、高锰酸钾分解等反应需要吸热。如干电池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电解把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 。
能量 
放热 
化学能 
化学反应过程还伴有各种  现象 (颜色变化、气味、气体、沉淀、发光、放热等)产生。如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出现浑浊。
现象 
【典例展示】
例1 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
A. 捶打织品 B. 梳理丝线
C. 缝制衣物 D. 烧炭熨烫
D
例2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发生的现象是  块状生石灰变粉末,放出大量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  红色 。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状生石灰变粉末,放出大量热 
红色 
CaO+H2O=Ca(OH)2 
要点2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知识解释现象
(1)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  一定条件 下才能发生。如:
一定条件 
①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往往需要点燃、加热等条件,如:S+O2SO2,2Cu+O22CuO。
②有许多分解反应发生需要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如:
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CaO+CO2↑;
水分解需要通直流电,2H2O2H2↑+O2↑;
过氧化氢分解使用催化剂使反应加快,2H2O22H2O+O2↑等。
催化剂:  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如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酶等都可以加快双氧水的分解,人体中的  酶 能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分解。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  催化作用 。
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质量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锰 
酶 
催化作用 
③氢气、碳、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如:
生铁冶炼:3CO+Fe2O32Fe+3CO2;
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④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生成物中应有  沉淀、气体或水 生成。反应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除了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外,反应的盐、碱都要溶于水,否则反应不可能发生。如:2HCl+Na2CO3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
沉淀、气体或水 
⑤金属与酸、金属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有金属活动性要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氢前面 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前面的金属(除  K、Ca、Na 外)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Zn+H2SO4ZnSO4+H2↑;Fe+CuSO4Cu+FeSO4。
氢前面 
K、
Ca、Na 
(2)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生产生活及实验中的现象。举例: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其原因是都有可燃性的气体、粉尘,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典例展示】
例3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C
A. H2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例4 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  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木条复燃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质量和化学性质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  160∶98(或80∶49) ,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氯化钡(或硝酸钡) 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160∶98(或80∶49) 
氯化钡(或硝酸钡)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  m1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m1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D (选填序号)。
A. 溶液的起始温度 B. 催化剂的质量
C. 溶液的浓度 D. 反应起始时间
D 
要点3 化学变化的本质
从宏观上看,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其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被拆分成  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 ,分子发生了改变;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数目 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保持不变。变化过程若分子发生了改变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一定不发生改变。
参加化学反应 
元素种类 
原子 
分子 
种类
和数目 
【典例展示】
例5 为减少污染,可将工业废气硫化氢(H2S)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制备硫酸。主要流程如下:
(1)写出燃烧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H2S+3O22H2O+2SO2 。
2H2S+3O22H2O+2SO2 
(2)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内补全相应的微观粒子图示。
例6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 从守恒观点看:参加反应的 与 个数比为1∶1
D
要点4 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反应、燃烧
(1)四大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  一种 物质的反应。如:2CO+O22CO2,C+CO22CO,CaO+H2O=Ca(OH)2。 
一种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的反应。如:2KClO3
2KCl+3O2↑,2NaHCO3Na2CO3+H2O+CO2↑。
两种或两种以上 
置换反应:由一种  单质 和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如:H2+CuOCu+H2O,Mg+H2SO4MgSO4+H2↑,2AgNO3+CuCu(NO3)2+2Ag。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  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  化合物 的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AgNO3+HClAgCl↓+HNO3,NaCl + AgNO3
AgCl ↓+ NaNO3。中和反应(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化合物 
化合物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 +6O2)等反应  不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不属于 
(2)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  氧 发生的化学反应。如:C+O2CO2中C得到氧生成CO2,发生了氧化反应;H2+CuOCu+H2O中,H2夺取了CuO中的氧生成H2O,也发生了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  失去氧 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  氧化 性,如O2、CuO。
氧 
失去氧 
氧化 
氧化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分剧烈氧化和  缓慢氧化 。  燃烧 、可燃物爆炸等属于剧烈氧化,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自燃等属于  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要放热。
缓慢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化学反应。如:在H2+CuOCu+H2O及CO+CuOCu+CO2的反应中,CuO失去了  氧 变成了Cu,发生了还原反应。在还原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得到氧 的物质,叫  还原剂 ,如H2、C、CO。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于同一化学反应中,并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把这一类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微观表现为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使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 
得到氧
还原剂 
(3)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 剧烈的氧化反应。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  有可燃物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  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
(备注: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着火点不能改变。)
灭火原理:①去除  可燃物 ;②  隔绝氧气 ;③降低温度到该可燃物的  着火点 以下。满足其中一条即可灭火。
灭火的方法:通常用灭火器、水灭火;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来扑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发现火情拨打“119”,自身在室内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低身往外跑等。
发光发热 
有可燃物 
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 
隔绝氧气 
着火点 
【典例展示】
例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物质燃烧时伴随着发光、发热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
C.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 图书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C
例8 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C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Cl2+2Na2NaCl 化合反应
B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C CO+CuOCu+CO2 置换反应
D 2NaOH+H2SNa2S+2H2O 复分解反应
C
例9 《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烧”涉及氧化反应
B. “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 “灰淋汁”涉及溶解
D. “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D
例10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
返回提供动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
图所示:
①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 反应。
②返回舱返回的动力采用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热值高(合理即可) (写一条即可)。
化合 
热值高(合理即可) 
(2)“分”的思想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
(3)“合”与“分”的思想
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与氧元素 组成。
2H2O2H2↑+O2↑ 
氢元素与氧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