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课件 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课件 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
学业内容构架
内容要求
(对应课标P38)
(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能根据光线模型解释针孔成像、影子等现象。
(2)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征;根据折射规律解释水中物体的“视深”问题。
内容要点
要点1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了解相关现象(如小孔成像等)
1. 光源:能  自行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常见的光源有  太阳、灯 。
2.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为  3×108m/s ,也可表示为  3×105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v空气  > v水  > v玻璃。
3.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  直线 传播。
自行发光 
太阳、电灯
3×108m/s 
3×105 
> 
> 
同种均匀介质 
直线 
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分析 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 的阴暗区 域 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 地球处于月球与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的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图形 分析
成因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
4. 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1)小孔成像。
A. 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B. 像的大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比值有关。
C.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影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射击瞄准等。
【典例展示】
例1 中华典籍《周礼·考工记》中有“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的记载,这是一种通过日出、日落时细杆的影子进行辨方正位的方法,如图所示。这种方法依据的是( C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色散
C
例2 如图所示,小明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实像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晴天中午,小明走在公园的树林下,他看到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选填“树叶间缝隙大小不同”或“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变小 
树叶缝
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要点2 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2)光的反射定律
①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A. 如何呈现光路。
通常的方法有:如果在空气中,我们可以利用挡板、烟雾等方式显示光路;如果在水中,可以在水中滴入几滴墨水或者牛奶来显示光路。
B. 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和法线所形成的夹角,不是光线与反射面所形成的夹角。
C. 挡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否则反射光线将不会出现在另一侧的挡板上。
②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  同一平面 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 两侧;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记忆口诀: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相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可逆 
(3)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①根本区别: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光滑平整的,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出射;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入射,出射光线的方向杂乱无章,各个方向上都有。
②相同点:不论哪种反射都遵循  光的反射 定律。
③应用: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的  传播方向 、可以  成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要利用  漫反射 来观察不发光的物体或得到柔和的不刺眼的光等。
光的反射 
传播方向 
成像 
漫反射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性质:虚像、对称。
(1)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中我们应该选择  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实验桌上有厚玻璃板和薄玻璃板两种,我们应该选择  薄玻璃板 ,目的是  可以避免在实验中出现像的重影 。
②实验中选择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这在研究方法上应用了  等效替代法 。
光的反射 
玻璃板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薄玻璃板 
可以避免在实验中出现
像的重影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 
③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它的作用是  便于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④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那么后面的蜡烛无论怎么移动都不能和像重合。
便于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  等大 的  虚 像。
②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③像和物体左右  相反 。
等大 
虚 
垂直 
相等 
相反 
【细节解读和方法指导】
(1)实像:是由实际的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区分实像和虚像的方法:利用光屏,看像能否成在光屏上,能则为实像,不能则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记忆方法:等距、等大、垂直、正立、反向、虚像。
(3)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的注意点
①由于镜面后没有光线,所以镜面后要用虚线。
②由于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所以作图中无须画出法线(注意与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对比)。
③像的大小由物体决定,与镜面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④像和物关于平面镜轴对称,所以只要平面镜所在的轴线位置不变,像的位置不变。
3. 平面镜的应用
潜望镜、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
【典例展示】
例3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D
A. 光源位置不动,如果把此时的40°角增大为50°,光斑A将向右移动
B. 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 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 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例4 如图甲,小孟利用一面小镜子隔墙看到院里的小猫要偷吃鱼。如图乙所示,AO表示来自小猫的入射光线,O点为入射点,B点为小孟眼睛所在位置。请在图乙中完成作图:
①画出反射光线OB;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镜面。(镜面用线段表示,保留作图痕迹)
例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可沿中缝折叠)、白板。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它的反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光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光屏上的光斑向  下 (选填“上”或“下”)移动。

下 
(2)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①平面镜水平放置,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将纸板B绕接缝ON向前或向后翻折,当纸板B和纸板A在  同一平面上 时,纸板B上能呈现反射光束。

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可知: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相等 。
同一平面上 
相等 
③用另一束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观察到反射后的光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① 30° 30°
② 45° 45°
③ 60° 60°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测得此时白板与镜面成90°角,说明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实验表明: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

垂直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4)自行车尾灯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光面组成的,当汽车的灯光照在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特别亮,原因是:  反射光线将沿与原光线平行方向反射回去,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
反射光线将沿与原光线平行方向反射回去,平面镜发生的是镜
面反射 
例6 小华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像的位置 。

像的位置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A (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
A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改变  蜡烛A (选填“蜡烛A”或“蜡烛B”)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实验数据。
蜡烛A 
(4)小华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 (选填“>”“=”或“<”)∠EON。

=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光路是可逆的 
要点3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  同一平面 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 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记忆口诀: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等、密小角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同一平面 
法线 
小于 
大于 
可逆 
【细节解读】
1. 在中考中经常会考查光学现象的光学原理,在解决此类题时,我们只要明确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传播特点就可以了。
传播形式 传播方向 传播经过的介质
直线传播 方向不改变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
反射 方向改变 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
折射 方向改变 在两种介质中传播
2. 在光的折射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  增大 ;如果光是从水中射向空气,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会消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3. 当光线  垂直 射向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即不发生折射。
4. 不经光学仪器的自然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一般为虚像,而且虚像都相对于物发生上移。如:岸上观鱼、池水“变  浅 ”、水中的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人眼所见都是虚像。
增大 
垂直 
浅 
【典例展示】
例7 周六,小龙同学又开始了他的家庭实验:他在桌面上放一个空碗,碗内底部放一枚硬币,让弟弟看过去,没有看见硬币如图甲;弟弟保持不动,小龙慢慢往碗中倒水,弟弟突然看见碗中出现了一枚“硬币”如图乙。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B
A. 看见硬币,说明硬币是光源
B. 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C. 看见的“硬币”,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看见硬币,表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例8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 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 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 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  81.2 mm。
81.2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C 。
A. 是虚像
B. 和物体大小相等
C. 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灯泡a 到水面的距离。
C 
灯泡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