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显微镜观察细胞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 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显微镜观察细胞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 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显微镜观察细胞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框架
内容要求
(对应课标P51)
(1)能选择适当的观察工具观察各类生物;熟知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并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3)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能利用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区分和判断细胞类型。同时能理解细胞结构差异是生物适应性的体现。
(4)知道细胞的生命活动,明确它们的差异,理解组织的形成。
(5)能综合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相关知识,找出生命系统构成层次的内在规律,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层次性。
内容要点
要点1 使用观察工具观察生物
1. 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小动物或者花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结构则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2.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①  目镜 ;②  物镜 ;③  遮光器(或光圈) ;
④  反光镜 ;⑤  粗准焦螺旋 ;⑥  细准焦螺旋 。
目镜 
物镜 
遮光器(或光圈)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是  目镜 和  物镜 。
目镜 
物镜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步骤包括:取镜→  安放 →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记录→整理。
①取镜:  右手 握镜臂,  左手 托镜座,轻拿轻放。
②安放:置于身体前方  略偏左 ,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③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 正对  通光孔 。当视野中出现明亮的  圆形光斑 时,对光结束。但视野不是越亮越好,当观察颜色较浅的装片时,如果视野过亮,反而不利于观察细胞的微观结构。
安放 
对光 
调焦 
右手 
左手 
略偏左 
低倍物镜 
通光孔 
圆形光斑 
④放片: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位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⑤调焦:观察前,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以免物镜  压碎玻片 ;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调节粗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的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  不能再调节 粗准焦螺旋。
⑥观察:  左 眼看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边观察边记录。区别明暗时要用铅笔点出  疏密不同 的细点,不能涂抹。
⑦整理:把镜头放回镜盒,在镜筒的上方盖上塑料盖,然后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反光镜要竖直放置。
压碎玻片 
不能再调节 
左 
疏密不同 
【细节解读】
①视野的亮暗与  进入镜头的光线多少 有关。可用  大光圈 或  凹面镜 使视野变亮。
②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③显微镜成的是  倒立虚像 ,因此玻片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  相反 。
④低倍镜下视野  亮 ,观察到的细胞物象较小,细胞数目  多 ;高倍镜下视野  暗 ,观察到的细胞物像较大,细胞数目  少 。
⑤观察时,应先用  低 倍镜,再换用  高 倍镜。
进入镜头的光线多少 
大光圈 
凹面
镜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倒立虚像 

反 
亮 
多 
暗 
少 
低 
高 
⑥低倍镜切高倍镜的操作细节:
(a)移像: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移动规律:若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可将载玻片向  右上方 移动,像便会移到视野中央。即:“像在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像就会到视野中央”。
(b)换镜: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c)调亮:调节  反光镜 或  光圈 使视野变亮。
(d)调焦:调节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清晰。
右上方 
反光镜 
光圈 
细准焦螺旋 
3. 临时装片的制作
(1)基本步骤:
①取载玻片,滴液;②取标本;③放标本在液体中;④盖上盖玻片;⑤染色。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生理盐水 。
②用  消毒牙签 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
③把牙签上刮下来的细胞涂在生理盐水中。
④用镊子盖上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
⑥在相对应的一侧用  吸水纸 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生理盐水 
消毒牙签 
吸水纸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
②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
③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  内 表面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再仔细用镊子将其  展平 。
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碘液 ,对侧用吸水纸吸引。
清水 
内 
展平 
碘液 
【细节解读】
1.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2. 在放洋葱表皮时展平是为了  避免细胞重叠 。观察时细胞出现重叠也可能是因为取标本时洋葱表皮撕得  过厚 。
3. 观察时发现装片中有较多的气泡,很可能是在  盖片 过程中形成。
维持细胞的正
常形态 
避免细胞重叠 
过厚 
盖片 
【典例展示】
例1 在用显微镜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
B.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会导致视野变亮
C. 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 观察装片,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A
例2 如图中,甲、乙表示“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或“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所用到的部分材料用具;图丙、丁分别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所示的三种试剂中,只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是  清水 ;只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是  生理盐水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的试剂是  碘液 ,使用该试剂的目的是  使细胞核着色,便于观察 。
清水 
生理盐水 
碘液 
使细胞核着色,便于观
察 
(2)在用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除了光圈的使用存在差异外。还有  反光镜 的使用也存在差异(不考虑镜头),用甲所示显微镜安装的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放大倍数为  200 倍。
反光镜 
200 
(3)在丙、丁所示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⑦ ]  叶绿体 ;从柑橘榨出的果汁主要来自于图丙中的[  ① ]  液泡 ;两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场所是[  ② ]  细胞核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⑦ 
叶绿体 
① 
液泡 
② 
细胞
核 
要点2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 细胞的发现:  胡克 利用自制改进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2. 细胞学说:  施莱登 和  施旺 首次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胡克 
施莱登 
施旺 
细胞 
【细节解读】
1. 胡克发现的细胞实际上为残存的细胞壁。
2. 早期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非指所有的生物。当时人们未认识到自然界有微生物存在,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典例展示】
例3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
要点3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们都含有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细胞核 等基本结构。
2. 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异同对比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 √ √
植物 √ √ √ √ √ 可能有
叶绿体
细菌 √ √ √ 无成形 细胞核
真菌 √ √ √ √ √
细胞膜 
细胞质 

胞核 
【细节解读】
(1)只有植物的细胞才可能有叶绿体,但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细胞等都无叶绿体。
(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细菌为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为真核生物。
(3)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3. 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细胞结构 作用
细胞壁  保护 和  支持 功能(植物、真菌和细菌)
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物质 交换
细胞质 细胞进行  生命活动 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 内含  遗传物质 (DNA),与遗传有关,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保护 
支持 
物质 
生命活动 
遗传物质 
细胞结构 作用
叶绿体 在  细胞质 内,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绿色植物所特有)
液泡 内含  细胞液 
细胞质 
光合作用 
细胞液 
【典例展示】
例4 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功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A. 甲表示叶绿体
B. ①表示支持和保护
C. 乙表示细胞核
D. ②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
要点4 细胞生命活动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结构 和  功能 单位,病毒除外。
2. 细胞的分裂
(1)细胞分裂:一个  母细胞 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后,分裂成两个  子细胞 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染色体 的变化,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细胞分裂的意义
使单细胞生物  个体数目 增加;多细胞生物个体体内  细胞数目 增多;实现生物的  繁殖 。
结构 
功能 
母细胞 

细胞 
染色体 
个体数目 
细胞数目 
繁殖 
3. 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  形态 和  功能 的细胞的过程。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相异的细胞变化过程,称作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意义:经过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和组织。组织进一步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构成生物体。
形态 
功能 
4. 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使细胞体积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生长。
【典例展示】
例5 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组织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D
A. ①表示细胞生长,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
B. ②表示细胞分裂,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C. ③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D. A和B的形态不同但生理功能相同
要点5 生物的结构层次
1.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组织名称 特点和主要功能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有保护作用(植物体的表皮)
输导组织 细胞呈管状,输送营养物质(导管、筛管)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根、茎、叶、花、种子、果实中都有)
机械组织 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增厚,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持续和周期性分裂能力
2. 常见的动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分布
上皮组织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皮肤、内脏器官表面等
肌肉组织 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运输、支持等 血液、软骨、肌腱
神经组织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脑、脊髓、神经
3.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前三者为营养器官,后三者为生殖器官)。
(2)人体器官:如心脏、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肺、胃、小肠等。
4. 系统:多细胞生物体内许多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的结构。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  神经 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 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5.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  器官 →  系统 →动物(人)。
(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  器官 →个体。
神经 
循环 
组织 
器官 
系统 
组织 
器官 
【典例展示】
例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关于诗句中水稻和青蛙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水稻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水稻)
B. 青蛙的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各种组织
C. 水稻的花、果实、种子为营养器官
D. 青蛙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A
例7 下图是人体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心脏和肺都属于④所示的结构层次
B. ②形成③的过程是可逆的
C. ①形成②的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③的细胞结构功能及遗传物质不同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