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自立自强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自立自强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四年级自立自强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自立自强,伴我成长”
二、班会背景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渴望尝试新事物,但在生活和学习中,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家长和老师,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三、班会目的
知识与认知目标
让学生清晰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明白自立自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使学生认识到自立自强对个人成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知晓依赖他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提升自立自强能力的计划。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自立自强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自立自强,鄙视依赖懒惰,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
四、班会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阐述自立自强的内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立自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体现。
通过多种活动,如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立自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立自强能力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自立自强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
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如何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自立自强能力的行动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班会方法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自立自强的概念、重要性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故事启发法:讲述古今中外有关自立自强的名人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到自立自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景模拟法: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亲身体验自立自强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体验法: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整理书包比赛、自己系鞋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立自强带来的成就感。
六、班会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自立自强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编写成详细的教案。
准备一些用于实践活动的物品,如书包、鞋带、衣物等。
制作 “自立自强小测试” 问卷,用于了解学生的自立自强现状。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书签、小贴纸、荣誉证书等,用于奖励在班会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学生准备
提前了解一些自立自强的人物事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自立,哪些方面还存在依赖。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班会中的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七、班会流程
(一)导入
教师提前在教室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下 “自立自强,伴我成长” 的班会主题,并在主题周围画上一些鼓励学生自立自强的图案,如展翅飞翔的小鸟、攀登高峰的小人等。
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然后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一个人被困在一个美丽但陌生的小岛上,没有大人的帮助,你要怎么生存下去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邀请几位同学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寻找食物、搭建住所、发出求救信号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在这个假设的情境中,大家所展现出来的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自立自强这个话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出班会主题。
(二)自立自强知识讲解
教师:“同学们,那到底什么是自立自强呢?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独立完成作业等。自强,就是要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就像那些在奥运会上拼搏的运动员,他们不怕吃苦,努力训练,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断挑战自己,这就是自强的表现。”
教师接着举例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自立自强的例子。比如,有些同学每天早上不用爸爸妈妈叫,自己就能按时起床,然后自己洗漱、吃早餐,接着背着书包去上学。在学校里,他们能够自己整理书包、摆放文具,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这些同学就是自立的好孩子。还有一些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不会马上问别人,而是自己认真思考,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他们也不放弃,会继续努力,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懂。这就是自强的表现。” 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对自立自强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名人故事分享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著名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就被迫辍学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学习和探索。他一边在火车上卖报纸,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做实验。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被列车长狠狠地打了一顿,耳朵也被打聋了。但这并没有让爱迪生退缩,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了爱迪生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从爱迪生身上,你们看到了哪些自立自强的品质?” 邀请几位同学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爱迪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教师再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收集的自立自强的名人故事,如海伦 凯勒、贝多芬、司马光等。每个学生分享完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立自强精神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名人故事的分享,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四)小组讨论
教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自立自强的故事后,我们来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行为是自立自强的表现,又有哪些行为是依赖他人的表现呢?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自己穿衣、洗漱、扫地、洗碗等是自立自强的表现,而遇到问题马上问家长、老师,自己不思考,让家长帮忙整理书包等是依赖他人的表现。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立自强和依赖他人的行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呢?大家继续分组讨论。”
学生再次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培养自立自强能力,如制定学习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等。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将学生提出的好方法整理出来,写在黑板上,如 “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遇到难题先自己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 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
(五)情景模拟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很多培养自立自强能力的方法,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做到呢?现在,老师设置了几个情景,让大家来模拟表演一下,看看大家在这些情景中会怎么做。”
情景一:早上起床后,妈妈还在睡觉,自己如何独立完成洗漱、穿衣、吃早餐,并整理好书包准备上学。邀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组同学的表现怎么样?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在这种情景下正确的自立自强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校里,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同桌已经做好了,想给自己抄答案,自己应该怎么做。再邀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坚持自己思考,还是选择抄袭?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要自强,不能依赖他人抄袭答案。
情景三:周末,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自己一个人在家,感觉很无聊,不知道做什么。邀请一组学生表演,然后大家讨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立自强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自立自强的理解和认识。
(六)实践活动:整理书包比赛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讨论和模拟,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整理书包比赛,看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宣布比赛规则:“当老师说开始后,大家迅速把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按照书本、练习册、文具等分类整理好,然后把书包拉链拉好,放在桌子上。最先整理好且整理得整齐有序的小组获胜。”
比赛开始,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加油鼓劲。比赛结束后,邀请几个小组展示整理好的书包,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整理得最好的小组,给予小奖品奖励。教师对比赛进行总结,强调自己整理书包是自立的一种表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都能自己整理书包,养成自立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立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培养自立能力。
(七)自立自强小测试
教师:“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现在的自立自强程度,老师准备了一份小测试。大家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教师发放 “自立自强小测试” 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1)你每天能自己按时起床吗?A. 总是能 B. 经常能 C. 偶尔能 D. 不能
(2)你会自己洗衣服吗?A. 会,经常自己洗 B. 会,但很少自己洗 C. 不会,妈妈帮我洗
(3)做作业时,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A. 先自己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实在不会再问别人 B. 马上问家长或老师 C. 直接抄袭同学的答案
(4)你会帮家长做一些家务吗?A. 经常主动帮忙 B. 偶尔帮忙 C. 从不帮忙
(5)在学校里,你能自己整理书包、摆放文具吗?A. 总是能 B. 经常能 C. 偶尔能 D. 不能
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收回问卷,简单讲解测试题的答案及对应的自立自强程度。然后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表扬自立自强程度较高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小测试,让学生对自己的自立自强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八)制定自立自强计划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找到了一些培养自立自强能力的方法。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立自强计划。计划要具体、可行,比如每天要做哪些事情来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每周要完成哪些目标等。”
教师给学生发放纸张,让学生开始制定自立自强计划。在学生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能会制定如下计划:每天早上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洗漱;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每天帮妈妈洗碗;每周自己整理一次房间等。
学生制定好计划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计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分享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同时,教师将学生的自立自强计划收集起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通过制定自立自强计划,让学生将对自立自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九)总结与宣誓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全面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立自强的知识,分享了很多名人的故事,通过讨论、模拟、实践等活动,大家对自立自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时刻牢记自立自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坚强、有担当的人。”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宣誓:“我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面对;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我相信,我能行!” 全体学生起立,举起右手,握拳宣誓,在响亮的宣誓声中结束本次班会。通过总结和宣誓,强化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激发学生的斗志,让自立自强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八、班会延伸
设立 “自立自强小明星” 评选制度:在班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每周在班级内评选 “自立自强小明星”。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如是否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帮家长做家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在 “自立自强光荣榜” 上。通过评选活动,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培养自立自强能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开展 “我是家庭小帮手” 实践活动:布置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洗碗、洗衣服等,做家长的小帮手。让学生将自己参与劳动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短文或者画成一幅画,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自立自强带来的快乐。
定期组织 “自立自强经验分享会”: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 “自立自强经验分享会”,让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在培养自立自强能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能会制定如下计划:每天早上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洗漱;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每天帮妈妈洗碗;每周自己整理一次房间等。
学生制定好计划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计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分享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同时,教师将学生的自立自强计划收集起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通过制定自立自强计划,让学生将对自立自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