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3.2《常见植物的特征》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3.2《常见植物的特征》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认识身边的植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三、学业要求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认识身边的植物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发展要项是“工具与观察”本单元的认识发展单元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小麦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并通过画图、口述等方式记录、描述小麦的特征。并能通过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整理学习成果。能对校园的其他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能给出自己了解的植物。第二课时能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特征的比较,能够根据植物特征辨认植物。第三课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软件扫描、植物图鉴、感官观察),通过比对植物主要特征,确认植物名称,并学以致用,爱护校园植物,责任心的培养,认识中国十大名花的名称、主要特征以及文化蕴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植物,在活动中加强实验体验,能够通过口述表达、画图表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特征,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从观念应用提升到学习的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落实对爱护校园植物,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认识中国十大名花的名称、主要特征以及文化蕴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落实工具与观察,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落实从感官观察到工具观察的过渡。三个课时的关系是从观察一种植物到观察多种植物,最后能够观察任意植物的学习,落实从观察已知植物名称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到已知植物名称,并观察其特征,然后根据植物特征说出植物的名称,最后能够从未知植物名称到锁定可能的植物名称,通过观察比较特征确认植物名称。
主题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完成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并通过画图、口述等方式记录、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辨认植物。但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不少幼儿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周边常见植物,并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身边植物的外部特征,并能结合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身边常见植物的信息。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问题与猜想 出示教材情境,引导学生猜测小麦长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面食的原料小麦是什么样子,引发学生认识小麦的观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2 名称:探究与结论 观察小麦,认识小麦的样子,并完成小麦观察记录单,认识小麦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小麦的样子,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小麦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并通过画图、口述等方式记录、描述小麦的特征。
任务3 名称:反思与评价 反思本课学习的知识,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本课学习的知识,认识小麦。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整理学习成果,自我评估学习成效。
任务4 名称:应用与迁移:观察一棵树 通过多种方式观察一棵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一棵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会利用观察认识小麦的方法,对校园的其他植物(如一棵树)进行自主观察与记录。
任务5 名称:阅读与新知:植物科学绘画 阅读《植物科学绘画》,尝试画一种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科学绘画这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形式。
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问题与猜想 回顾生活,思考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承接上课,由一种植物到多种植物,展开周围植物的观察与比较,揭示观察植物特征的意义。
任务7 名称:探究与结论 (1)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植物的特征? (2)观察泡桐和草莓,边观察边画图,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的特征。 (3)说一说,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4)游戏:我说你猜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回顾第1课中的探究过程与观察方法,重温观察-记录-交流这样的探究历程,巩固观察方法和特征描述的方式。再通过观察比较泡桐、草莓,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特征来辨认它们。
任务8 名称:反思与评价 讨论分享自己认识的植物,并能说出植物的特征,完成看一看、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连一连。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匹配植物与其对应的特征,巩固学习成果。
任务9 名称:应用与迁移:学儿歌 认植物 阅读儿歌。 回答问题:1.这首儿歌在介绍哪种植物?2.这首儿歌说出了该植物的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任务10 名称:阅读与新知:帮助感官的工具 阅读《帮助感官的工具》,回答问题:1.这些工具分别帮助了哪些感官?2.与感官观察相比,工具观察解决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该环节指向本册书认识发展要项“工具与观察”,通过探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官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明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帮助我们探索感官无法感知的世界。
第3课时 任务11 名称:问题与猜想 根据植物特征可以认识植物,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如何识别陌生的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植物特征可以认识植物承上节课内容,再通过陌生植物引出识别植物的学习需求。
任务12 名称:探究与结论 学习使用手机软件识别陌生的植物,通过植物图鉴、零距离感官观察植物等多种方法观察比对植物的特征,确认植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用手机软件、植物图鉴认识陌生植物。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软件扫描、植物图鉴、感官观察),通过比对植物主要特征,确认植物名称,能够依据事实总结植物的特征,学习规范的观察方法。
任务13 名称:反思与评价 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识别植物的?哪个步骤最好放在第一步?为什么?对“上网查找资料”“查询植物图鉴”“应用软件识别”三种方法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识别方法的使用顺序,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互补。
任务14 名称:应用与迁移:给校园植物制作标识牌 给校园植物制作标识牌。 设计意图:通过给校园植物制作标识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爱护校园植物的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任务15 名称:阅读与新知:中国名花 认识中国十大名花。 设计意图:通过鉴赏中国名花,了解名花背后的故事、古诗等,认识中国十大名花的名称、主要特征以及文化蕴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任务16 名称:单元要点 归纳出小麦、泡桐、草莓等常见植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出常见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17 名称:实践与检测 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向日葵,并用绘画、文字等方式记录它的特征。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认识小麦 1.能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小麦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够准确记录、描述小麦的形态特征。 第2课时:常见植物的特征 1.能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并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 2.能结合植物外部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 3.知道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事物的特征。 第3课时:识别植物 1.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2.能通过应用软件识别、查询植物图鉴、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方法辨认植物。 3.能给校园植物制作标识牌。
评价指标 第1课时:认识小麦 1.能通过观察认识农作物小麦,并能简单描述小麦的主要特征。(科学观念) 2.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小麦的外在特征。(科学思维) 3.能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小麦和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探究实践) 4.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小麦和身边常见植物的信息。(态度责任) 第2课时:常见植物的特征 1.认识周边常见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科学观念) 2.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并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能结合植物外部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科学思维) 3.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探究实践) 4.通过观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态度责任) 第3课时:识别植物 1.能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外部主要特征,识别周边常见植物。(科学观念) 2.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识别植物,观察、识别校园或社区中常见的植物。(科学思维) 3.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探究实践) 4.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陌生植物的识别产生探究兴趣。(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小麦 一、判断题 1、小麦由麦粒、根叶、麦秆、麦穗、麦芒这几部分组成。( ) 2、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时,注意不要对着太阳看,以免灼伤眼睛。( ) 3、观察小麦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边观察边绘画。( ) 4、观察植物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枝叶和花果到主干。( ) 二、选择题 1、麦粒是长在小麦的( )里的 A、麦芒。 B、麦穗。 C、麦秆。 2、观察小麦时,我们可以用( )观察麦芒 A、放大镜。 B、闻一闻。 C、尝一尝。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第二课:常见植物的特征 一、判断题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 2、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特征。( ) 3、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特征来辨认它们。( ) 4、灯笼果的果实像灯笼,什么时候都香甜可口。( ) 二、选择题 1、我们观察植物的特征时,可以用( )感官观察植物的外形 A、耳朵 B、眼睛 C、鼻子 2、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 )来辨认它们。 A、特征 B、香味 C、叶子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第三课时:识别植物 一、判断题 1、我们在识别植物时,需要在老师引导下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 2、软件给出了多个可能的答案,我们还要查询植物图鉴,进一步比较、判断,继续收集多种资料,反复比较,综合判断。( ) 3、我们可以按照先应用软件识别植物 ,然后查询植物图鉴,最后上网查找资料,才能判断出植物。( ) 4、给校园植物制作标识牌时只要写出植物的名字就可以了( ) 二、选择题 1、花像一串串铃铛的植物是( )。 A、小麦 B、泡桐 C、草莓 2、我们可以用( )的应用软件初步识别植物 A、手机 B、上网 C、植物图鉴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二、选择题 1、B 2、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常见植物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系统化教学设计,以建构植物认知体系为核心目标,聚焦植物器官结构与形态特征的对比观察,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生命科学素养。 课程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探究路径:通过实物观察、特征比对等多元活动,引导学生辨识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建立植物分类的具象认知体系。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不同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及差异,帮助学生建立对植物世界的初步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多种常见植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感受植物世界的奥秘。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通过生活经验积累对植物外观(如颜色、形状)的初步感知,但缺乏系统性观察方法和科学表述能力。部分学生能识别常见植物(如向日葵、蒲公英),但还不能很好地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教学中需依托实物观察、感官体验及游戏化任务(“我说你猜”),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观察方法,同时关注学生注意力持续短的特点,通过多感官互动维持探究兴趣,逐步建立系统的观察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观察方法与分类逻辑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周边常见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并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能结合植物外部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周边常见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并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能结合植物外部特征,比较植物的异同。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认识周边常见植物能够认识周边常见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能基本能不能比较不同植物观察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出示图片: 妙妙是如何识别出蒲公英的? 奇奇又是如何识别出银杏的呢? (出示图片)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你是怎样认识这些植物的? 我们还认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生:蒲公英有白色的圆球,像一个小型的伞。 生: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生:我认识西红柿,它是红红的,味道酸甜。 生:我认识西瓜,它有黑色和绿色条纹相间的外皮,红色的瓜瓤和黑色的籽,汁水很多,很甜。 生:我认识绿萝,它有心形的叶子。 生:我认识金鱼吊兰,它的叶子很厚,是深绿色的,花像金色的小金鱼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植物图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常见植物的特征,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植物的场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二:探究与结论教师活动2 一、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植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观察小麦的方法,复习感官观察和工具观察。 眼睛:看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耳朵:听声音 鼻子:闻气味 舌头:品尝味道 手:感受物体的温度和质地 放大镜:观察细节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特征。 二、安全提示 品尝要经过老师允许! 三、边观察边画图,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的特征。 (一)完成观察记录单 1、出示泡洞图片 出示草莓图片及观察记录单 出示韭菜图片及观察记录单 出示蒲公英图片及观察记录单 出示银杏图片及观察记录单 (二)小贴士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特征。 (三)说一说,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四)请根据我们观察的结果,完成表格。 五、游戏:我说你猜 学生说出植物特征,让同学们猜。 六、教师总结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特征来辨认它们。学生活动2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并回答问题 观察植物完成观察记录单 学生讨论回答 生:泡桐花像一串串铃铛闻起来香香的。 生:泡桐树的叶子像爱心,又像扇子。 生:草莓的形状像个大小滴,浑身长满小种子。 生:草莓的叶子是椭圆形的。 生:…… 学生互相说自己知道的植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 生:样子像扇子,夏天绿油油,秋天黄灿灿。 生:我猜是银杏树的叶子 生:样子像手掌,秋天来了,红彤彤。 生:我猜是枫树的叶子。 生:……活动意图说明:先引导学生回顾第1课中的探究过程与观察方法,重温观察-记录-交流这样的探究历程,巩固观察方法和特征描述的方式。再通过观察比较泡桐、草莓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特征来辨认它们。环节三: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3 一、看一看,连一连。 二、我们一起评价吧 学生活动3 学生完成看一看,连一连 学生互相评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看一看、连一连。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匹配植物与其对应的特征,巩固学习成果。环节四:应用与迁移:学儿歌 认植物教师活动4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1.这首儿歌在介绍哪种植物? 2.这首儿歌说出了该植物的哪些特征? (一)银杏 我是一个高个子, 身上挂满小扇子, 结出小小白果子, 落下片片黄叶子。 (二)牵牛花(喇叭花) 小小花儿爬篱笆, 张开嘴巴不说话。 红紫蓝白样样有, 个个都像小喇叭。 (三)蒲公英 毛茸茸,轻又轻, 一群威武的小伞兵, 飞到东,飞到西, 到处安家乐融融。学生活动4 学生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环节五:阅读与新知:帮助感官的工具教师活动5 图中的工具分别帮助了哪种感官 1、显微镜 显微镜是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眼睛。 2、听诊器 听诊器是用于收集和放大从心脏、肺部、动脉、静脉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耳朵。 3、盲杖 盲杖是帮助视觉障碍者用于导向或识别周围环境的器具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眼睛。 4、酒精测试仪 酒精测试仪是一种用来检测人体是否摄入酒精及摄入酒精多少程度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鼻子。 5、X射线机 X射线机帮助医生检查疾病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眼睛。 6、糖度计 糖度计是广泛用于饮料、食品、制糖、酒类行业的仪器。 帮助了我们舌头。学生活动5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对这些工具的认识活动意图说明:该环节指向本册书认识发展要项“工具与观察”,通过探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官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明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帮助我们探索感官无法感知的世界。
7.板书设计 常见植物的特征 感官观察、借助工具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特 征来辨认它们。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判断题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 2、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特征。( ) 3、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特征来辨认它们。( ) 4、灯笼果的果实像灯笼,什么时候都香甜可口。( ) 二、选择题 1、我们观察植物的特征时,可以用( )感官观察植物的外形 A、耳朵 B、眼睛 C、鼻子 2、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常常通过植物的( )来辨认它们。 A、特征 B、香味 C、叶子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中植物的特征,并完成观察记录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