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1张PPT)课程标准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1.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2.分析各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把握不同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3.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政治认同: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科学精神:把握不同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必备知识梳理案1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历史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__________。(2)生产力状况: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__________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______开始出现。(3)生产关系的特点: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__________,在生产中结成_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__劳动产品。· 知识梳理最低阶段天然食物农业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4)共同生活方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__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____________管理集体事务。(5)解体: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私有→__________加剧→逐渐解体。氏族氏族议事会个体劳动贫富分化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土地私有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奴隶社会(1)确立的标志: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处于________的地位)和奴隶阶级(处于__________的地位)出现了。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__________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___占有奴隶;奴隶毫无__________,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_________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剥削者被剥削者生产关系完全人身自由全部产品(3)政治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__________,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国家是____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是__________的工具。(4)历史进步性: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______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__________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判断文明的三条标准是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建筑。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暴力机关阶级矛盾阶级统治金属工具蒙昧野蛮文字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生产力状况:__________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____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2)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__________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__________,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______,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铁制农具手工业商业和城市收取地租人身自由土地(3)统治方式①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还有高利贷、__________、各种徭役等剥削方式。劳役地租是农民为地主服杂役,是封建社会初期最简单的地租形式。实物地租长期是地租的主要形式,一般旱地多以高粱、玉米、小麦、小米为主,水田则以稻谷为主。货币地租是农民把农产品卖掉,将其转化为货币后向地主缴纳。②政治、思想方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__________、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主要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封建土地所有制收取地租苛捐杂税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道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2.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关系的建立条件及特点①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__________、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________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__________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②特点:资本家__________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__________,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生产资料劳动力大量货币依靠暴力通过掠夺占有一切雇佣工人(2)资产阶级革命①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________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__________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手段: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利用__________的力量发动革命。③地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的巨大飞跃,促进了__________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上封建制度自由、平等、博爱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人类思想劳动人民(4)经济危机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答道:“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爸爸为什么失业啊? ”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__________而不是绝对过剩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__________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______,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__________相对过剩生产资料失业陷入混乱发生原因 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__________与整个社会生产的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____________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相对缩小有组织性无政府状态生产社会化(5)必然灭亡①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立。②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_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__________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根源社会主义1.判一判(1)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生活、平均分配,这是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形态。( )提示:×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平均分配,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摆脱蒙昧、野蛮状态。(2)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 )提示:×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 自我检测(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提示:×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保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提示:√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5)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提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6)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提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2.连一连3.想一想观察下面三幅图画,思考下列问题。结合图画,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提示: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核心素养探究案议题一 准确把握古代社会形态的演进2议题二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素养目标: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明确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情景探究情景一 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经过考古研究证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大多由于是亲属关系而群居在一起,共同协作获得食物,而在食物的分配上,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方式,没有人拥有独占或强占他人食物的特权,没有压迫与强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具等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私有制出现了,原始社会慢慢解体,奴隶社会随之而来。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制是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突出表现于用奴隶作人祭或人殉。总之,广大奴隶受到了有形和无形枷锁的束缚,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最黑暗、最悲惨的生活。情景二 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有高2.608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2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探究1 阅读情景一,结合教材思考: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提示:(1)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没有压迫与强迫。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奴隶主剥削和压迫奴隶,奴隶过着最悲惨的生活。(2)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广泛使用金属工具。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探究2 阅读情景二,结合教材思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重难突破1.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①含义: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②构成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生产关系①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②构成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③类型:历史上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类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类型。(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准确理解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变,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生产力始终是发展的;与其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与其相适应,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可避免地同一起运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也会同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两组社会矛盾是始终存在的,生产关系总体还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便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也就不会灭亡;生产关系总体不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典例印证A1.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够见到的生活状况有( )①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 ③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古人类生活时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正确。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③不符合题意。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长没有特权,④错误。B2.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而封建社会的后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是因为( )①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新产生的剥削阶级比原来的统治者更加开明 ③后一个社会形态比前一个社会形态更加文明 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②③和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支配的,①④符合题意。素养目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培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情景探究情景一 资本主义的诞生结束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冲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全面解放。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把曾经封闭割据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从此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情景二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发生在英国。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被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探究1 结合情景一,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究2 结合情景二,分析说明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示:①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网络泡沫危机、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同表现。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的种种改革,不会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探究3 为什么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提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难突破1.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地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还创造了新的政治文明形式,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2)局限性: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大幅度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造成环境的恶化等。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涵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 经济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产品出现相对过剩,进而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相容的,它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2)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经济物质条件。主要表现: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社会化为新社会进行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化管理做好了形式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典例印证A3.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的巨大的优越性表现为( )①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不是进步性,排除④。D4.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①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④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消费意识落后有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①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正确。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③正确。“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发生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有关,材料未涉及群众的消费意识落后与否,④排除。A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 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 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 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弊端无法克服,最终会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①②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不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③错误。生产资料不会自发向工人阶级转移,④错误。· 知网概览学业质量落实案3B1.远古时,山东省德州称“有鬲氏之国”,当时的人们“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 )A.田园生活,诗意栖居 B.原始生产,共同生活C.平等相待,孕育文明 D.种植放牧,安居乐业解析 远古时,德州人“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靠石器生产,靠弓箭采集果实,从事原始生产,共同生活,B符合题意。A、C、D皆美化了原始人生活状况,未强调其生产水平低下的一面,不符合题意。B2.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一些新式生产工具,但是奴隶主害怕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只是把一些粗笨的、不易破坏的工具交给奴隶使用,使新式的生产工具得不到推广和使用。这表明( )A.奴隶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不懂得使用新式生产工具B.当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经高度发达D.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发展解析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奴隶主害怕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只是把一些粗笨的、不易破坏的工具交给奴隶使用,使新式的生产工具得不到推广和使用,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C3.地主阶级能够剥削农民的根源在于( )A.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B.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C.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解析 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这阐释的是生产力,而题干“剥削”阐释的是生产关系,A不符合题意。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这属于分配,未触及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C符合题意。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这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不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A4.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契约自由的形式C.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解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的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的手里,根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人们穿着树叶、兽皮,受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等的影响,很多人都活不到青年。在氏族内部,大家共同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带来更多的生活用品,如陶罐等,氏族成员可以平均享有这些财富。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强迫奴隶当牛做马,甚至强迫奴隶协作,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但就是在这充满剥削的社会里,出现了青铜锥、镰刀等生产工具,出现了文字、城市,也出现了劳动分工。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指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并说明理由。答案 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这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课时作业巩固案4C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各尽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 )A.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C.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D.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B2.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对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②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③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④私有制巩固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国家文物局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据介绍,近期的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生动展示了商代手工业生产图景。据此可以推断出商朝社会( )①商业和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奴隶社会已替代了原始社会 ④个体劳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知识点二 封建社会4.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A.土地所有制 B.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C.分配制度 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B5.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劳动者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的土地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6.“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唯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由他一个人决定。”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的这些评论反映出(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B.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C.地主阶级鼓吹的君权神授D.地主阶级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C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社会7.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A.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B.使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C.形成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D.依靠法律把破产农民赶进工场做工C8.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阶级剥削被按能力分配所取代 ②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9.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 )A.全部劳动产品 B.部分劳动产品C.剩余价值 D.部分剩余价值C10.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滞胀 B.生产绝对过剩C.生产相对过剩 D.通货膨胀C1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③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经济危机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 )①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 ③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剥夺一切权利,在暴力下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奴隶主阶级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过着奢侈豪华的寄生生活;奴隶只能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地主把土地以不同形式交给农民耕种,向农民收取地租。封建地租,是地主占有佃农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体现着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关系。封建地租形式复杂多样,有谷租、力租、钱租、额租、分租、押租、预租等。但就其基本形式来说有三种: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有人据此认为,“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 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可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明显进步。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此外,封建社会的生产技术、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人类文明成果不断涌现,也印证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因此,该观点是片面的。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程标准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1.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2.分析各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把握不同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3.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政治认同: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科学精神:把握不同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历史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生产力状况: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3)生产关系的特点: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共同生活方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5)解体: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私有→贫富分化加剧→逐渐解体。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土地私有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奴隶社会(1)确立的标志: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和奴隶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出现了。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政治统治: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历史进步性: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判断文明的三条标准是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建筑。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生产力状况: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2)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统治方式①经济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还有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剥削方式。劳役地租是农民为地主服杂役,是封建社会初期最简单的地租形式。实物地租长期是地租的主要形式,一般旱地多以高粱、玉米、小麦、小米为主,水田则以稻谷为主。货币地租是农民把农产品卖掉,将其转化为货币后向地主缴纳。②政治、思想方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关系的建立条件及特点①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②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2)资产阶级革命①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手段: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革命。,③地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经济危机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答道:“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爸爸为什么失业啊?”“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发生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必然灭亡①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判一判(1)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生活、平均分配,这是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形态。( )提示:×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平均分配,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摆脱蒙昧、野蛮状态。(2)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 )提示:×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提示:×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保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提示:√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5)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提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6)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提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2.连一连3.想一想观察下面三幅图画,思考下列问题。结合图画,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提示: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议题一 准确把握古代社会形态的演进素养目标: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明确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情景一 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经过考古研究证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大多由于是亲属关系而群居在一起,共同协作获得食物,而在食物的分配上,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方式,没有人拥有独占或强占他人食物的特权,没有压迫与强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具等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私有制出现了,原始社会慢慢解体,奴隶社会随之而来。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制是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突出表现于用奴隶作人祭或人殉。总之,广大奴隶受到了有形和无形枷锁的束缚,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最黑暗、最悲惨的生活。情景二 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有高2.608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2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探究1 阅读情景一,结合教材思考: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提示:(1)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没有压迫与强迫。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奴隶主剥削和压迫奴隶,奴隶过着最悲惨的生活。(2)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广泛使用金属工具。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探究2 阅读情景二,结合教材思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1.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①含义: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②构成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生产关系①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②构成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③类型:历史上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类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类型。(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准确理解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变,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生产力始终是发展的;与其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与其相适应,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可避免地同一起运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也会同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两组社会矛盾是始终存在的,生产关系总体还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便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也就不会灭亡;生产关系总体不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1.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够见到的生活状况有( )①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 ③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古人类生活时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正确。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③不符合题意。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长没有特权,④错误。2.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而封建社会的后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是因为( )①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新产生的剥削阶级比原来的统治者更加开明 ③后一个社会形态比前一个社会形态更加文明 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②③和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支配的,①④符合题意。议题二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素养目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培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情景一 资本主义的诞生结束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冲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全面解放。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把曾经封闭割据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从此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情景二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发生在英国。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被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探究1 结合情景一,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究2 结合情景二,分析说明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示:①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网络泡沫危机、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同表现。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的种种改革,不会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探究3 为什么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提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地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还创造了新的政治文明形式,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2)局限性: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大幅度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造成环境的恶化等。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涵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 经济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产品出现相对过剩,进而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相容的,它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2)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经济物质条件。主要表现: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社会化为新社会进行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化管理做好了形式上和组织上的准备。3.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的巨大的优越性表现为( )①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不是进步性,排除④。4.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①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④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消费意识落后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①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正确。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③正确。“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发生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有关,材料未涉及群众的消费意识落后与否,④排除。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 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 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弊端无法克服,最终会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①②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不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③错误。生产资料不会自发向工人阶级转移,④错误。1.远古时,山东省德州称“有鬲氏之国”,当时的人们“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 )A.田园生活,诗意栖居 B.原始生产,共同生活C.平等相待,孕育文明 D.种植放牧,安居乐业答案 B解析 远古时,德州人“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靠石器生产,靠弓箭采集果实,从事原始生产,共同生活,B符合题意。A、C、D皆美化了原始人生活状况,未强调其生产水平低下的一面,不符合题意。2.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一些新式生产工具,但是奴隶主害怕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只是把一些粗笨的、不易破坏的工具交给奴隶使用,使新式的生产工具得不到推广和使用。这表明( )A.奴隶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不懂得使用新式生产工具B.当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经高度发达D.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发展答案 B解析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奴隶主害怕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只是把一些粗笨的、不易破坏的工具交给奴隶使用,使新式的生产工具得不到推广和使用,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3.地主阶级能够剥削农民的根源在于( )A.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B.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答案 C解析 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这阐释的是生产力,而题干“剥削”阐释的是生产关系,A不符合题意。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这属于分配,未触及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C符合题意。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这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不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契约自由的形式C.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答案 A解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的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的手里,根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人们穿着树叶、兽皮,受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等的影响,很多人都活不到青年。在氏族内部,大家共同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带来更多的生活用品,如陶罐等,氏族成员可以平均享有这些财富。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强迫奴隶当牛做马,甚至强迫奴隶协作,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但就是在这充满剥削的社会里,出现了青铜锥、镰刀等生产工具,出现了文字、城市,也出现了劳动分工。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指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并说明理由。答案 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这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各尽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 )A.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B.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C.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D.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答案 C2.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对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②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③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④私有制巩固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3.国家文物局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据介绍,近期的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生动展示了商代手工业生产图景。据此可以推断出商朝社会( )①商业和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奴隶社会已替代了原始社会④个体劳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知识点二 封建社会4.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A.土地所有制 B.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C.分配制度 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答案 A5.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劳动者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的土地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B6.“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唯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由他一个人决定。”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的这些评论反映出(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B.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C.地主阶级鼓吹的君权神授D.地主阶级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答案 B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社会7.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A.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B.使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C.形成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D.依靠法律把破产农民赶进工场做工答案 C8.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阶级剥削被按能力分配所取代 ②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9.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 )A.全部劳动产品 B.部分劳动产品C.剩余价值 D.部分剩余价值答案 C10.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滞胀 B.生产绝对过剩C.生产相对过剩 D.通货膨胀答案 C1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③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经济危机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 )①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 ③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剥夺一切权利,在暴力下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奴隶主阶级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过着奢侈豪华的寄生生活;奴隶只能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地主把土地以不同形式交给农民耕种,向农民收取地租。封建地租,是地主占有佃农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体现着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关系。封建地租形式复杂多样,有谷租、力租、钱租、额租、分租、押租、预租等。但就其基本形式来说有三种: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有人据此认为,“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 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可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明显进步。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此外,封建社会的生产技术、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人类文明成果不断涌现,也印证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因此,该观点是片面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