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科学精神:理解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课时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
1.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知初探·夯实基础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产生背景:为了__________,再铸__________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__________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民族复兴
中华文化
社会性质
2.产生原因
(1)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________和________,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________和________。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引领者
践行者
传承者
弘扬者
3.地位
(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__________,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__________。
(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
精神追求
精神标识
精神标识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____________为指导,坚持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小贴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
马克思主义
为人民服务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______,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人民有没有对它的______。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__________决定的。
方向
实践土壤
需求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发展规律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文化强国
[自我诊断]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
2.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
√
提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 )
×
提示: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植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5.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只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行了。 ( )
×
提示: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
√
核心素养·议题探究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起源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议题一 怎样认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已经愈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大力弘扬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
提示: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双为”“双百”和“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
特征 面向现代
化、面向
世界、面
向未来 强调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充满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性质的科学性
大众的 强调其主体及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发展
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区别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
②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
(2)联系: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是民族禀赋、民族意志在伟大斗争中的历史表达、时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典题1] 2023年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广州某学校以“三大百年”百场巡展活动为契机,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旨在( )
①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②弘扬科学精神,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③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④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D [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旨在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且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旨在继承革命文化,不是传承传统文化,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高道德修养,不是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②不符合题意。]
母题变式 若将②改为“传承革命文化,塑造时代文明新风”,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没有强调塑造时代文明新风。
[典题2]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形成了诸如“红船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要挖掘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价值功能,传承革命文化基因 ③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正确。“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②正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关系,而不是互为前提的关系,③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④错误。]
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得益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明积淀,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必然要选择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议题二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基因。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当代价值观,而且成为现行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在智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和智慧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始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伸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提示:①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②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主题。在文化建设领域,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通过国家宏观管理与完善政策等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实质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要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在实践中实现文化的创造与进步。
[典题1]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 )
①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它是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 ④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C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因此人民有对它的需求,它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因而它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②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错误。“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并不是原因,④排除。]
母题变式 若将③改为“它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否应选?
提示:应选,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典题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①②符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④错误。]
1.某纪录片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初心。给这则报道拟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追寻英雄足迹,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B.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
C.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铭记革命历史,赓续传承红色根脉
5
2
4
3
题号
1
学情诊断·当堂评价
√
5
2
4
3
题号
1
D [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不符合该报道主旨,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于文化的创新以及时代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不符合该报道主旨,B排除。该纪录片反映的是革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符合该报道主旨,C排除。该纪录片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初心,这有利于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根脉,D符合题意。]
2.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红色旅游成为丰富市场供给的重要旅游产品,发展态势良好。这样做( )
A.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B.有利于推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是基于红色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D.有利于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
5
2
3
题号
1
4
√
5
2
3
题号
1
4
D [材料仅提到了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这样做并没有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也就不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B排除。 红色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C排除。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这样做有利于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D符合题意。]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源自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
3
题号
4
1
√
5
2
3
题号
4
1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而不是来源,③不符合题意。]
4.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关键要看( )
①是不是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 ②能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③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④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4
3
题号
1
5
√
2
4
3
题号
1
5
D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③④正确。是不是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能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都不是其关键,①②排除。]
2
4
3
题号
1
5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2
4
3
题号
1
5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增强改革定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强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注重整体协同,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讲“两点论”,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若干重大关系,依照辩证法办事。重在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些改革方法论集中回答了“改什么、怎么改、为谁改”的新时代重大命题。
2
4
3
题号
1
5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意义。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③把握时代潮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课时检测(二十三)
1 2 3 4 5 6 7 8
D D A C B B A A
1.D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③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文化,也存在糟粕,“全盘继承”的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全部创新,④排除。]
2.D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载体,①错误。革命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能激发人们接续奋斗的意志,而设问指向的是革命文物,即革命文化的载体,②排除。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③④正确。]
3.A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这表明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①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中“承袭”说法错误。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④排除。]
4.C [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通过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举措,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这样做的目的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①④符合题意。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是党中央的具体做法,不是其目的,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英烈保护工作,未提及文化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5.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忘本来”才能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①④符合题意。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②错误。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6.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①③正确。“根本保证”“根本举措”的说法都夸大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作用,②④排除。]
7.A [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历经挫折曲折发展起来的,①正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②不选。文化具有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求同存异,推动发展,③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未提到共同富裕,④不选。]
8.A [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由此可见,“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既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又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未体现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未体现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不符合题意。]
9.示例:
尊敬的革命纪念馆领导:
您好!
革命遗址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要讲好文物故事,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纪念馆应站在人民立场上,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菜单化服务”,紧跟时代潮流,扩大革命文物资源影响力;培养志愿讲解员,组织宣讲团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更好地传播革命文化、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
×××
2024年××月
1 / 3课时检测(二十三)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一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中国共产党全部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街内现有七里坪革命法庭等18处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革命文物一条街”。保护革命文物,是因为其( )
①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能激发人们接续奋斗的意志 ③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 ④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承袭与发展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如确定每年的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在各地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采取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
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②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
③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④“不忘本来”才能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②是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的根本保证
③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④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有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一枝独秀”的,更不是“一家独大”的,但却是“一心一意”的。下列对此观点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非“一帆风顺”:艰难困苦,筚路蓝缕地开创 ②非“一枝独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源泉 ③非“一家独大”:代百家言,行百家事的包容 ④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为人民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某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研发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马灯式路灯等10余种红色旅游文化专利产品,开发红军茶果系列商品,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 )
①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②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④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吕梁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拱卫中共中央的东部屏障,也是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存的革命旧址、遗址,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吕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见证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的革命历程。
为了更好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凝聚转型发展强大动能,吕梁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出台了《吕梁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用法律条例来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另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管理机制体制,将革命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融入人民大众参与保护的热情之中,真正实现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3 / 3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科学精神:理解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第1课时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 1.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产生背景: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2.产生原因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地位
(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小贴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自我诊断]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 )
2.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 )
提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 × )
提示: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植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只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行了。 ( × )
提示: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 )
怎样认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起源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已经愈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大力弘扬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
提示: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双为”“双百”和“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
特征 面向现代 化、面向 世界、面 向未来 强调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充满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性质的科学性
大众的 强调其主体及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发展 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区别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
②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
(2)联系: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是民族禀赋、民族意志在伟大斗争中的历史表达、时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典题1] 2023年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广州某学校以“三大百年”百场巡展活动为契机,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旨在( )
①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②弘扬科学精神,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③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④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旨在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且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旨在继承革命文化,不是传承传统文化,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高道德修养,不是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②不符合题意。]
母题 变式 若将②改为“传承革命文化,塑造时代文明新风”,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没有强调塑造时代文明新风。
[典题2]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形成了诸如“红船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要挖掘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价值功能,传承革命文化基因 ③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正确。“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②正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关系,而不是互为前提的关系,③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④错误。]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得益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明积淀,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必然要选择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当代价值观,而且成为现行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在智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和智慧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始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伸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提示:①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②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主题。在文化建设领域,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通过国家宏观管理与完善政策等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实质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要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在实践中实现文化的创造与进步。
[典题1]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 )
①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它是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 ④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C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因此人民有对它的需求,它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因而它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②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错误。“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并不是原因,④排除。]
母题 变式 若将③改为“它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否应选? 提示:应选,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典题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①②符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④错误。]
1.某纪录片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初心。给这则报道拟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追寻英雄足迹,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B.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
C.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铭记革命历史,赓续传承红色根脉
D [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不符合该报道主旨,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于文化的创新以及时代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不符合该报道主旨,B排除。该纪录片反映的是革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符合该报道主旨,C排除。该纪录片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初心,这有利于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根脉,D符合题意。]
2.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红色旅游成为丰富市场供给的重要旅游产品,发展态势良好。这样做( )
A.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B.有利于推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是基于红色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D.有利于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
D [材料仅提到了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这样做并没有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也就不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B排除。 红色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C排除。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这样做有利于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D符合题意。]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源自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而不是来源,③不符合题意。]
4.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关键要看( )
①是不是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 ②能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③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④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③④正确。是不是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能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都不是其关键,①②排除。]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增强改革定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强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注重整体协同,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讲“两点论”,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若干重大关系,依照辩证法办事。重在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些改革方法论集中回答了“改什么、怎么改、为谁改”的新时代重大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意义。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③把握时代潮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
课时检测(二十三)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一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中国共产党全部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D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③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文化,也存在糟粕,“全盘继承”的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全部创新,④排除。]
2.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街内现有七里坪革命法庭等18处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革命文物一条街”。保护革命文物,是因为其( )
①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能激发人们接续奋斗的意志 ③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 ④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载体,①错误。革命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能激发人们接续奋斗的意志,而设问指向的是革命文物,即革命文化的载体,②排除。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③④正确。]
3.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承袭与发展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这表明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①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中“承袭”说法错误。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④排除。]
4.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如确定每年的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在各地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采取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
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②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 ③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通过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举措,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这样做的目的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①④符合题意。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是党中央的具体做法,不是其目的,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英烈保护工作,未提及文化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④“不忘本来”才能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忘本来”才能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①④符合题意。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②错误。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②是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的根本保证 ③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④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①③正确。“根本保证”“根本举措”的说法都夸大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作用,②④排除。]
7.有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一枝独秀”的,更不是“一家独大”的,但却是“一心一意”的。下列对此观点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非“一帆风顺”:艰难困苦,筚路蓝缕地开创 ②非“一枝独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源泉 ③非“一家独大”:代百家言,行百家事的包容 ④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为人民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A [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历经挫折曲折发展起来的,①正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②不选。文化具有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求同存异,推动发展,③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未提到共同富裕,④不选。]
8.某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研发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马灯式路灯等10余种红色旅游文化专利产品,开发红军茶果系列商品,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 )
①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②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④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由此可见,“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既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又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未体现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未体现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不符合题意。]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吕梁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拱卫中共中央的东部屏障,也是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存的革命旧址、遗址,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吕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见证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的革命历程。
为了更好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凝聚转型发展强大动能,吕梁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出台了《吕梁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用法律条例来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另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管理机制体制,将革命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融入人民大众参与保护的热情之中,真正实现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答案] 示例:
尊敬的革命纪念馆领导:
您好!
革命遗址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要讲好文物故事,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纪念馆应站在人民立场上,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菜单化服务”,紧跟时代潮流,扩大革命文物资源影响力;培养志愿讲解员,组织宣讲团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更好地传播革命文化、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
×××
2024年××月
14 / 16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