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学案+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学案+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民族精神 ●政治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第1课时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习目标] 1.明确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文化的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特点
①产生角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内容角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2.与文化相关的两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小贴士: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2)文化与文明
①区别
a.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b.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②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3.文化的载体
(1)内涵: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3)表现: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总体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具体表现
(1)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3.对民族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我诊断]
1.任何文化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
提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任何文化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 × )
提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进步了。 ( × )
提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4.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化就是积极向上的。 ( × )
提示: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5.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本身。 ( × )
提示: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6.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 √ )
 怎样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情境一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高清图”引发热议,开幕式当天为立春,倒计时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各参赛国家或地区名字引导牌,采用发光的雪花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寓意团结吉祥。
44名来自中国大山里的孩子,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合唱队的服装,取材于河北当地的传统元素,身上是虎头图案,脚上是虎头鞋。
情境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它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古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以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将其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催生了二十四节气。
情境三 北京冬奥会的直接经济收益。
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收益、赛事转播收入、特许商品销售、赛事场馆等场景的广告费颇丰,北京冬奥会还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目前已知与北京冬奥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50项。从经济、产业效应角度来看,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个催化器,还是一个试验场,更是一个多产业的未来投资风向标。
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激活了中国的冰雪经济,让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了一个现代产业。
(1)你在上述情境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文化。
提示:①文化元素: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的图案、奥林匹克会歌、虎头图案等。
②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火炬“飞扬”、冰雪冬奥五环、二十四节气等奥运元素与奥运文化是什么关系?
提示: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进行农事活动中创造的,即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火炬“飞扬”、冰雪冬奥五环、二十四节气等奥运元素是奥运文化的载体。
(3)北京冬奥会文化与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提示: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收益、赛事转播收入、特许商品销售……北京冬奥会还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北京冬奥会激活了中国的冰雪经济,让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了一个现代产业。
1.文化的内涵
从其产 生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其反映 的对象来看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从内容 上看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性质 上看 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特别提醒: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
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特别提醒:三个需要注意的细节界定
(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典题1] 现代人穿衣,只要经济条件许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管是穿金戴银,还是绫罗绸缎,都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在古代,则没有如此自由,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着装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官职、爵位不同,可以穿着的服饰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伦理身份标识。这说明(  )
①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是为政治服务的精神武器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并反映一定的政治
④政治与文化交融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并不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在古代,着装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官职、爵位不同,可以穿着的服饰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伦理身份标识,这说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并反映一定的政治,①③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②错误。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④排除。]
母题 变式 若将④改为“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促进作用”,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且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的反作用。
[典题2] 某旅行集团发布了“秀美黄山”夏季文旅消费榜单。截至2023年6月23日,预订黄山旅游产品的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超4倍,交易额同比2022年增长超5倍,可见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 ③文化与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 ④文旅消费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此选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①错误。文化创意产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预订黄山旅游产品的人次、交易额均同比增长明显,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旅消费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文化的功能是怎样的?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更不能缺席。推进乡村阅读,要强化思想引领,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加强主题出版物配备和主题阅读活动开展,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突出榜样示范,挖掘培育更多的优秀代表,点燃乡村阅读的燎原之势,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鼓励社会参与,提供更多优质阅读产品和服务,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紧密结合,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说明我国推进乡村阅读的意义。
提示: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推进乡村阅读,能为人们提供思想引领,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进乡村阅读,能促进“书香中国”建设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提升国家实力。
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或作用
角度 阐释
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个人的 影响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对民族的 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经济、 政治的 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文化的影响
(1)从地位上看,文化属于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2)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阻碍作用。
(3)从领域上看,文化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
(4)从过程上看,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是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典题1]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食,外表看上去往往也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随着一部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纪录片的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带动了美食原产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游子平添乡愁。这说明(  )
①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影响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文化引领风尚,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随着一部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纪录片的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带动了美食原产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游子平添乡愁。这说明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影响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①③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④不符合题意。]
母题 变式 若将④改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没有强调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典题2] 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这是基于(  )
①离开了亲身实践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②只要把握世界大势就能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 ③优秀文化能够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基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条件,③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亲身实践属于直接经验,学习知识属于间接经验,①错误。把握世界大势有助于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踏进南京,空气中便氤氲着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积淀而成的悠长厚重韵味。十里秦淮河、千年夫子庙、古刹栖霞寺、古朴桠溪镇、庭院深深总统府、红墙碧瓦朝天宫、青石墁地杨柳村……如今游人如织,热闹繁华,每一处都在无声诉说金陵之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著名文人创造的  ②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
③南京的自然美是特殊的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B [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不是具体的某个文人或者某些文人,①错误。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
2.《尚书·益稷》所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尚书·益稷》所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③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①错误。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④错误。]
3.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政治法律制度对文化有重大影响 ③文明是文化的核心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强调制度对文化的作用,并没有体现文化的产生,①排除。“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体现了政治法律制度影响文化,也说明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②④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③错误。]
4.长沙窑瓷器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为装饰,颇具特色。与“酒”相关的诗文在长沙窑瓷器中着墨颇多,人们以酒为媒,言志抒怀,如唐代诗句“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从中也可一窥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由此可知(  )
①长沙窑瓷器所承载的酒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②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 ③酒文化与瓷器的融合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洞察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根据材料可知,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洞察人们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酒文化是不断发展的,①不符合题意。酒文化与瓷器的融合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必然联系,③错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创造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简析优秀文艺作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①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优秀文艺作品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可以教化育人。优秀文艺作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文化可以推动发展。优秀文艺作品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课时检测(十七)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知识点一 什么是文化
1.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个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蜀道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未体现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③不符合题意。古蜀道是巴蜀文化局部或特定角度的展示,而非全方位展示,④错误。]
2.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 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④《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C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群山冈峦、江河湖水等本身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文化,②错误。《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该作品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符合题意。]
3.兵马俑“俑”气雪糕、三星堆青铜面具雪糕、云南省博物馆大鹏金翅鸟雪糕、四川熊猫雪糕、故宫神兽雪糕、圆明园荷花雪糕……各大景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创雪糕,成为游客们的“打卡神器”。这些别出心裁的文创小吃让人们在享受舌尖味蕾愉悦的同时,获得深入灵魂的洗礼。从中我们可领悟到(  )
①精神产品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创类产品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④运用科技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材料中的文创雪糕,既是物质类的食品,又是新型的文创产品,让人们获得深入灵魂的洗礼,这说明精神产品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②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的物质基础,③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排除。]
4.某中学的校服设计蕴含丰富的敦煌文化,新颖独特。“衣领绽放花朵,衣袖飘动卷草”,校服上的纹样取材于敦煌藻井上的团花卷草纹,纹样结构严谨、细密且富于变化,色彩沉着而庄重,深受学生喜爱。材料表明(  )
①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 ②创造性转化敦煌文化有利于价值共享 ③人们对校服的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但不起支配作用,“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材料中某中学的校服设计蕴含丰富的敦煌文化,深受学生喜爱,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创造性转化敦煌文化有利于价值共享,②④正确。材料中某中学校服中的敦煌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强调的是文化载体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没有体现人们对校服的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③不选。]
5.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文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与文明一直交织共融,相伴而行。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②④正确。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未必都是进步的、积极的,①错误。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③错误。]
?知识点二 文化的功能
6.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块牌子、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追求。创建文明城市要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深入到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  )
①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明能塑造人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D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深入到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①④符合题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
7.“潮涌”会徽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会徽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这表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创作完全受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的深刻影响 ③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艺术作品通常要表达创作主体的理想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潮涌”会徽的设计,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这表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艺术作品通常要表达创作主体的理想,①③正确。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但不是完全影响,②错误。审美标准具有社会历史性,艺术作品的价值因时代变化而改变,④错误。]
8.2023年8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评选活动入选的名单揭晓。上榜的“河北好人”中,有培育“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带头人,有义务讲解2 000余场当好果农“保姆”的七旬老党员,有身残志坚勇救落水游客的大爱村民……评选“河北好人”(  )
①有利于传递文明的力量,践行时代精神 ②表明社会精神财富重于社会物质财富 ③是基于先进人物的事迹反映了社会共同追求 ④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评选“河北好人”有利于传递文明的力量,践行时代精神,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社会精神财富和社会物质财富都很重要,不能说社会精神财富重于社会物质财富,②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排除。]
9.2024年春节假期,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加大文化市场供给力度,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逛庙会、赏民俗、进影院、看展演,各地群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神州大地文化市场繁荣兴旺、信心提振、消费回暖。这体现了(  )
①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就发展了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中“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就发展了”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主要讲述的是文化市场的繁荣现象,而未涉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不符合题意。丰富的文化供给,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也体现了人民既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10.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持续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优秀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优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④文化与经济融合催生了文化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①错误。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④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错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中央号召,新时代要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即使是风雨兼程,我们也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应如何发挥文化的功能。
[答案]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新时代要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12 / 17(共54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民族精神 ●政治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课时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习目标] 
1.明确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文化的功能。
新知初探·夯实基础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_________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____________的内容。
物质成果
精神成果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2)特点
①产生角度:文化是人类__________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内容角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社会实践
2.与文化相关的两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________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______。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__________。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________。
反作用
影响
完全同步
附属品
小贴士: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2)文化与文明
①区别
a.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______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b.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②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步
先进文化
3.文化的载体
(1)内涵: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______形式。
(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______。
(3)表现: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物化
内容
器物
行为
二、文化的功能
1.总体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__________、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具体表现
(1)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__________。
(2)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__________。
教育人民
文明素养
全面发展
(3)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
(4)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__________,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3.对民族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____________。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精神食粮
力量源泉
血脉和灵魂
[自我诊断]
1.任何文化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
提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任何文化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  )
提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进步了。 (  )
×
提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4.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化就是积极向上的。 (  )
提示: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
5.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本身。 (  )
提示: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6.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  )
×

核心素养·议题探究
情境一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高清图”引发热议,开幕式当天为立春,倒计时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各参赛国家或地区名字引导牌,采用发光的雪花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寓意团结吉祥。
议题一 怎样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44名来自中国大山里的孩子,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合唱队的服装,取材于河北当地的传统元素,身上是虎头图案,脚上是虎头鞋。
情境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它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古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以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将其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催生了二十四节气。
情境三 北京冬奥会的直接经济收益。
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收益、赛事转播收入、特许商品销售、赛事场馆等场景的广告费颇丰,北京冬奥会还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目前已知与北京冬奥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50项。从经济、产业效应角度来看,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个催化器,还是一个试验场,更是一个多产业的未来投资风向标。
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激活了中国的冰雪经济,让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了一个现代产业。
(1)你在上述情境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文化。
提示:①文化元素: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的图案、奥林匹克会歌、虎头图案等。
②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火炬“飞扬”、冰雪冬奥五环、二十四节气等奥运元素与奥运文化是什么关系?
提示: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进行农事活动中创造的,即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火炬“飞扬”、冰雪冬奥五环、二十四节气等奥运元素是奥运文化的载体。
(3)北京冬奥会文化与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提示: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收益、赛事转播收入、特许商品销售……北京冬奥会还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北京冬奥会激活了中国的冰雪经济,让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了一个现代产业。
1.文化的内涵
从其产
生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其反映
的对象来看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从内容
上看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性质
上看 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特别提醒: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
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特别提醒:三个需要注意的细节界定
(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典题1] 现代人穿衣,只要经济条件许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管是穿金戴银,还是绫罗绸缎,都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在古代,则没有如此自由,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着装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官职、爵位不同,可以穿着的服饰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伦理身份标识。这说明(  )
①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是为政治服务的精神武器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并反映一定的政治 ④政治与文化交融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并不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在古代,着装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官职、爵位不同,可以穿着的服饰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伦理身份标识,这说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并反映一定的政治,①③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②错误。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④排除。]
母题变式 若将④改为“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促进作用”,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且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的反作用。
[典题2] 某旅行集团发布了“秀美黄山”夏季文旅消费榜单。截至2023年6月23日,预订黄山旅游产品的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超4倍,交易额同比2022年增长超5倍,可见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 ③文化与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 ④文旅消费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此选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①错误。文化创意产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预订黄山旅游产品的人次、交易额均同比增长明显,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旅消费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更不能缺席。推进乡村阅读,要强化思想引领,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加强主题出版物配备和主题阅读活动开展,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突出榜样示范,挖掘培育更多的优秀代表,点燃乡村阅读的燎原之势,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鼓励社会参与,提供更多优质阅读产品和服务,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紧密结合,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议题二 文化的功能是怎样的?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说明我国推进乡村阅读的意义。
提示: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推进乡村阅读,能为人们提供思想引领,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进乡村阅读,能促进“书香中国”建设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提升国家实力。
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或作用
角度 阐释
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角度 阐释
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个人的
影响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角度 阐释
对民族的
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经济、
政治的
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文化的影响
(1)从地位上看,文化属于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2)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阻碍作用。
(3)从领域上看,文化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
(4)从过程上看,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是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典题1]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食,外表看上去往往也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随着一部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纪录片的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带动了美食原产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游子平添乡愁。这说明(  )
①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影响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文化引领风尚,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随着一部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纪录片的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带动了美食原产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游子平添乡愁。这说明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影响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①③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④不符合题意。]
母题变式 若将④改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应选?
提示:不选,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没有强调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典题2] 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这是基于(  )
①离开了亲身实践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②只要把握世界大势就能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 ③优秀文化能够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基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条件,③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亲身实践属于直接经验,学习知识属于间接经验,①错误。把握世界大势有助于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踏进南京,空气中便氤氲着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积淀而成的悠长厚重韵味。十里秦淮河、千年夫子庙、古刹栖霞寺、古朴桠溪镇、庭院深深总统府、红墙碧瓦朝天宫、青石墁地杨柳村……如今游人如织,热闹繁华,每一处都在无声诉说金陵之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著名文人创造的  ②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
③南京的自然美是特殊的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
2
4
3
题号
1
学情诊断·当堂评价

5
2
4
3
题号
1
B [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不是具体的某个文人或者某些文人,①错误。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
2.《尚书·益稷》所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2
3
题号
1
4

5
2
3
题号
1
4
C [《尚书·益稷》所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③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①错误。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④错误。]
3.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政治法律制度对文化有重大影响 ③文明是文化的核心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
3
题号
4
1

5
2
3
题号
4
1
C [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强调制度对文化的作用,并没有体现文化的产生,①排除。“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体现了政治法律制度影响文化,也说明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②④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③错误。]
4.长沙窑瓷器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为装饰,颇具特色。与“酒”相关的诗文在长沙窑瓷器中着墨颇多,人们以酒为媒,言志抒怀,如唐代诗句“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从中也可一窥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由此可知(  )
①长沙窑瓷器所承载的酒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②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 ③酒文化与瓷器的融合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洞察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4
3
题号
1
5

2
4
3
题号
1
5
D [根据材料可知,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洞察人们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酒文化是不断发展的,①不符合题意。酒文化与瓷器的融合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必然联系,③错误。]
2
4
3
题号
1
5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创造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
2
4
3
题号
1
5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简析优秀文艺作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①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优秀文艺作品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可以教化育人。优秀文艺作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文化可以推动发展。优秀文艺作品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课时检测(十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D C D B B D D
1.A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蜀道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未体现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③不符合题意。古蜀道是巴蜀文化局部或特定角度的展示,而非全方位展示,④错误。]
2.C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群山冈峦、江河湖水等本身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文化,②错误。《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该作品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符合题意。]
3.A [材料中的文创雪糕,既是物质类的食品,又是新型的文创产品,让人们获得深入灵魂的洗礼,这说明精神产品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②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的物质基础,③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排除。]
4.D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但不起支配作用,“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材料中某中学的校服设计蕴含丰富的敦煌文化,深受学生喜爱,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创造性转化敦煌文化有利于价值共享,②④正确。材料中某中学校服中的敦煌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强调的是文化载体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没有体现人们对校服的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③不选。]
5.C [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②④正确。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未必都是进步的、积极的,①错误。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③错误。]
6.D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深入到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①④符合题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
7.B [“潮涌”会徽的设计,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这表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艺术作品通常要表达创作主体的理想,①③正确。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但不是完全影响,②错误。审美标准具有社会历史性,艺术作品的价值因时代变化而改变,④错误。]
8.B [评选“河北好人”有利于传递文明的力量,践行时代精神,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社会精神财富和社会物质财富都很重要,不能说社会精神财富重于社会物质财富,②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排除。]
9.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中“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就发展了”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主要讲述的是文化市场的繁荣现象,而未涉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不符合题意。丰富的文化供给,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也体现了人民既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10.D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①错误。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④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错误。]
11.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新时代要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 / 3课时检测(十七)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知识点一 什么是文化
1.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个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
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④《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兵马俑“俑”气雪糕、三星堆青铜面具雪糕、云南省博物馆大鹏金翅鸟雪糕、四川熊猫雪糕、故宫神兽雪糕、圆明园荷花雪糕……各大景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创雪糕,成为游客们的“打卡神器”。这些别出心裁的文创小吃让人们在享受舌尖味蕾愉悦的同时,获得深入灵魂的洗礼。从中我们可领悟到(  )
①精神产品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创类产品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④运用科技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某中学的校服设计蕴含丰富的敦煌文化,新颖独特。“衣领绽放花朵,衣袖飘动卷草”,校服上的纹样取材于敦煌藻井上的团花卷草纹,纹样结构严谨、细密且富于变化,色彩沉着而庄重,深受学生喜爱。材料表明(  )
①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实践
②创造性转化敦煌文化有利于价值共享
③人们对校服的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文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与文明一直交织共融,相伴而行。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文化的功能
6.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块牌子、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追求。创建文明城市要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深入到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  )
①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明能塑造人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潮涌”会徽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会徽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这表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创作完全受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的深刻影响 ③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艺术作品通常要表达创作主体的理想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8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评选活动入选的名单揭晓。上榜的“河北好人”中,有培育“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带头人,有义务讲解2 000余场当好果农“保姆”的七旬老党员,有身残志坚勇救落水游客的大爱村民……评选“河北好人”(  )
①有利于传递文明的力量,践行时代精神 ②表明社会精神财富重于社会物质财富 ③是基于先进人物的事迹反映了社会共同追求 ④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年春节假期,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加大文化市场供给力度,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逛庙会、赏民俗、进影院、看展演,各地群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神州大地文化市场繁荣兴旺、信心提振、消费回暖。这体现了(  )
①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就发展了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持续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优秀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优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④文化与经济融合催生了文化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中央号召,新时代要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即使是风雨兼程,我们也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应如何发挥文化的功能。
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