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表格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表格式,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课围绕“ 民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阐明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 义,阐述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的含义,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体会民法典 所起到的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 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生已知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了解法律的含义、特征、作用,理解法律与 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法律常识,形成初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但 学生对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的范围、内容、作用、原则缺乏深入了解。
3.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学 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 学科大概念: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遵循民事基本原则办事。 1.感悟民法对于每个人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2. 了解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3.理解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4.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5. 阐述民事权利的种类与体系 6.理解我国民法体现法治和道德理念 7.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4.学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重点:了解民法的意义与原则。 难点:理解和运用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总议题:如何才能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议题1: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是什么?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环节一:必备知识回顾
八年级:了解民事活动及其原则、简单民事关系、民事违 法行为内涵、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可辨识民事活动、民 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刑事违法;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 系;懂得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九年级: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必修三: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的基本要求。 听讲 观察学生反 映
设计意图(以真实复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知道 学习民法的重要性,学生依据原有法律知识和生活常识,合作探究来尝试解决问题)
环节二:悬疑案例试探
情境:2019年初,徐某某与李某某在某市第一人 民医院骨科陪护各自家人。2019年3月1 日晚上8 时许,徐某某见骨科病房开水房附近走道上有积 水,就使用拖把对医院开水房进行清理,又使用 该拖把对楼道走廊进行了擦拭,导致所涉地面潮 湿。当晚,李某某步行至上述位置时,因地面湿 滑摔倒在地。该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由受医院委 托的保洁人员负责,保洁人员的保洁时间为每天 05:30——9:30 、13:00——17:00 。李某某于晚上 8时10分摔伤,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处于非保洁 时间,案涉公共区域无人进行卫生保洁。李某某 在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其右锁骨粉 碎性骨折,构成十级伤残,经治疗共计花费医疗 费18136.27元。李某某遂起诉某市第一人民医院 和徐某某,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26585.87元。 ——摘自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人民法院 https://www.court./zixun-xiangqing-34667 1.html 试析: 问题1 徐某某和医 院要对李某某的摔伤 负责任吗? 问题2 李某某的起 诉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吗 提示:本案中法律关 系的构成要素分别 为:①民事主体:徐 某和李某某。②民事 法律关系的客体:人 身伤害。③民事法律 关系的内容:徐某与 李某某之间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 (从知识获得、 能力提升、学习 态度、学习方 法、价值观念培 育等方面设计 过程性评价的 内容、程序与工 具等;基于学生 行为表现证据 判断学习目标 的达成度)
设计意图(以真实复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知道 学习民法的重要性,学生依据原有法律知识和生活常识,合作探究来尝试解决问题)
环节二: 民法的作用、订立、内容
教师: 展示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关系的背景材料、《民 法典》的订立 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有什么密切关系?《民法 典》订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探究与分享 和相关链接 列举学生自身 或家庭生活事 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一套正式的权威的解决所有民事关系、民事纠纷的百科全书《民 法典》,领会民法典的地位、重要性。
……
环节三: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的解释
教师: 李某某的摔伤一案属于民事纠纷吗? 教师: 主体: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 展示民事权利体系 问:李某某的摔伤案中的民事主体、客 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分析李某某的摔伤 过程中法律关系的构成 要素。 理解含义 发现联系 对比差异 总结关系。 学生结合案例和新概念 分析主体、客体和内容 阅读教材查阅 “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 的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 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 系和财产关系 ” 口头评价学生 说出民事权利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置疑难复杂良构情境,促进学生探索民事关系、民法对象的求知欲; 理清民事关系三要素基本概念,理解核心观点
环节四: 从法院裁判结果: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人民法院认为,李某某摔伤的时间段 内,某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开水房及走 廊等公共区域处于无人保洁的状态。李某 某摔伤前,开水房有积水,开水房附近的 走廊有点状或片状的水渍,经过此处的行 人有滑倒摔伤的危险,具有安全隐患。某 市第一人民医院存在管理上的疏忽,在较 长时间内没有对走廊等公共区域的水渍进 行保洁清理,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 他人跌倒受伤,应承担相应责任。李某某 行走时疏于注意,应自担部分损失。徐某 某出于好意,用保洁人员放在走廊里的拖 把清理开水房的积水及附近走廊里的水 阅读法院裁判结果,运用已学相关分 析问题。 乐于助人、善意施惠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应有之义。近年来,关于老人摔倒扶 不扶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热议。一 度出现了公众担心承担法律责任不 敢扶、不愿扶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实 施善意行为的积极性。本案中,人民 法院认定徐某某助人为乐的行为不 具有过错,不但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反而应予提倡和鼓励,旗帜鲜明为助 人为乐者撑腰,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
渍,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故判令某 市第一人民医院赔偿李某某各项损失 69599.02元。 从法院裁判看,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要 做到什么? 除人身权利外,我们还有哪些民事权利? 到司法的温度、法律的温情及社会的 公平正义。本案免除了乐于助人的后 顾之忧,对于弘扬友善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培育我为人人、人人向善 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意义。
设计意图:在具体案例中发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议题2:如何正确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环节五: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教师:从李某某摔伤案的裁判中可以看到民事主 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 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什么? 每一项基本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在民事活动中,只要符合“ 我愿意” 的自愿基本原 则就可以吗?如“北雁云依” 的姓名权案 自愿、平等、公平、诚信 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 结合此案例理解六项基 本原则的内涵; 对自愿原则的限制:民事 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 违背公序良俗。
设计意图 在案例材料解读初其中蕴含的民法基本原则,挖掘本案例的更多的教学价值;理解六项 基本原则的内涵;领会六项基本原则的联系。
环节六: 小结
教师:民法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 关系,民事权利体系丰富多样,民事法律关系有 主体、客体、内容构成,应遵循自愿、平等、公 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的民事基本原则。 画本框题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把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是学生更好理解
环节七: 课堂练习
1.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内容,当事人可自由协 商,这体现了 A. 平等原则 B. 自愿原则 C. 公平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 .物权关系的客体是物 B.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学生自主思考 B D
C.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商业标记 D.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货币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和民事活动构成要素的理解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 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 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包括基础达标、拓展提升、开放实践等类别) 我国法律规定,幼儿园 、 中小学校内部, 中小学校进出口通道向外延伸50米范围内 的商店不得经营烟草 。这是因为( ) ①中小学生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②商家要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进行经营活动 ③烟草消费破坏环境,违背绿色原则 ④在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区域内经营烟草, 违反了公平原则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小学三年级明明同学为了面子到商店购买奖状,被家长发现后找商家讨说法,商 家认为奖状是孩子买的,2元一张,不存在不公平交易,家长无权干涉。 从明明同学家长的角度反驳商家的错误主张。 [解析] 回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小学三年级明明同学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家长对其民事行为有监护权;二是虽然商家在价格上不存在欺诈,没有违反公平原则, 但卖奖状给小学生 、使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也要负法 律责任。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法律教学应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各类典型案例,创设复杂良构的教学大情境, 在教学主题下,围绕重点知识设计系列问题,培养不同层次的能力,发掘更多教学价值, 本课的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权利体系丰富多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客体 、内容构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守法和 公序良俗、绿色的民事基本原则等重点知识都在围绕这一大情境的问题中得以思考和解 决。
9.教学反思(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进行教与学的经验 性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 学生应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化的李某摔伤案例,在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系列设问中思考 、合作 、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习得性学习 、应用性学习 、 拓展性学习中逐级发展到水平一认识熟悉和领会 、水平二认可有意识努力和行动 、水 平三:认同精通和内化 。情境问题瞄准评价目标,练习题的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对应教 学重点。
10.使用与改进建议(给使用本课教学设计的同行们提出的建议, 包括本课教学评应该 注意的问题,本课教学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的设想等) 应从始至终采用同一的教学大情境,使学生对材料内容保持认识的一致性才能提前 多层次知识,深化法律知识的理解。对难点知识如非法人组织、民事客体所指对象等进 行解释。精通对民事活动基本原则的理解,并认同、内化法治观念。
- 8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