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8 溶解度及质量分数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考点一 溶解度及曲线【核心精讲】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 浓溶液和稀溶液 知识点三 溶解度 知识点四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命题预测】考点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真题研析】 考法01 溶质质量分数【核心精讲】 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二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知识点三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命题预测】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溶解度 简单计算:能进行与溶解度相关的简单计算,如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能利用溶解度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进行相关的溶液组成计算。溶解度曲线应用:能看懂溶解度曲线,获取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信息,如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利用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等。 选择题: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填空题:溶解度计算,结晶方法选择简答题或实验题:实验设计与分析,溶液配制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简单计算:能够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能进行溶液稀释和浓缩问题的计算,理解在溶液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关键要点,并能据此列出相关计算式进行准确计算。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综合计算,如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实验操作:能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质量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能正确使用玻璃棒等仪器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质的溶解,确保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溶液。 选择题:概念基础类,溶液稀释类,结合溶解度曲线类填空题:简单计算类,溶液浓缩或稀释结果类计算题:单纯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类,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类考点一 溶解度及曲线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来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知识点二 浓溶液和稀溶液(1)区别:在一定量的溶液中若含溶质较多,属于浓溶液;若含溶质较少,属于稀溶液。注意点: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知识点三 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②标准:100 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要取等量溶剂,且溶剂质量为100 g,而不是溶液质量。③状态: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质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大溶解量。④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所以质量的单位为克。(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食盐。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知识点四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c.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d.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下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③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食盐。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4.结晶(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2024 路桥区一模)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D错误。故选:B。(2024 诸暨市二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解答】解:A、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I中硝酸钾的质量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1%,故A错误;B、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该温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钾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Ⅰ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10g,溶剂的质量为50g,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9.1%,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C错误;D、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温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钾10g,所以Ⅲ中没有KNO3晶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B。(2024 上城区校级一模)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图是有关的实验操作及溶液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Ⅲ一定是加溶剂B.甲加入溶质后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C.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D.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解:A、由乙到丙的操作可知,温度升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操作Ⅲ不一定是加溶剂,也可能是升高温度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加入该溶质后,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得到乙溶液,甲加入溶质后,温度不变,则该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乙、丙、丁中,溶剂质量相等,丁中溶质质量最多,则丁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乙到丙的操作可知,温度升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23 莲都区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答】解:A、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丙,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023 萧山区二模)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解答】解:A、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说法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C、搅拌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因此搅拌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乙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若甲溶液恰好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等于甲或等于乙;若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混合后的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小于乙,说法正确。故选:D。(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7.5g,因此a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c中烧杯底部还有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40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8g氯化钠,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因此33.3%错误;故B错误;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烧杯底部始终有固体;故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故选:C。(2022 上城区一模)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B.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C.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7%,所以不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故A错误;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是易溶物质,故B错误;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还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C。(2021 余杭区模拟)图中的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四点的分析,你认同的是( )A.a、b两点质量分数不同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C.c点质量分数最小D.d点在t℃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解答】解:A、a、b、d两点所表示的溶液均为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得知此时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c、d两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而溶液c中水的质量大于溶液d,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可判断溶液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d;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a=b=d>c;故A不正确;B、b点为直线上的点,而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b点代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C、根据A中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a=b=d>c;故C正确;D、d点代表的溶液在t℃时为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可溶解其他溶质,故D不正确;故选:C。考点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法0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023 丽水)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解答】解:A、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则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剩余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乙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丙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3 金华)20℃时,取一定量CuSO4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解答】解:(1)甲中有不溶的固体,所以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丙不能确定;(2)20℃时,甲中有不溶的固体,加热到50℃时固体全部溶解得到乙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恒温蒸发2g水,得到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故答案为:(1)甲;(2)丙>乙>甲。(2021 丽水)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知识点二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 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每10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温度要求 与温度有关 一般与温度无关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表示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单位 克(g) —计算公式 溶解度=×1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联系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100%=a% , =则S>a,S=g知识点三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直接应用公式。(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即可: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a1%=m2·a2%或m1·a1%=(m1+m水)·a2%(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应先根据公式m=ρV(即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进行换算,或先计算质量,再利用公式进行换算。(4)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m1·a1%+m2·a2%=(m1+m2)·a%(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解答】解:A、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①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故A错误;B、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故B错误;C、③和④溶液中溶质都溶解54.6g,且溶液质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错误;D、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2024 乐清市模拟)课堂上,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烧杯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玻璃片上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C选项的解析,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4 新昌县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解答】解: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丙溶液过滤后得到丁溶液,则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甲、乙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比甲中少,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室温时的丙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有可能相等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4 上城区一模)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20℃的饱和溶液B.乙溶液中的溶质为20gC.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解答】解:A、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硝酸钾固体有剩余,则甲溶液是20℃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剩余的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则乙溶液中的溶质为20g,故选项说法正确。C、乙→丙,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024 浙江模拟)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解答】解:A、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则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克﹣15.8克=4.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克6.32克,则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D、甲→乙过程中,溶液由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024 滨江区校级模拟)NH4Cl、KNO3是两种盐。已知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KNO3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A是NH4ClB.①中加入5g水,搅拌并恢复至30℃,就可使未溶的盐A全部溶解C.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②中22g溶质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44%【解答】解:A、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KNO3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分别加入50g水中,分别最多能溶解20.7g氯化铵、22.9g硝酸钾,则盐A是NH4Cl,故选项说法正确。B、①中剩余氯化铵固体的质量为22g﹣20.7g=0.3g,30℃时5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41.4g2.07g,则加入5g水,搅拌并恢复至30℃,就可使未溶的盐A全部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A选项的解析,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②中22g溶质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023 鹿城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解答】解:A、①→③过程中,温度不变,则KNO3的溶解度不变;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②→④的过程中,溶液由25℃时的不饱和溶液变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①→③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④的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即25℃时,20g水中溶解8.6g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25℃时,KNO3的溶解度是8.6g43g,故选项说法正确。D、③、④均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3 余杭区二模)农民常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为配制氯化钠溶液,山山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按如图所示方式加水。下列选项中符合图①至图④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过程的是( )A. B.C. D.【解答】解:由图示可知,①和②的底部均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因此均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加入75g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③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再加水25g,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观察四幅图像,C符合题意。故选:C。(2023 宁波模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被广泛用于消毒水的配制。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C.如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解答】解:A、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全部溶解,甲烧杯中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甲中溶质的质量比丙中多,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乙中溶质的质量比丙中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D、升温至60℃时,无明显现象,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3 永康市校级三模)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C.给丙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D.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1g固体,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2.5g晶体,即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了1.5g晶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晶体;则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丙、丁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丙,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不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给丙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不一定会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则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23 长兴县模拟)已知在20℃和60℃时,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 CaCl2溶液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20℃和60℃时的饱和溶液B.②到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1420g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解答】解:A、由于在20℃和60℃时,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②溶液温度为20℃,而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74.5g,故②溶液为饱和溶液,③溶液温度为60℃,而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137g,故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故该选项错误;B、从②到③温度升高,氯化钙溶解度增大,②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该选项错误;C、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可列出式子:80g=(180g+x)×5%,解得x=1420g,故该选项正确;D、从③到④稀释过程需要加水,但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3 西湖区校级三模)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D.②是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解答】解:A、操作I不一定是蒸发溶剂,也可能是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操作I采用的是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则①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题意,②中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022 西湖区校级三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B.④中再加15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解答】解:①中溶液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再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晶体,说明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A、③④均有晶体析出,均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④中共有2.5g晶体,则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10g16.7g,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实验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说法正确。D、①中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①②中溶质质量相等,①中溶剂质量比②中溶剂质量多,则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③④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③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22 拱墅区校级二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A.①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0%B.②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⑤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④D.③属于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30g和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错误;B、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40g和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故选项错误;C、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④和⑤都只能溶解54.6g的氯化镁,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D、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即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54.6g的氯化镁,③中溶解50g的氯化镁,属于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③溶液比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大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解答】解:A、①中物质完全溶解,①中所得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②、③中物质有剩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无法确定该温度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则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解答】解: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没有晶体析出,说明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①→②没有晶体析出,②→③,有晶体析出,③→④,析出更多的晶体,则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C、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7、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________。(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4)20℃时,实验室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2g氯化钠溶解,加入3g溶解,而加入4g,只溶解了3.6g,说明加入3.6g时已经饱和,所以加入5g氯化钠是溶液质量依然为13.6g,溶液③④都是饱和溶液.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质为3.6g,所以对应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6g÷13.6g ×100%≈26.5%;设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x;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100g×20%=(100g+x)×5% ,得x=300g折合体积为300mL。[答案](1)13.6 (2)③④ (3)26.5% (4)300毫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8 溶解度及质量分数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考点一 溶解度及曲线【核心精讲】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 浓溶液和稀溶液 知识点三 溶解度 知识点四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命题预测】考点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真题研析】 考法01 溶质质量分数【核心精讲】 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二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知识点三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命题预测】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溶解度 简单计算:能进行与溶解度相关的简单计算,如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能利用溶解度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进行相关的溶液组成计算。溶解度曲线应用:能看懂溶解度曲线,获取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信息,如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利用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等。 选择题: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填空题:溶解度计算,结晶方法选择简答题或实验题:实验设计与分析,溶液配制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简单计算:能够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能进行溶液稀释和浓缩问题的计算,理解在溶液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关键要点,并能据此列出相关计算式进行准确计算。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综合计算,如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实验操作:能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质量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能正确使用玻璃棒等仪器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质的溶解,确保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溶液。 选择题:概念基础类,溶液稀释类,结合溶解度曲线类填空题:简单计算类,溶液浓缩或稀释结果类计算题:单纯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类,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类考点一 溶解度及曲线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来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知识点二 浓溶液和稀溶液(1)区别:在一定量的溶液中若含溶质较多,属于浓溶液;若含溶质较少,属于稀溶液。注意点: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知识点三 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②标准:100 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要取等量溶剂,且溶剂质量为100 g,而不是溶液质量。③状态: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质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大溶解量。④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所以质量的单位为克。(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食盐。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知识点四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c.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d.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下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③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食盐。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4.结晶(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2024 路桥区一模)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2024 诸暨市二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2024 上城区校级一模)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图是有关的实验操作及溶液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Ⅲ一定是加溶剂B.甲加入溶质后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C.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D.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23 莲都区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023 萧山区二模)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2022 上城区一模)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B.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C.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021 余杭区模拟)图中的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四点的分析,你认同的是( )A.a、b两点质量分数不同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C.c点质量分数最小D.d点在t℃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考点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法0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023 丽水)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023 金华)20℃时,取一定量CuSO4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2021 丽水)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知识点二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 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每10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温度要求 与温度有关 一般与温度无关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表示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单位 克(g) —计算公式 溶解度=×1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联系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100%=a% , =则S>a,S=g知识点三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直接应用公式。(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即可: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a1%=m2·a2%或m1·a1%=(m1+m水)·a2%(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应先根据公式m=ρV(即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进行换算,或先计算质量,再利用公式进行换算。(4)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m1·a1%+m2·a2%=(m1+m2)·a%(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2024 乐清市模拟)课堂上,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饱和溶液(2024 新昌县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2024 上城区一模)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20℃的饱和溶液B.乙溶液中的溶质为20gC.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2024 浙江模拟)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24 滨江区校级模拟)NH4Cl、KNO3是两种盐。已知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KNO3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A是NH4ClB.①中加入5g水,搅拌并恢复至30℃,就可使未溶的盐A全部溶解C.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②中22g溶质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44%(2023 鹿城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2023 余杭区二模)农民常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为配制氯化钠溶液,山山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按如图所示方式加水。下列选项中符合图①至图④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过程的是( )A. B.C. D.(2023 宁波模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被广泛用于消毒水的配制。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C.如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2023 永康市校级三模)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C.给丙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D.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023 长兴县模拟)已知在20℃和60℃时,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 CaCl2溶液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20℃和60℃时的饱和溶液B.②到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1420g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2023 西湖区校级三模)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D.②是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2022 西湖区校级三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B.④中再加15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2022 拱墅区校级二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A.①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0%B.②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⑤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④D.③属于不饱和溶液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③溶液比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大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17、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________。(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4)20℃时,实验室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8 溶解度及质量分数(学考版).doc 专题08 溶解度及质量分数(教师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