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案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深刻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采取的基本方针,深刻认识到坚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认同我国在民族宗教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2、通过学习,深刻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依据、意义,增强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然性的理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4、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含义;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难点: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特点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表现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 中。我们必须以 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事业。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辽阔的 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
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 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
(2)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
知识点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 新型民族关系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
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措施:我国始终坚持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 的制度。
原因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 ”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 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
自治权 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特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统一。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作用 国家本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实践结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 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民族自治地方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国家统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反击境内外 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民族团结 必须深化 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
依法管理 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 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坚持独立 自主自办 的原则 ①要求: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 我国的宗教事务。 ②态度: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 ,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 ,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积极引导 宗教与社 会主义社 会相适应 ①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实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③不能说宗教已经不存在消极作用, 并未发生改变,要通过对宗教进行引导,限制其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
【课堂探究】
议学情景一:
材料一:西双版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1988年1月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公布实施,从制度上保障了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保障了各族群众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
材料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目前,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少数民族聚居人口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行政地位分别相当于省、市和县。
在中国,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宪法,国家在西双版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依法保障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权利。
【议学任务】
请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是什么?
自治机关哪些?
3.自治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议学情景二:
近年来,美国频频炒作所谓涉疆问题,称中国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通过虚假指控和夸大叙事,试图将涉疆议题变为对华政治博弈的战略工具。
2024年11月28日,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优衣库不使用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4年11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希望有关企业能够排除政治压力和不良干扰,独立自主地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商业决策。
思考: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和对我国民族进行的分裂活动,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问题
【课后练习】
1.2023年11月10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强调了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②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
③使得各民族共同繁荣成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
④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作为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宁德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的“十条措施”,颁布施行全国首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地方性实体法《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上快车道。宁德市的做法( )
①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
②保障民族自治地方高度自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巩固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穿越戈壁的兰新高铁,横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高速公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家庭财产明显增多,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 )
A.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灿烂文化
B.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疆域
C.我国已彻底根除了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新疆建设事业的发展
4.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2022年6月16日,新疆和若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南疆洛浦、策勒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新疆各地之间、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之间的贸易交流和人员往来也更加便捷。据此可知,和若铁路的正式通车( )
①彰显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②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
③是维护和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丰硕成果
④有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疆地区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②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③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要把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自治区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和审议权
②共同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可以结合本区实际行使立法权
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能通过立法加以巩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8月19日全国最年轻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迎来建州40周年,建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扶持引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书写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穷走向小康的辉煌篇章。这表明( )
①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
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该县积极利用相关政策促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状况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从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形成,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订,再到2001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不仅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且使这项制度的若干具体规定更加合理和具操作性。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伟大成就
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艰难探索做出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最佳抉择
③达成了各个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基础上的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目标
④充分尊重了中国各民族自主选择本民族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民族自决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新疆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力,使新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提到:“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也正是新疆各族群众戮力同心,才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局面。
习近平强调,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实现宗教健康发展等,才能继续推动新疆的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如何取得辉煌成就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D C A D D A A
1.B
【详解】①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①④正确。
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民族关系,不是民族政策﹐排除②。
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错误。
故选B项。
2.B
【详解】①③:宁德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的“十条措施”,宁德市的做法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有利于巩固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③符合题意。
②:香港、澳门实行高度自治,应该是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②说法错误。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D
【详解】A:材料主要体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得的经济成就,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灿烂文化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未体现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疆域,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逐步改善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缩小各民族间发展差距,但并未彻底根除,C说法错误。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取得的这些成就,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促进了新疆建设事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材料强调中央的支持,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无直接关系,不能把材料中“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等同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和若铁路正式通车,新疆各地之间、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之间的贸易交流和人员往来也更加便捷,表明和若铁路正式通车,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是维护和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丰硕成果,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在中央支持下,和若铁路通车,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交流,没有涉及尊重和保障新疆地区行使自治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A
【详解】①④: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统一,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党的领导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②排除。
③: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就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A。
6.D
【详解】①: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人大有决定权,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体现共同繁荣,②不符合题意。
③: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这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可以结合本区实际行使立法权,③正确。
④:《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这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能通过立法加以巩固,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①: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属于民族平等,与题意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②错误。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扶持引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书写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穷走向小康的辉煌篇章。这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③正确。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扶持引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表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③: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这说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②错误。
④: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状况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度,但不能夸大为决定因素,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9.A
【详解】①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中,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艰难探索做出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最佳抉择,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该选项了颠倒二者的关系,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各民族自主选择本民族社会制度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疆各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新疆地区的对外联系,增强新疆人民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新疆和谐、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信教群众,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考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如何取得辉煌成就的,注意作答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党的领导下新疆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力→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键词②: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③:要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实现宗教健康发展等,才能继续推动新疆的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可联系教材知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