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B版)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1课 认识计算机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B版)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1课 认识计算机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课 认识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一、计算机的发展
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 - 1956年)
一、计算机的发展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6年 - 1964年)
一、计算机的发展
第三代计算机即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一千个逻辑门以内)(西文写作SSI、MSI)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完善。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年 - 1970年)
一、计算机的发展
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 - 至今)
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如图所示,其峰值计算速度达每秒12.5亿亿次,是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大家庭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台式电脑
手写电脑
智能手机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处理信息
键盘:用来输入文字、符号,给计算机下达命令,是计算机重要的输人设备
显示器:像一台小电视,可 以显示图形、图像、文字等,属于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鼠标:指挥计算机完成
各种各样的工作,属于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二、计算机的组成
耳机,可以发出计算机的音乐和声音,属于输出设备。
音响,可以把电脑的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发出来,属于输出设备。
摄像头,可以将画面或视频传输给计算机,属于输入设备。
话筒,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属于输入设备。
打印机,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属于输出设备。
扫描仪,将图片、照片、胶片以及文稿资料等书面材料或实物的外观扫描后输入到电脑当中,并形成文件保存起来,属于输入设备。
认一认、记一记
使用说明:按下一页出现动画。
存储和处理信息
对数据进行运算
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使用说明: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组讨论:
  将计算机类比成人,各个硬件对应人身体的哪些部位呢?
三、计算机设计师
1.观察未来计算机图片,发挥想象画出你设计的计算机。
2.注明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为其添加必要的外部设备。
活动要求:
计算机的各个部分是协同工作的,损坏了其中一个部分计算机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一定要爱护计算机。
课程小结: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