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教学设计课题 数学运算讲方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算法与描述,主要任务是认识、学习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利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进行描述。自然语言灵活性比较高,描述起来比较简单,但有时会显得不够严谨。流程图用特定的图和流程线来表达操作步骤和先后顺序,让思维过程具体化,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贴近程序实现的方法。算法描述时,首先用自然语言对问题的核心步骤进行描述,再用流程图对算法做更严谨的描述。恰当的算法描述便于认识、分享和实现问题解决的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两个部分。通过这两个例子,让学生了解算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认识算法的顺序结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带领学生认识流程图中每种图框的含义,初步认识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流程图表示方式,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有意识地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在分析信息、数据和算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意识:2.计算思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重要性。重点 理解算法的顺序结构和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方法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算法步骤和绘制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其中提到了不同地区的温度,包括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华民温度和摄氏温度是如何转换的吗 ” 学生认真观看、聆听、讨论。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讲授新课 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作为校园记者站的一员,老师请你写一篇关于友好学校情况的介绍。你在网上查询到该友好学校所在地2月的平均气温是50华氏度。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情况,需要把华氏温度转换成摄氏温度。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是用于计量温度的两种不同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换。 摄氏温度 = 5 ×(华氏温度-32)÷ 9公式建立了两个量(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规则。 给定一个华氏温度的值(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处理)得到摄氏温度的值(输出)。 以下是分步骤求解的过程。第1步:输入华氏温度的值。第2步:计算摄氏温度的值,用华氏温度的值减32,乘以5,再除以9。第3步:输出摄氏温度的值。以上过程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结构,通常把这种控制结构称为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算法设计与描述中最基本的结构。为了更直观地描述以上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描述。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科学课老师分发大豆种子让同学们进行发芽实验。第1小组分3粒、第2小组分5粒、第3小组分7粒……按此规律,计算第10小组的种子是多少粒?老师一共分发了多少粒种子?在以上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答案的求解过程中,计算公式也是一种简单的算法。求解的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第1步:输入要求解的组数n。 第2步:用公式m = n×2 +1,计算第n小组的种子数m。 第3步:用公式s = n×( 3 + m )÷2,计算一共分发的种子数s。 第4步:输出m的值和s的值。以上计算过程也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顺序结构。 同样地,可以用流程图直观地表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算法的描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等阶段。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作业布置 输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出该正方形的面积。课堂小结 1.从算法视角描述计算过程。 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根据问题解决的要求,通过计算获得问题的答案。 计算的步骤和顺序会直接影响结果和问题的解决。 没有计算方法的指导,很难进行计算,也就得不到答案。2.通过学习算法,可以更好利用算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板书 数学运算讲方法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用数学运算讲方法第5课国家新教材 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新知导入2议一议3想一想4学一学5练一练6课堂总结7作业布置81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在数学题中的作用,认识算法的顺序结构。2.知道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描述。3.能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学运算中的算法。4.能把简单计算题的解题过程,用明确有序的步骤表示。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其中提到了不同地区的温度,包括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华民温度和摄氏温度是如何转换的吗 ”2新知导入3议一议“你们知道华民温度和摄氏温度是如何转换的吗 如何用算法来描述求解的过程呢?4想一想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应用。回忆算法的相关知识。学一学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作为校园记者站的一员,老师请你写一篇关于友好学校情况的介绍。你在网上查询到该友好学校所在地2月的平均气温是50华氏度。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情况,需要把华氏温度转换成摄氏温度。学一学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是用于计量温度的两种不同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换。 摄氏温度 = 5 ×(华氏温度-32)÷ 9问题分析学一学 公式建立了两个量(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规则。 给定一个华氏温度的值(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处理)得到摄氏温度的值(输出)。因此,这个转换公式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学一学以下是分步骤求解的过程。第1步:输入华氏温度的值。第2步:计算摄氏温度的值,用华氏温度的值减32,乘以5,再除以9。第3步:输出摄氏温度的值。 我们学习过的很多公式,其中都隐含着各种各样的算法,这些方法为我们快速计算、转换数值等提供了方便,使运算效率更高。问题求解学一学 以上过程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结构,通常把这种控制结构称为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算法设计与描述中最基本的结构。顺序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步骤很多都是有顺序的,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一学用流程线将图框自上而下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的步骤。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指定的操作。顺序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执行顺序。学一学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以上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描述。流程图描述学一学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科学课老师分发大豆种子让同学们进行发芽实验。第1小组分3粒、第2小组分5粒、第3小组分7粒……按此规律,计算第10小组的种子是多少粒?老师一共分发了多少粒种子?学一学参照右图,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第n组的种子数m = n×2+1一共分发的种子数s = n×( 3+m )÷2第10组的种子数m = 10×2+1 = 21(粒)一共分发的种子数s=10×( 3+21 )÷2=120(粒)第1小组至第6小组的种子数量35791113学一学 在以上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答案的求解过程中,计算公式也是一种简单的算法。求解的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第1步:输入要求解的组数n。第2步:用公式m = n×2 +1,计算第n小组的种子数m。第3步:用公式s = n×( 3 + m )÷2,计算一共分发的种子数s。第4步:输出m的值和s的值。学一学以上计算过程也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顺序结构。 同样地,可以用流程图直观地表示。学一学以上计算过程也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顺序结构。 同样地,可以用流程图直观地表示。6练一练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你还学习了哪些公式?这些公式起到了什么作用?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算法?7课堂总结1.从算法视角描述计算过程。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根据问题解决的要求,通过计算获得问题的答案。计算的步骤和顺序会直接影响结果和问题的解决。没有计算方法的指导,很难进行计算,也就得不到答案。2.通过学习算法,可以更好利用算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8作业布置输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出该正方形的面积。9板书设计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 5 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doc 第 5 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