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器材: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试剂: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铜丝、澄清石灰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1.乙醇的性质(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实验结论:乙醇是 液体,有特殊香味。(2)乙醇燃烧产物的验证实验操作 用一个干燥的小烧杯1倒置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2倒置在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现象 干燥的小烧杯1内壁有 生成;小烧杯2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 结论 乙醇燃烧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操作 向试管内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的变化,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小心地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现象 在每次操作过程中,铜丝先由 变 ,插入乙醇后又变 ;反复几次后,液体散发出 结论 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Cu和Ag)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酸的性质(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实验结论:乙酸是 液体,有强烈 气味。(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 操作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块去掉氧化层的镁条,然后加入约2 mL稀醋酸,观察现象现象 ①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呈 色,说明乙酸呈 性; ②镁条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 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3)乙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装置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 乙酸酸性比碳酸 ,离子方程式为 (4)酯化反应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0.5 mL 和2 mL ,再加几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示将装置连接好。用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入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 cm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 生成,且能闻到 结论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 反应,生成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将加热后的铜丝插入乙醇中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解释相关现象。1.乙醇和乙酸是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碳氧双键B.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将乙醇和乙酸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A.加热蒸馏B.先加入烧碱溶液,蒸出乙醇;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C.加入碳酸钠溶液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D.利用分液的方法直接进行分离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采用水浴加热B.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C.乙酸丁酯的沸点小于乙酸乙酯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参考答案实验步骤与结论1.(1)无色 (2)水雾 浑浊 H2O和CO2 CH3CH2OH+3O22CO2+3H2O (3)紫红色 黑色 紫红色 刺激性气味 乙醛 2C2H5OH+O22CH3CHO+2H2O2.(1)无色 刺激性 (2)①红 酸 ②Mg+2CH3COOHMg(CH3COO)2+H2↑ (3)强 2CH3COOH+C2CH3COO-+H2O+CO2↑ (4)乙醇 浓硫酸 乙酸 无色油状液体 果香味 酯化 乙酸乙酯 水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问题讨论1.乙醇的气味可以掩盖少量乙醛的气味,反复操作几次,可以生成较多的乙醛,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2.浓硫酸的作用:作吸水剂和催化剂。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得到酯。试管内的变化:①Na2CO3溶液上方有一层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变成蒸气经导管导出,冷凝在Na2CO3溶液的上层);②振荡试管时有气泡产生(少量随乙酸乙酯一起被蒸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③振荡后静置,Na2CO3溶液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能闻到果香味(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果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迁移应用1.B 解析 A项,乙醇的结构式为,无碳氧双键,乙酸的官能团(羧基)中含有碳氧双键,错误;B项,乙醇中的官能团为—OH,乙酸中的官能团为—COOH,两种官能团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正确;C项,乙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等反应,乙酸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错误;D项,乙酸为一元弱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因此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错误。2.B 解析 直接加热蒸馏时,两者都易挥发,得到的物质仍不纯;先加入烧碱使乙酸生成不挥发的醋酸钠,可将乙醇蒸出,再加入硫酸生成乙酸,加热蒸馏可蒸出乙酸;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乙酸会与之反应,乙醇会与之互溶,不会分层,故萃取不能分离;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分液。3.D 解析 制取酯时需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项错误;乙酸丁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酸乙酯,前者的沸点大于后者,C项错误;实验室制取酯一般使一种反应物过量,一般以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为依据选择过量的反应物,因此制取乙酸乙酯一般使乙醇过量,而制取乙酸丁酯则使相对廉价、易得的乙酸过量,B项错误,D项正确。(共17张PPT)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器材: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试剂:乙醇、乙酸、饱和 溶液、浓硫酸、铜丝、澄清石灰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1.乙醇的性质(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实验结论:乙醇是______液体,有特殊香味。(2)乙醇燃烧产物的验证实验操 作 用一个干燥的小烧杯1倒置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2倒置在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现象 干燥的小烧杯1内壁有______生成;小烧杯2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结论 乙醇燃烧生成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水雾浑浊和(3)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 操作 向试管内加入 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的变化,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小心地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现象 在每次操作过程中,铜丝先由________变______,插入乙醇后又变________;反复几次后,液体散发出____________结论 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和 )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红色黑色紫红色刺激性气味乙醛2.乙酸的性质(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实验结论:乙酸是______液体,有强烈________气味。(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操 作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 稀醋酸,加入紫色石蕊溶液;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块去掉氧化层的镁条,然后加入约 稀醋酸,观察现象现象 ①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呈____色,说明乙酸呈____性;②镁条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无色刺激性红酸(3)乙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 乙酸酸性比碳酸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4)酯化反应实 验 装 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 验 操 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 ________和______,再加几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 溶液,按图示将装置连接好。用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入饱和溶液的上方约 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取下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乙醇浓硫酸乙酸续表现 象 饱和 溶液的液面上有______________生成,且能闻到________结 论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和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油状液体果香味酯化乙酸乙酯水续表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将加热后的铜丝插入乙醇中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答案] 乙醇的气味可以掩盖少量乙醛的气味,反复操作几次,可以生成较多的乙醛,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 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答案] 浓硫酸的作用:作吸水剂和催化剂。饱和 溶液的作用: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得到酯。试管内的变化:① 溶液上方有一层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变成蒸气经导管导出,冷凝在 溶液的上层);②振荡试管时有气泡产生(少量随乙酸乙酯一起被蒸出的乙酸与 反应生成);③振荡后静置, 溶液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能闻到果香味(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果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1.乙醇和乙酸是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A.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碳氧双键B.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析] 项,乙醇的结构式为 ,无碳氧双键,乙酸的官能团(羧基)中含有碳氧双键,错误;B项,乙醇中的官能团为,乙酸中的官能团为 ,两种官能团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正确;C项,乙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等反应,乙酸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错误;D项,乙酸为一元弱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因此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错误。2.将乙醇和乙酸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BA.加热蒸馏B.先加入烧碱溶液,蒸出乙醇;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C.加入碳酸钠溶液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D.利用分液的方法直接进行分离[解析] 直接加热蒸馏时,两者都易挥发,得到的物质仍不纯;先加入烧碱使乙酸生成不挥发的醋酸钠,可将乙醇蒸出,再加入硫酸生成乙酸,加热蒸馏可蒸出乙酸;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乙酸会与之反应,乙醇会与之互溶,不会分层,故萃取不能分离;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分液。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 。DA.均采用水浴加热 B.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C.乙酸丁酯的沸点小于乙酸乙酯 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解析] 制取酯时需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项错误;乙酸丁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酸乙酯,前者的沸点大于后者,C项错误;实验室制取酯一般使一种反应物过量,一般以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为依据选择过量的反应物,因此制取乙酸乙酯一般使乙醇过量,而制取乙酸丁酯则使相对廉价、易得的乙酸过量,B项错误,D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docx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