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教学设计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 结构与功能单元结构学习内容 3.3声音与光的传播。内容要求 1.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3.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3)能够描述物体声音在音量、音调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现象,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通过观察与比较,认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3.探究实践 (1)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制作、安装、正确操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控制产生现象的条件。 4.态度责任 (1)在学习声音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认识噪声的危害及保护听力的生活常识; (2)了解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乐于分享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学情分析 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学业要求 1.能解释声音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改变与振动变化的关系,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噪声现象和防噪办法。 2.能解释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4.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教学策略 1.任务情节: (1)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调查活动,收集生活中的噪音污染以及防治方法。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指导学生分工协作,进行项目研究活动。 2.学习活动: 利用声音高低、强弱的特点制作乐器。 3.学习资源: 教学PPT、每课分组学习材料、课时实验观察单等。学习评价 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 )。 2.连线题:下面几种小动物都是如何发声的! 蚊子声带震动发声狮子翅膀振动发声蛇鱼鳔、腮盖、骨骼等发声小金鱼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声3.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4.声音过高、过强都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