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空气》教学设计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跨学科概念 1.物质与能量 2.稳定与变化单元结构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 1.2 空气是重要的物质。内容要求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具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责任态度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的物质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认知主要基于直观的感官体验。对于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不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来引导他们认识空气的特性。学业要求 1.能说出空气的形态特点。 2.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3.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能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4.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教学策略 1.趣味导入: 通过玩泡泡、玩气球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如捕捉空气、观察气泡)帮助学生感知空气。 3.合作学习: 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分享发现,培养合作能力。 4.生活联系: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如呼吸、风车转动)深化学生对空气的理解。 5.评价反馈: 通过实验记录、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评价 . 1.请你用袋子在你周围都兜一下,说一说是什么把袋子撑的鼓鼓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袋子里确实有东西? 2.2.用感官观察空气,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 3.运输玻璃、陶瓷等物品时,为什么采用这些气泡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