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
第一单元知识回顾
1 用肉眼直接观察可以发现,土壤中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还有落叶、枯叶和一些小石块;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土壤中有颗粒大小不同、颜色不均匀的颗粒。闻一闻土壤,有一种泥土的气味;用手摸一摸土壤,摸起来是微微湿润的;用手捻一捻,土壤里有许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
2 将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含有空气。搅拌后,大小颗粒分层更加明显:粗大的颗粒(沙)先沉淀,在下方;细小的颗粒(黏土)后沉淀,在上方。给土壤加热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土壤还含有腐殖质,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腐殖质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3 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黏质土中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壤土中沙粒和黏粒的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4 黏质土能被搓成条,壤土有可能被搓成条,沙质土不能被搓成条。沙质土保水性能最差,黏质土保水性能最好,壤土保水性能居中。
5 不同种类的土壤由于各自的成分和性质不同,因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
6 岩石是天然的,并且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同时它们在颜色、纹理、颗粒大小、硬度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7 花岗岩颜色较浅,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砂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页岩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石灰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大理岩为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第二单元知识回顾
1 通过做对比实验,我们知道每隔7天左右浇一杯水有利于凤仙花生长。
2 凤仙花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情况最不好。
3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发现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这样的生长情况有利于凤仙花的叶最大面积地吸收太阳光。
4 实验表明,植物的根有吸收作用,能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5 观察发现,凤仙花是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萼片一端成角状向下弯曲。
6 凤仙花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种子呈棕褐色,形状似桃形(或扁圆形),数量从几粒至十几粒不等。
7 植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叫作植物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一生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凤仙花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知识回顾
1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
2 实验表明: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得慢,伞面小的降落伞下降得快;伞绳长的降落伞下降得快,伞绳短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3 空气有质量,我们可以用平衡尺悬挂气球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4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和固体、液体相比,空气的质量很小。
5 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②将游码归零,然后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针静止时对准刻度盘的中间刻度。③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中放称量物,在天平右侧的托盘中放砝码。④用镊子夹取砝码轻轻放在盘中。根据称量物的预估质量,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⑤当增减砝码直到质量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时,移动游码直至指针再次指在刻度盘的中间刻度上。称量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
6 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人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7 把纸团塞在玻璃杯底部,然后把玻璃杯竖直倒扣在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给气球充气,气球变大了;再把气球的气嘴松开,气球又变小了。这些都说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8 生活中的汽车轮胎、游泳圈、充气城堡、气垫船等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第四单元知识回顾
1 拉伸或压缩弹簧时,我们感受到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像弹簧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会发生变化,撤去力后又会恢复原状的特性叫作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2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制成的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让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②测量时,等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所指的刻度线。③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切忌拉力的大小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4 生活中其他利用弹性的现象:射箭时,利用弓弦的弹性把箭射出去;骑自行车时,利用车座下面弹簧的弹性减小震动;打网球时,利用网球拍的弹性把网球弹出去;等等。
5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6 通过实验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质量(压力)有关。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一定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的大小有关:质量(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质量(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物体质量(压力)一定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之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与物体的质量和大小(体积)有关。同样大小(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大,越容易下沉;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
8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种力就是浮力。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第五单元知识回顾
1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就处于运动状态;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运动。但实际上,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是我们以地球为参照物观察到的结果。
3 相同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例如:由乒乓球拍打出的乒乓球的轨迹为直线,其运动形式是移动;在地上滚的乒乓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在原地旋转的乒乓球的运动形式是转动;上下跳动的乒乓球的运动形式是振动。
4 运动的物体有运动轨迹:运动轨迹(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运动轨迹(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作曲线运动。
5 运动员沿着环形跑道跑步,是在做圆周运动;电缆车在做直线运动;荡秋千是以上面的支架为中心,绳长为半径的圆弧摆动;蹦蹦床上,上下跳动的人在上下振动。
6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小车动起来:用手推动小车;把小车放在斜坡上;在小车下面安装磁铁,手上再拿一个磁铁,使小车动起来;等等。
7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车运动的方向和运动变化的快慢与受到的力有关,受到的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8 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看小车运动相同的距离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运动得快;二是看小车在同一段时间里运动了多远,谁运动的距离长,谁就运动得快。
9 如果小车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同,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路程÷时间)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第六单元知识回顾
1 设计动力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动力要足够强大,能够让小车跑起来;要根据小车的形状和结构选择不同的动力装置。
2 用气球做动力装置:利用气球放气时产生的反冲力来使小车运动;用橡皮筋做动力装置: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
3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少,它的弹力越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短,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4 反冲小车利用气球喷出气体产生的反冲力来运动。理论上,气球储存的气体越多,喷管越细,反冲力持续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