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 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②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 ③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考点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一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一、植物的感应性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定 义 意 义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二、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2、植物激素植物激素 作用生长素 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 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发育; 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 ①促进细胞伸长;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3、生长素(1)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尖端。(2)生长素特点: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根>芽>茎。(3)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向光性):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4)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5)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获得方式 先天的,与生俱来 后天学习获得决定因素 由遗传决定 由环境决定参与中枢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适应环境举例 飞蛾扑火 人读报纸5、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6、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考点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和运动器官等。2、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细胞在眼的视网膜上感光能接受光的刺激,在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在味蕾中有能接受 化学物质刺激的味觉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2、神经元: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1)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2)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4、神经冲动: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的过程。5、传导方向:从树突到轴突。三、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要功能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脑干 脑干在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脊髓(低级神经中枢) ①脊髓: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 ②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③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④把有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和内脏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通道。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脊神经 (31对)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四、应答性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1)概念: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是反射的结构基础。(2)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而且,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3)各部分的功能①感受器:接受内外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②传入神经:把感受器转化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处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一些简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一些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④传出神经: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能对传出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作出相应的反应。(4)产生反射的过程①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反应的时间。这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因此,先缩手,再有痛觉。②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痛觉/热觉感受高温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便会立即缩回。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热觉。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③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④排尿反射: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完成排尿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膀胱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注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排尿。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后天训练就可以产生的反射性反应。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如脑干、脊髓)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2、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较为复杂的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通过学习的来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如:马戏团动物表演,小狗数数等。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3、反射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故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及部分低等动物没有反射。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微量物质。(1)功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3)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中的胰岛、女性的卵巢、男性的睾丸等都是内分泌腺。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胰脏 胰岛素 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脑垂体 生长激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3、对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区别与注意点<名师指点>(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4、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5、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一些疾病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 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寿命往往不长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六、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1)人体内血糖含量在神经系统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2)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2、胰岛素的功能: 调节糖代谢,既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3、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病。治疗:注射胰岛素。(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如图,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如图,饭后一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后产生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加速了血液中对葡萄糖的利用。七、恒定的体温1、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八、产热与散热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与散热分析(1)产热①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②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③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①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②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c. 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d.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3、中暑现象:在高温湿润环境中,当人体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表现为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就、体温受脑控制1、体温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2、体温调节过程(1)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肌肉、血管等)→作出相应反应。(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神经调节为主。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抵御寒冷,两者属于协同作用。■考点一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典例1:(2025八上·金华期末)窗户边的一盆绿植长势如图,其中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A.茎叶向窗户方向伸展 B.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 D.枯黄叶子向下方凋落【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据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水性等。【解答】 A.植物的茎叶向窗户方向是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正确;B.植物的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是因为风吹动的原因,不属于向性运动,故B错误;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是因为季节变化,发黄落叶为了度过冬天,不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D.叶子向下凋落是因为叶子凋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上,不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1.(2025八上·椒江期末)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此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2)植物受到光刺激会弯向光源生长,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属于向性运动中的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1)条件;大脑皮层(2)向光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不需后天学习,天生就具有,神经中枢在脊髓。(2)向性运动有方向性,感性运动没有方向。【解答】(1)运动员听到指令后立即起跑,这个行为需要学习才能获得,所以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2)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转移至背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的更快,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考点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典例2:(2025八上·南浔期末)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的高”,这是经过验证的科学事实。若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A【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解答】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1.(2025八上·南浔期末)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以增加入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1)图甲中为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表示糖尿病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 曲线(选填字母)。(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答案】(1)A(2)效应器(3)据图甲可知,血糖含量在餐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后血糖缓慢下降,此时开始运动,随着运动消耗葡萄糖,血糖下降更加明显【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根据进食后人体血糖的变化幅度分析;(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3)根据“ 运动可以增加入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分析。【解答】(1)糖尿病人进食后的血糖水平会高于正常人,则表示糖尿病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A;(2)“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是胰腺接收到中枢神经的指令后做出的动作,因此属于效应器;(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据图甲可知,血糖含量在餐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后血糖缓慢下降,此时开始运动,随着运动消耗葡萄糖,血糖下降更加明显1.(2022·舟山)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级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答案】C【知识点】植物激素;磁场和磁感线;原子的构成;地球公转【解析】【分析】模型法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解答】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A错误。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强,B错误,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C正确。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自转方向,D错误。故选C。2.(2022·温州)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答案】D【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是接受神经冲动,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变化,故其实效应器。故选D。3.(2023·绍兴)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答案】A【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A正确;B.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中,B错误;C. 如果结构④传出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不能完成,效应器无法工作,C错误;D.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D错误;故答案为:A.4.(2023·宁波)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泌尿系统;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人体排泄的方式有三种:排汗,排尿和呼吸三种方式;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解答】A. 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通过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调节达成的,A错误;B.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B错误;C. 机体产生的汗液,由皮肤直接排出,(有血液循环系统流经皮肤处直接散发),C错误;D. 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 ,D正确;故答案为:D.5.(2022·湖州)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答案】D【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信息给予题。1.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4.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A错误。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和神经的共同调节,C错误。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D。6.(2022·杭州)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最合理的是( )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二类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二类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脑神经二类【答案】A【知识点】观察细胞;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代谢的多样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1.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细菌能够分别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解答】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A正确。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二类,B错误。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类,C错误。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脊髓二类,D错误。故选A。7.(2024·浙江)某同学从26℃的室内走到炎热高温(38℃)的室外,其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舒张增加 B.舒张减少 C.收缩增加 D.收缩减少【答案】A【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 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来保持体温的动态平衡。【解答】 由题意可知,由低温的室内走到高温的室外,炎热刺激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体温调节中心,为了适应炎热环境,身体增加散热,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的平衡。该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7题图) (8题图)8.(2023·宁波)如图所示,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 。小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叶展开生长的原因: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导致叶柄弯曲生长。【答案】适应;不均匀【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激素【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的向光性也就是指植物会随着光的方向,从而变弯曲的能力,当植物的一侧受到阳光的时候,它就会弯曲生长。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在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到背光处进行运输,然后就会使背侧的生长素比向光处多,所以就会弯曲。【解答】 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适应;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步不均匀,生长素分布多的地方生长的快,导致叶柄弯曲生长;故答案为:(1)适应(2)不均匀9.(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答案】(1)呼吸作用(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3)肾小管的重吸收【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泌尿系统;水盐平衡;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呼吸作用表达式:【解答】(1)细胞呼吸作用也能产生水(2)从上图可以看出,当饮水不足时会刺激下丘脑,并在大脑中形成口渴的感觉,故有神经系统参与,垂体分泌了抗利尿激素,故有内分泌系统参与(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滤过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和葡萄糖等,进入到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是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肾小管的重吸收10.(2023·绍兴)2023年4月,由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国内上市申请获得国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将迎来治疗新选择。口服胰岛素胶囊具有三大特点:pH保护盾,蛋白酶抑制剂,吸收增强剂。口服胰岛素能够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与代谢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我国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口服胰岛素胶囊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阐述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理,分析口服胰岛素胶囊特点的作用并对口服胰岛素胶囊作出简单评价。【答案】答题要点:从①胰岛素调节血糖;②口服胰岛素三个特点作用;③与传统注射胰岛素的对比评价三方面回答问题。示例: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胰岛素经过消化系统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破坏了它的作用,但是该技术大大的减轻了病人注射带来的痛苦,并且使;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是技术的一大突破;【解答】 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故答案为: 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11.(2022·金华)如图,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完成下列问题:(1)当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 ,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2)低成本大量生产胰岛素,是通过将控制合成胰岛素这一性状的 植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来实现的。【答案】(1)增多(2)基因【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人体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的代谢,促进血糖的合成、转化和分解,正常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2.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解答】(1)当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增多,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2)低成本大量生产胰岛素,是通过将控制合成胰岛素这一性状的基因植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来实现的。12.(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简照射病人睡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答案】(1)非条件(2)免疫【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为是否需要经过大脑皮层;(2)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排斥其它异物或病原体;【解答】(1) 瞳孔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故属于非条件反射;(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故答案为:(1)非条件(2)免疫13.(2022·温州)下表是在不同水平切除兔脑的各级部位后,某些生理机能改变的状况(“+”表示能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去掉延髓条件反射 + — — — —体温调节 + + — — —行走 + + — — —翻身 + + + 一. —站立 + + + 十 —心动 + + + 十 十—(1)体温调节中枢在 。(2)去掉兔脑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这一事实说明 。(3)心血管运动中枢存在于脑干部分,但脑干全部切除后心脏仍然跳动,这是因为 。【答案】(1)间脑(2)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3)心肌有自动节律性跳动的特性【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解答】 (1)从表格中看出,手术前、去大脑两半球体温能保持稳定,但再去间脑,体温调节不能完成,说明体温调节中枢在间脑。(2)去掉兔脑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这一事实说明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在延髓。(3)心血管运动中枢存在于脑干部分,但脑干全部切除后心脏仍然跳动,这是因为心肌具有自主节律性,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14.(2022·杭州)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们天天刻苦训练,每次都练到大汗淋漓、肌肉酸胀。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 ,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以增加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 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3)通过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肌比普通人强健,心脏每搏动一次向动脉射出的血量比普通人多。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 。【答案】(1)体温调节中枢;散热(2)有氧(3)慢【知识点】细胞呼吸;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肌肉通过消耗氧气来产生能量。但当运动过于激烈的时候,身体对能量的需求会比正常有氧条件下更快。(3)人体内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是心脏。【解答】(1)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3)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发达,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功能得到提升。使心脏收缩起来强劲有力,每搏动一次向动脉射出的血量比普通人多,因此心脏跳动慢一些剧可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所以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慢。15.(2023·湖州)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选项)A.②① B.④① C.② ③(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可多选)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答案】(1)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2)B(3)①②【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性原理: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测生长素多,生长的快,向光测生长素少,生长慢,导致植物向光生长【解答】(1)乙组实验用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其的目的是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2)甲组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使左侧生长素浓度高,左侧生长的快,胚芽鞘应向右生长,符合的是④;乙组用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因此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会生长,符合的是①,故B正确,A、C错误(3)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①正确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②正确③ 科学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可能在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观测手段提升,可能会发现更加完善的理论,故③错误故选① ②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2)B (3)①②1.(2024·浙江模拟)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B.只用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答案】A【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图甲: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γ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图乙: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解答】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α具有最小值,故A正确;B.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B错误;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右侧抑制生长,但是还是生长的,只是与自然情况相比生长的慢;而右侧不含生长素,不生长。因此,胚芽鞘会向右侧略微弯曲,故C错误;D.根据图乙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故D错误。故选A。2.(2024·拱墅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捕蝇草,顶端有一个捕虫夹 能分泌蜜汁。当昆虫闯入,触碰任意一根感觉毛两次或触碰到两根感觉毛: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内侧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部的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中的用电器B.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无关C.捕蝇草捕捉昆虫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D.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解答】 A、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源,不符合题意;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有关,不符合题意;C、植物没有系统,捕蝇草能快速反应是植物的感性运动,不符合题意;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4·杭州模拟)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在起作用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答案】B【知识点】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植物的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解答】 A、将盆栽植物放置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向光生长现象,由于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错误;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正确;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人体通过内脏和骨骼肌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C错误;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D错误。故答案为:B。4.(2023·萧山模拟)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以下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B.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C.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D.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应激性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无关;向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有关,植物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等;【解答】A. 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感性运动;B. 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C. 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D. 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故答案为:A.5.(2024·杭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岛素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下丘脑C.该反射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D.应答性反应的刺激来自体内【答案】D【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解答】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岛,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不符合题意;B、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胰岛是效应器,不符合题意;C、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为下丘脑,故属于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D、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叫做发射,该应答性反应的刺激来自体内血糖浓度的升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4·瑞安模拟)如图所示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4种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1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答案】B【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体的散热方式有两种,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但外界温度大于皮肤表皮温度时,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为主;【解答】A. 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A正确;B. 效应②可使散热增加,B错误;C. 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C正确;D. 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D正确;故答案为:B7.(2024·宁波模拟) 2023年4月22日,拥有“最美赛道”的2023九龙湖(宁波)半程马拉松赛在镇海鸣枪开跑。(1)运动员们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运动员出大量汗时,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单位中的 对水分的重吸收将增强。【答案】(1)条件(2)肾小管【知识点】泌尿系统;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解答】(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运动员们听到枪声起跑,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2)当运动员出大量汗而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体内的水分会减少,导致血液浓度上升,这会影响肾脏的过滤和重吸收功能。在肾单位中,肾小管是负责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重要部分。当血液浓度上升时,肾小管会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以减少尿液的生成量,从而帮助身体保留水分。8.(2024·温州三模)“明眸皓齿”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视力测试时反射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作出相应手势。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成像的像距较大的是 。(选填“现位置’“原位置” )(3)明眸皓齿宣传会上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吃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 预防夜盲症,人体吸收维生素 A 的主要场所是 。【答案】(1)效应器(2)现位置(3)小肠【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1)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做出相应手势是通过手部肌肉完成的,因此,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手部肌肉属于效应器。(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即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因此两次测试中字母成像的像距较大的是原位置前一步,即现位置。(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人体吸收维生素A的主要场所是小肠。9.(2024·东阳模拟)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答案】(1)基因(2)氧气(3)先天性【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遗传物质的传递;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控制生物的性状。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解答】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基因决定的。(2)小宁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说明气泡巢里充满了氧气。由此可以推断出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氧气。(3) 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不要要后天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10.(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等于(2)云母片所插部位;等于;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4、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解答】(1)由于植物受到单侧光照,植物尖端会感受到光照的差异,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横向运输。由于转盘匀速转动,受光均匀,因此背光侧的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会等于向光侧的琼脂块D。(2)①实验通过比较云母片所插入的部位来观察植物茎尖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情况,来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云母片所插部位。②如果覆盖云母片的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等于琼脂块F,说明尖端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区域。同样,如果乙组中覆盖云母片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也支持这一结论。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向光性不仅因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还因为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导致植物向光源弯曲。11.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人。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3)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请你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谈谈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答对一点给分)。【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3)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等【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即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2)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解答】(1)根据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3)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4)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预防糖尿病的措施: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等。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3)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等。12.(2024·杭州模拟)为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某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将15只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后续处理如表所示:过程 甲组: 糖尿病模型组 (10只) 乙组: 正常组(5只)创建糖尿病模型 饲喂 高糖、高脂的饲料喂养4周 ____ ____处理 静脉注射糖尿病诱导剂 不做处理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 每周2次, 连续12周 空腹采血 (同甲组)探索治疗方法 处理 A组: 5只猕猴注射适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 5只猕猴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不做处理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空腹采血(同甲组)(说明:糖尿病诱导剂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猕猴体内的胰岛细胞。)(1)该实验应选用15只 的猕猴。(2)该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乙组(正常组)和 组。(4)请将表格中 处补充完整: 。(5)实验中主要检测的血液指标是血糖和 等物质的含量变化。【答案】(1)健康(2)探索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干细胞悬液治疗法)(3)B(4)等量正常的饲料喂养四周(5)胰岛素【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该实验应选用15只健康的狲猴。实验需要健康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特别是通过使用干细胞悬液来治疗糖尿病。(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乙组(正常组)和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乙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来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而B组则用来评估干细胞悬液治疗的特异性效果。(4)请将表格中?处补充完整:等量正常的饲料喂养四周。这是为了确保除了糖尿病诱导剂外,其他条件对两组动物的影响是一致的。(5)实验中主要检测的血液指标是血糖和胰岛素等物质的含量变化。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状态。13.(2023·杭州模拟)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2)为探究侧芽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科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科设置第②组实验与哪一组实验进行对比,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答案】(1)Ⅱ(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与③对比,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或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促进侧芽生长)【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解答】(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所以改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增加时,对双子叶植物是一抑制作用,对单子叶植物是促进作用,所以曲线II符合;(2)从图乙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①摘除顶芽中侧芽快速生长,③保留顶芽中侧芽不生长,说明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根据控制单一变量的原理,可知设置第②组实验与第③组实验进行对比,主要探究的问题是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 Ⅱ (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与③对比,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或探究细胞分裂素能否促进侧芽生长)14.(2024·湖州模拟)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能通过调节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心跳加速等症状,请根据图甲解释人体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2)长期紧张和焦虑可能还会引起胃疼、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症状。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的 (填营养物质名称)的化学消化。如图乙表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则③与①相比,③中液体的 (写出一种即可)含量降低。【答案】(1)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等症状。(2)蛋白质;尿素【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时,大脑皮层会兴奋,并通过神经纤维将兴奋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的化学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只能消化蛋白质。【解答】(1)根据图甲,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等症状。(2)食物进入胃后,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这是胃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同时,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这是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故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的化学消化。(3)①表示进入肾单位前的血液,③表示流出肾单位的血液,血液进过肾单位后,代谢废物会减少,故则③与①相比,③中液体的尿素含量降低。15.(2024·舟山模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如图甲)把糖尿病患者从指尖采血或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和疼痛中解放出来。患者只需将贴片式血糖传感器贴于腹部或上臂皮肤, 将胰岛素泵别于腰间, 便可进行与健康人无差别的日常活动。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可分为: 基础胰岛素分泌(一天中持续微量的胰岛素分泌)、餐前大剂量分泌(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的胰岛素分泌, 如图丙所示。请回答:(1) 胰岛素的作用是 。(2)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3)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____。A.平稳控糖, 减少血糖波动B.运动自由,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把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麻烦中解放出来【答案】(1)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浓度(2)减少(3)A;B;C【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解答】(1)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浓度。(2) 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增加;(3) 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A B C ;故答案为:(1) 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浓度 (2)减少(3)ABC16.(2024·温州三模)寒假期间,小科感染了新冠,出现畏寒、哆嗦发抖、体温升高、全身酸胀等症状。医生建议服用布洛芬胶囊降温。小科想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理,于是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一:“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调定点升高(如39℃),这时,人体会进行相关调节,从而使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附近。资料二: 人体多处组织都可分泌A激素。A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肌肉频繁收缩,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布洛芬胶囊可以抑制A激素分泌,还可以使体温调定点明显下移。(1)当人体体温持续升高时,人体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小于”、“等于”)。(2)人体皮肤血管正常情况如图乙,服用布洛芬后的变化情况如图 。(3)请结合调定点学说和以上材料,解释服用布洛芬胶能缓解发烧症状的原因 。【答案】(1)大于(2)甲(3)服用布洛芬后,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人体感觉发热。A激素的分泌减少,肌肉收缩减少,血管舒张,出汗增多,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下降到新的体温调定点,实现退热【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 人是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图中:甲表示皮肤血管舒张;乙表示皮肤血管处于正常状态;丙表示皮肤血管收缩。【解答】(1)只有产热大于散热,人体的体温才会持续升高。因此,当人体体温持续升高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2)由资料二可知,布洛芬胶可以使体温调定点明显下移,故能使散热增加,此时皮肤的血管应该如图甲,即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这样才能增加散热。(3)结合调定点学说和以上材料,服用布洛芬胶能缓解发烧症状的原因为:服用布洛芬后,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人体感觉发热;同时布洛芬导致A激素的分泌减少,肌肉收缩减少,血管舒张,出汗增多。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下降到新的体温调定点,实现退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 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②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 ③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考点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一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一、植物的感应性1、植物感受 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茎: ;根: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5、含羞草属于 ,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定 义 意 义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二、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 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2、植物激素植物激素 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3、生长素(1)生长素产生部位: 。(2)生长素特点:具有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3)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向光性):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4)感光部位: 。(5)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 的。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 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 即可完成;(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3)需要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获得方式 先天的,与生俱来 后天学习获得决定因素 由 决定 由环境决定参与中枢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适应环境举例 飞蛾扑火 人读报纸5、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6、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 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考点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和运动器官等。2、这是一个接受信息→ →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细胞在眼的视网膜上感光能接受光的刺激,在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在味蕾中有能接受 化学物质刺激的味觉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2、神经元:神经细胞也叫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1)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2)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 。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4、神经冲动: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的过程。5、传导方向:从树突到轴突。三、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要功能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脑干 脑干在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脊髓(低级神经中枢) ①脊髓: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 ②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③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④把有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和内脏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通道。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脊神经 (31对)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四、应答性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1)概念: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是反射的结构基础。(2)结构: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而且,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3)各部分的功能感受器:接受内外刺激并将其转化为 ;②传入神经:把感受器转化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处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一些简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一些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④传出神经: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能对传出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作出相应的反应。(4)产生反射的过程①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反应的时间。这是天生的、 、不自觉的反应。因此,先缩手,再有痛觉。②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痛觉/热觉感受高温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便会立即缩回。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热觉。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 。③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④排尿反射: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完成排尿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膀胱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注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排尿。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就可以产生的反射性反应。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如脑干、脊髓)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2、条件反射:通过 而得到较为复杂的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通过学习的来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如:马戏团动物表演,小狗数数等。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3、反射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故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及部分低等动物没有反射。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微量物质。(1)功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3)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中的胰岛、女性的卵巢、男性的睾丸等都是内分泌腺。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胰脏 胰岛素 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脑垂体 生长激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3、对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区别与注意点<名师指点>(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4、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5、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一些疾病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寿命往往不长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 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六、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1)人体内血糖含量在神经系统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2)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2、胰岛素的功能: 调节糖代谢,既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3、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 。治疗:注射胰岛素。(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 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如图,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如图,饭后一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后产生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加速了血液中对葡萄糖的利用。七、恒定的体温1、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 。(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八、产热与散热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与散热分析(1)产热①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②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③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①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②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 ,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c. 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d.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3、中暑现象:在高温湿润环境中,当人体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表现为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就、体温受脑控制1、体温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2、体温调节过程(1)外界温度改变→ →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肌肉、血管等)→作出相应反应。(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3、神经调节和 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神经调节为主。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抵御寒冷,两者属于协同作用。■考点一 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行为 ◇典例1:(2025八上·金华期末)窗户边的一盆绿植长势如图,其中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A.茎叶向窗户方向伸展 B.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 D.枯黄叶子向下方凋落◆变式训练1.(2025八上·椒江期末)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此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2)植物受到光刺激会弯向光源生长,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属于向性运动中的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考点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典例2:(2025八上·南浔期末)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的高”,这是经过验证的科学事实。若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变式训练 1.(2025八上·南浔期末)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以增加入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1)图甲中为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表示糖尿病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 曲线(选填字母)。(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1.(2022·舟山)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级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2.(2022·温州)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3.(2023·绍兴)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4.(2023·宁波)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5.(2022·湖州)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B.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C.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D.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6.(2022·杭州)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最合理的是( )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二类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二类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脑神经二类7.(2024·浙江)某同学从26℃的室内走到炎热高温(38℃)的室外,其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舒张增加 B.舒张减少 C.收缩增加 D.收缩减少(7题图) (8题图)8.(2023·宁波)如图所示,有的植物体顶生幼叶会有部分重叠。幼叶成熟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展开,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是植物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 。小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叶展开生长的原因:幼叶的分生组织会产生生长素并向叶柄运输,受光照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叶柄上生长素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导致叶柄弯曲生长。9.(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10.(2023·绍兴)2023年4月,由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国内上市申请获得国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将迎来治疗新选择。口服胰岛素胶囊具有三大特点:pH保护盾,蛋白酶抑制剂,吸收增强剂。口服胰岛素能够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与代谢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我国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口服胰岛素胶囊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阐述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理,分析口服胰岛素胶囊特点的作用并对口服胰岛素胶囊作出简单评价。11.(2022·金华)如图,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完成下列问题:(1)当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 ,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2)低成本大量生产胰岛素,是通过将控制合成胰岛素这一性状的 植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来实现的。12.(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简照射病人睡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13.(2022·温州)下表是在不同水平切除兔脑的各级部位后,某些生理机能改变的状况(“+”表示能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去掉延髓条件反射 + — — — —体温调节 + + — — —行走 + + — — —翻身 + + + 一. —站立 + + + 十 —心动 + + + 十 十—(1)体温调节中枢在 。(2)去掉兔脑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这一事实说明 。(3)心血管运动中枢存在于脑干部分,但脑干全部切除后心脏仍然跳动,这是因为 。14.(2022·杭州)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们天天刻苦训练,每次都练到大汗淋漓、肌肉酸胀。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 ,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以增加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 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3)通过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肌比普通人强健,心脏每搏动一次向动脉射出的血量比普通人多。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 。15.(2023·湖州)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选项)A.②① B.④① C.② ③(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可多选)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1.(2024·浙江模拟)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B.只用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2.(2024·拱墅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捕蝇草,顶端有一个捕虫夹 能分泌蜜汁。当昆虫闯入,触碰任意一根感觉毛两次或触碰到两根感觉毛:感觉毛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发出一股微弱电流,内侧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部的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中的用电器B.感觉细胞产生微电流与电荷定向移动无关C.捕蝇草捕捉昆虫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D.捕虫夹上的感觉毛类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3.(2024·杭州模拟)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在起作用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4.(2023·萧山模拟)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以下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B.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C.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D.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5.(2024·杭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岛素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下丘脑C.该反射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D.应答性反应的刺激来自体内6.(2024·瑞安模拟)如图所示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4种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1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7.(2024·宁波模拟) 2023年4月22日,拥有“最美赛道”的2023九龙湖(宁波)半程马拉松赛在镇海鸣枪开跑。(1)运动员们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运动员出大量汗时,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单位中的 对水分的重吸收将增强。8.(2024·温州三模)“明眸皓齿”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视力测试时反射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作出相应手势。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成像的像距较大的是 。(选填“现位置’“原位置” )(3)明眸皓齿宣传会上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吃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 预防夜盲症,人体吸收维生素 A 的主要场所是 。9.(2024·东阳模拟)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10.(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11.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人。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3)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请你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谈谈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答对一点给分)。12.(2024·杭州模拟)为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某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将15只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后续处理如表所示:过程 甲组: 糖尿病模型组 (10只) 乙组: 正常组(5只)创建糖尿病模型 饲喂 高糖、高脂的饲料喂养4周 ____ ____处理 静脉注射糖尿病诱导剂 不做处理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 每周2次, 连续12周 空腹采血 (同甲组)探索治疗方法 处理 A组: 5只猕猴注射适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 5只猕猴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不做处理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空腹采血(同甲组)(说明:糖尿病诱导剂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猕猴体内的胰岛细胞。)(1)该实验应选用15只 的猕猴。(2)该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乙组(正常组)和 组。(4)请将表格中 处补充完整: 。(5)实验中主要检测的血液指标是血糖和 等物质的含量变化。13.(2023·杭州模拟)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2)为探究侧芽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科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科设置第②组实验与哪一组实验进行对比,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14.(2024·湖州模拟)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能通过调节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心跳加速等症状,请根据图甲解释人体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2)长期紧张和焦虑可能还会引起胃疼、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症状。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的 (填营养物质名称)的化学消化。如图乙表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则③与①相比,③中液体的 (写出一种即可)含量降低。15.(2024·舟山模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如图甲)把糖尿病患者从指尖采血或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和疼痛中解放出来。患者只需将贴片式血糖传感器贴于腹部或上臂皮肤, 将胰岛素泵别于腰间, 便可进行与健康人无差别的日常活动。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可分为: 基础胰岛素分泌(一天中持续微量的胰岛素分泌)、餐前大剂量分泌(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的胰岛素分泌, 如图丙所示。请回答:(1) 胰岛素的作用是 。(2)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3)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____。A.平稳控糖, 减少血糖波动B.运动自由,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把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麻烦中解放出来16.(2024·温州三模)寒假期间,小科感染了新冠,出现畏寒、哆嗦发抖、体温升高、全身酸胀等症状。医生建议服用布洛芬胶囊降温。小科想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理,于是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一:“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调定点升高(如39℃),这时,人体会进行相关调节,从而使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附近。资料二: 人体多处组织都可分泌A激素。A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肌肉频繁收缩,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布洛芬胶囊可以抑制A激素分泌,还可以使体温调定点明显下移。(1)当人体体温持续升高时,人体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小于”、“等于”)。(2)人体皮肤血管正常情况如图乙,服用布洛芬后的变化情况如图 。(3)请结合调定点学说和以上材料,解释服用布洛芬胶能缓解发烧症状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导航】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5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 【名师导航】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5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