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张PPT)黄河流域代表性文化赏析黄河流域上游 —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蛙纹壶。高42cm,口径13.1cm。壶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双系。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代表作品 — 蛙纹壶黄河流域中游 —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仰韶文化彩陶的制作方法分轮制和模制两种,以轮制居多。胎色有灰、褐两色。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再敷白粉一层,然后用黑线、红色及其他色彩彩绘。褐胎多敷白粉或黄粉,后多用红色彩绘,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另外还有用金银绘线的。彩绘陶器主要作为冥器,用于陪葬。故在盛行厚葬之风的汉代尤为流行。它产生于中原,后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代表作品 — 人面鱼纹彩陶盆黄河流域下游—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300—4500年。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同黄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一样,主要种植的是粟。渔猎和采集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比较重要。发现了坩子土,用以烧制一种质地坚硬、胎壁薄匀、色泽明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细砂陶器,统称为白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红陶黑彩壶,为大汶口文化的遗物,1985年出土于青州市郑母镇王盘石村。通高33.5、口颈14、底径9.6厘米。泥质黄陶,上施红色陶衣,侈口,稍残,鼓腹,上饰对称的捏塑扁小耳,下腹收敛,小平底。这件器物从制作到彩绘工艺都较粗糙。这是因为当时这种彩陶器多系手工制坯,经慢轮修整。它代表着当时的陶器制作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既注重实用,又讲求美观的思想。大汶口文化彩陶壶代表作品 — 彩陶壶心得体会学了美术鉴赏课,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对生活粗略地观察开始慢慢地变得细心起来。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知识面也拓宽了一些。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各样的压力与不解,学习这门课就是要让我们时刻观察生活中美的一面,从而为自己加油。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