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 井冈翠竹 分层作业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与写法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挺拨bá 陡峭qiào B.梭镖jùn 坚韧rènC.山坳ào 帐蓬péng D.功勋xūn 稠密chóu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曾好勇斗狠。B.他刚升了职,现在却得了这种奇怪的病,真是祸不单行。C.她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D.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3.下列各组短语结构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好奇地问 宁静和喜悦 祖国万岁 游山西村B.非常委屈 摘花的习惯 来得及时 登飞来峰C.登幽州台 孙权劝学 阳光灿烂 驿路梨花D.一棵桃树 重视语文 千山万水 逢入京使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B.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这一句中“厄运”“毁灭”“高尚”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C.仙露琼浆 土地的誓言 稳操胜券 郑人买履 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诗(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二、填空题5.文学常识填空《井冈翠竹》的作者是 ,本文是一篇 (体裁),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歌颂了 。6.字音字形基础读写字音字形 深坳 砍伐 殷切 功勋 摇hàn yù yù 苍苍 jiǎo 尽脑汁 悬崖绝bì 幽谷荒tān7.解释下列词语(1)魂飞魄散:(2)土硗石瘦:(3)亭亭玉立:(4)坚贞不屈: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三、语言表达8.本展板主要围绕“竹的精神力量”进行设计。请你以《井冈翠竹》为基础,为本展板撰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竹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它对我们成长的启示。四、综合性学习9.学校“东篱下”文学社组织开展“学习先辈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任务一 觅先辈足迹】下面是城城同学在此次活动中的周记摘选,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群星闪耀,我们跟随书中动人的文字,追寻功xūn人物的足迹。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我们看到红军战士用井冈山的竹子搭帐penɡ、做梭镖、制扁担、做吹火筒……我们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着红军,离开井冈山的深坳,开始了漫漫征途。他们翻越悬崖绝壁,踏遍幽谷荒滩,战胜了多少苦难,才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些卓越的革命前辈以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力挽狂澜。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怎能辜负老前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功xūn( ) 帐penɡ( ) 深坳 (A.āo B.ào) 殷切 (A.yān B.yīn )【任务二 仰时代先驱】2024年4月23日,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袁庚先生的107周年诞辰。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南山蛇口。几年时间,袁庚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带领蛇口人民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他主持成立了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培育出众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大展宏图的杰出人物。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袁庚塑像目光炯炯,眺望远方,一直向后人传授着“向前走,莫回头”的时代精神。(2)关于上面文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加点字“最”是介词,“的”是助词。B.“开山填海”“改革精神”“目光炯炯”都是并列短语。C.画线句中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似,内容密切相关,构成排比修辞。D.文段末句为病句,“传授”“时代精神”两词搭配不当。【任务三 访非遗工匠】(3)正值南山榜样人物评选之际,请结合材料和提示,为廖师傅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推荐词。在蛇口“字在”活字文化博物馆内,“铸字师”燃烧大半生的心力,来守住活字文化。馆里的廖师傅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做学徒时,要先综合学习活字印刷的基本流程(铸字、排版、印刷、装帧),反复锤炼,进而达到一通百通的水平。非遗工匠的铸字手艺,不仅铸就了活字的品质,还赋予了汉字新生。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五、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10.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有什么作用?11.为什么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2)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13.文中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有什么作用?阅读课文选段及链接材料,完成小题。①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②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链接材料一】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选自百度百科《井冈山精神》)【链接材料二】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15.结合“链接材料一”内容,分析画线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翠竹是革命的竹子。16.对比迁移 井冈山的毛竹和郑板桥诗中的竹都是托物言志,以竹喻人,二者的形象有什么异同?六、作文17.袁鹰在《井冈翠竹》中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井冈翠竹这一具体形象来象征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松柏、梅花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赞颂生活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120字左右。(不得抄袭)《18 井冈翠竹》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答案 D B A D1.D【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挺拨——挺拔;B.梭镖jùn——suō;C.帐蓬péng——帐篷(peng);故选D。2.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此处说他虽然处于精力正旺盛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使用正确;B.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升职”是好事,“得了奇怪的病”是坏事,并非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不能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使用有误;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说初次接触就对她产生了好感,使用正确;D.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此处说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装模作样地在房间里巡视的情形引人发笑,使用正确;故选B。3.A【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A.“好奇地问”是偏正短语;“宁静和喜悦”是并列短语;“祖国万岁”是主谓短语;“游山西村”是动宾短语;B.“非常委屈”是偏正短语;“摘花的习惯”是偏正短语;“来得及时”是中补短语;“登飞来峰”是动宾短语;C.“登幽州台”是动宾短语;“孙权劝学”是主谓短语;“阳光灿烂”是主谓短语;“驿路梨花”是偏正短语;D.“一棵桃树”是偏正短语;“重视语文”是动宾短语;“千山万水”是并列短语;“逢入京使”是动宾短语;故选A。4.D【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词性、短语类型及修辞手法。A.“看,梨花”!此句标点使用错误。当引用的话语是完整的句子时,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内,所以正确的标点应为“看,梨花!”;B.“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是名词,并非形容词。“毁灭”意思是摧毁消灭,是动词。“高尚”意思是道德水平高,是形容词,并非名词;C.“仙露琼浆”是并列短语。“土地的誓言”属于偏正短语。“稳操胜券”属于动宾短语。“郑人买履”是主谓结构,属于主谓短语;故选D。5. 袁鹰 散文 井冈山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一空:《井冈翠竹》的作者是袁鹰。袁鹰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第二空:《井冈翠竹》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作者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描写、情感的抒发和深刻的思考,来表达主题。在《井冈翠竹》中,作者围绕井冈翠竹,描述了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种种作用和表现,看似内容分散,但都紧紧围绕着对井冈山精神的赞美这一核心,体现了散文的特点。第三空:文章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歌颂了井冈山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文中描述了在战争年代,井冈翠竹被用作武器、扁担等,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在和平建设时期,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竹子“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的特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和敌人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6. ào fá yīn xūn 撼 郁郁 绞 壁 滩【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深坳:shēn ào,很深的山坳。砍伐:kǎn fá,用锯、斧等把树木的枝干锯下来或砍倒。殷切:yīn qiè,深厚而急切,常用来形容期望、关怀等情感深厚且迫切。 功勋:gōng xūn,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摇撼:yáo hàn,摇动,震撼,使劲地摇动某物,也可用于比喻对某种事物或局面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郁郁苍苍:yù yù cāng cāng,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也可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景象。 绞尽脑汁:jiǎo jìn nǎo zhī,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悬崖绝壁:xuán yá jué bì,形容山势险峻,陡峭的山崖,几乎垂直的石壁,难以攀登。 幽谷荒滩:yōu gǔ huāng tān,幽深的山谷和荒芜的河滩,常用来形容偏僻、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7.(1)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形容土地坚硬不肥沃,多沙石。 (3)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4)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详解】本题考查词义。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意思是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土硗石瘦,tǔ qiāo shí shòu,形容土地贫瘠,石头嶙峋,多用来描绘荒芜、贫瘠的自然景象。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亭亭:形容高耸。坚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意思是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8.示例:在《井冈翠竹》中,竹是精神象征。竹坚韧不拔,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能顽强生长。如今我们在面临各种问题的时候,需学习这种精神,在挫折前不气馁。竹中空有节,代表谦虚有气节,我们应保持谦虚,坚守原则。竹还象征无私奉献,如许多默默奉献的人。让我们传承竹之精神,以坚韧面对困难,以谦虚做人,以奉献服务社会,铸就辉煌人生。【详解】本题考查启示。开篇引入:先简要提及《井冈翠竹》中竹的相关背景,比如井冈山的环境以及竹在其中的普遍性,从而自然引出对竹之精神的探讨。分析竹的精神:结合《井冈翠竹》内容,从竹的外在特点挖掘其内在精神。例如竹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拔生长,体现其坚韧;它为革命做出诸多贡献,如制成武器、搭建住所等,彰显无私奉献。联系成长启示:思考竹的这些精神如何映射到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坚韧的精神能让我们在面对学习、生活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无私奉献精神启示我们在集体中要懂得付出,为他人和社会贡献力量。总结升华:最后强调竹之精神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在成长道路上汲取竹的精神力量。示例:在《井冈翠竹》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井冈山的翠竹漫山遍野,扎根于这片红色土地。它们生长在崎岖的山间,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坚韧不拔,以挺拔的身姿傲立天地间,这展现出了顽强不屈的坚韧精神。在革命年代,井冈翠竹无私奉献,被制成扁担,挑着革命的物资穿梭于山路;被做成武器,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工具;被搭建为住所,为战士们遮风挡雨。这种坚韧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启示。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感觉前路艰难时,要学习竹的坚韧,不轻易言败,持之以恒地钻研,终能攻克难关。在生活里,身处集体之中,我们应如井冈翠竹一般,怀有奉献精神,积极为班级、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关心他人,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竹之精神,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砥砺前行,在人生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坚韧篇章,以奉献之心照亮前行道路。9.(1) 勋 篷 B B(2)D(3)示例一:廖师傅铸字如魂,坚守文化根脉,赋予汉字新生。他的执着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致敬。示例二:廖师傅,活字文化的守护人,传承非遗技艺,赋予汉字新生命。他——工匠精神的光辉典范,引领文化传承新风尚。【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功勋(gōng xūn):指对国家、人民做出重大贡献并立下特殊功劳。 帐篷(zhàng peng):一种撑在地上,用帆布等制成,可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连同支撑物能随时拆下转移,野外露营时常用其搭建临时住所。 深坳(shēn ào):“坳”意为山间平地,“深坳”指深山里地势低且平坦的地方。 故选B。殷切(yīn qiè):形容期望、关怀等情感深厚而急切。故选B。(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A.“最”是副词,题干表述错误;B.“改革精神”是偏正短语,“目光炯炯”是主谓短语,题干表述错误;C.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他主持成立了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培育出众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大展宏图的杰出人物”并没有这样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且三个或以上的句子排列,所以不存在排比修辞。选项错误;D.“传授”一般指把知识、技艺等教给别人,与“时代精神”搭配不恰当。通常我们会说“传承时代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等。所以该句是病句,选项 D 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推荐语。事迹简述:从材料中可知,廖师傅是“铸字师”,在蛇口“字在”活字文化博物馆工作,且从20世纪80年代做学徒,一直致力于活字文化。提取这些关键信息,简要概括他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跨度。人物品质:廖师傅“燃烧大半生的心力,来守住活字文化”,体现出他对活字文化传承的执着和坚守,以及作为非遗工匠的工匠精神。影响:材料提到“不仅铸就了活字的品质,还赋予了汉字新生”,这表明他的工作对活字品质的提升和汉字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语言组织:将上述三方面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控制在50字以内,同时注意语言的感染力。示例:廖师傅自80年代为学徒,于“字在”馆坚守活字文化,以匠艺铸品质,赋汉字新生,值得铭记!10.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有的…… 有的…… 有的……”增强了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的各种形态;比喻句将毛竹比作岗哨、奇兵等,突出了毛竹的挺拔、茂密和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写井冈山竹子的革命精神作铺垫。 11.因为在革命年代,井冈山的竹子被用来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当碗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还摆过竹钉阵打击敌人,它与革命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紧密相连,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12.(1)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描写方法,先从远处写竹子的整体形象“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再从近处写竹子的不同姿态,如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等,使读者对井冈翠竹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感受,表现了竹子的繁茂与生机勃勃。(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精神上的革命使命,突出了井冈山毛竹扁担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增强了语气和情感表达。 13.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通过具体的事例,如竹筒饭、毛委员和朱军长挑粮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导语】这篇选段通过对井冈山毛竹的描写,表达了革命斗争精神与井冈山历史的赞颂。文章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事件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年代的艰难困苦和乐观精神。通过使用修辞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毛竹的形象,将其融入如岗哨、奇兵等象征革命精神的比喻中,赋予其革命的意义。整体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浓烈,令人感受到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传承与不朽。1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有的修直挺拔……有的密密麻麻……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构成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文章的语势更加强劲。从多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的各种形态,让读者对井冈山毛竹有更全面、更直观的认识,仿佛能亲眼看到那形态各异的毛竹,感受到毛竹的数量众多和姿态万千。“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等句子,将毛竹分别比作岗哨、奇兵,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描绘毛竹,突出了毛竹的挺拔、茂密和生机勃勃的特点。挺拔的毛竹如同岗哨,展现出一种坚毅和威严;密密麻麻的毛竹像奇兵,给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感觉,让毛竹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也表现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为下文写井冈山竹子的革命精神作了铺垫,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毛竹与革命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毛竹所象征的革命精神。1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第⑤段中的“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可知,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时期有着诸多用途,和战士们的战斗生活息息相关,为抗击敌人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竹子见证了革命历程,参与了战斗过程,所以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1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此句巧妙地运用远近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宏观的视角,为读者勾勒出井冈山毛竹广阔无垠、郁郁葱葱的整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毛竹数量之多、面积之广,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氛围。紧接着“到近处看”,视角拉近,细腻地刻画了毛竹的不同姿态,“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毛竹的形态特点,使读者对毛竹的观察从模糊的整体印象过渡到具体的细节感知,这种由远及近的描写,全面且直观地向读者呈现了井冈翠竹的风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竹子的繁茂与生机盎然。同时,这部分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修直挺拔的毛竹比作当年山头的岗哨,凸显其挺拔、坚毅的气质,赋予毛竹一种守卫的使命感;把密密麻麻的毛竹比作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突出其神秘而强大的感觉,仿佛它们隐藏着巨大的力量。这些比喻不仅使毛竹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还为毛竹增添了一份革命色彩,与文章所表达的革命主题相呼应,为下文对毛竹革命精神的阐述做了铺垫。(2)该句运用反问“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这种句式的使用有力地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通过反问,引起读者的思考,迫使读者认同其后面所强调的内容。接着明确指出“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清晰地表明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肩负的责任之重大,远非仅仅运送粮食这般简单,而是承载着伟大的革命使命。这种表述将扁担所挑之物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极大地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井冈山毛竹扁担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反问句的运用,在语气上更为强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它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们所肩负的伟大革命事业的赞叹,使读者能够更强烈地体会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厚重感和使命感,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13.本题考查语段作用。根据第⑥段中的“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可知,这一段的回忆通过竹筒饭的事例,展现了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时期与战士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物资运输的重要工具,见证了群众对革命的支持,也体现了当时环境的艰苦。根据第⑦段中的“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可知,这一段的回忆通过毛竹扁担挑粮食的事例,展现了井冈山竹子作为劳动工具在革命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强调了革命先辈们肩负的革命重担,毛竹扁担见证了先辈们的艰辛奋斗,体现了井冈山竹子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革命属性。这些回忆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井冈山竹子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性。14.三个“还有”连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增强;还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突出了井冈山竹子的坚贞不屈和生命力的顽强。 15.井冈山的毛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及第一个红色政权作过奉献(巨大贡献),它生命力极其顽强,象征着坚贞不屈的井冈山军民。 16.同:都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异:井冈山的毛竹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郑板桥的竹石则有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描写井冈山的毛竹,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毛竹的坚韧不屈与井冈山革命精神相结合。文章通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毛竹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革命者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链接材料一进一步补充了井冈山革命的历史背景,深化了毛竹作为“革命的竹子”的象征意义。链接材料二中的《竹石》则以竹喻人,强调了竹的坚韧与独立精神,与井冈山的毛竹形成了呼应。整体上,文章通过竹的形象,传达了对革命精神的赞美和对革命历史的缅怀。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此句中“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以三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排列,形成了排比。从竹叶到竹枝,再到竹鞭、竹根,层层递进,强调了竹子即便遭受层层磨难,仍有后续的部分存在,突出了竹子生命力的顽强,进而有力地象征了井冈山人民在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时,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使这种精神的表达更有气势和感染力。 上一句的结尾“竹枝”成为下一句的开头“竹枝断了”,“竹鞭”也是如此,前一句的尾与后一句的头重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同时,这种手法让竹子从竹叶到竹根的层次关系更加清晰,强化了竹子生命力在不同层面上的延续性,突出了竹子顽强的特点,更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歌颂。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课文选段第①段“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可知,将井冈山的毛竹与井冈山人民相类比,竹子在血雨腥风中“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坚贞不屈,所以它是革命的竹子,代表着革命精神。结合文中第②段井冈山的翠竹“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可知,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竹子可以被制作成各种武器、工具等,为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原文第②段还提到竹子“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体现出竹子所代表的奉献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如同革命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井冈山的翠竹是革命的竹子,它是革命精神的载体。结合链接材料一“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可知,井冈山的竹子还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及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成立。综上可知,井冈山的竹子生命力极其顽强,象征着坚贞不屈的井冈山军民。16.本题考查对阅读。二者的坚韧品质相同。课文中说井冈山的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体现出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品质。郑板桥诗中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样展现了竹子面对各种磨难和外界压力时的坚韧不拔,故二者都具有坚韧的特点。 二者生命力顽强相同。课文里写井冈山的毛竹“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表明其生命力顽强。诗中的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生长,也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二者象征侧重不同,课文中井冈山的毛竹主要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以及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强调其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不屈意志,与革命历史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郑板桥诗中的竹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个体的、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诗人自身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品格的象征,侧重于个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自我坚守和精神追求,更具文人雅士的个人情怀。17.示例:喧嚣的城市中,我愿将目光投向那默默无闻却坚韧不拔的小草。它不像玫瑰那样艳丽夺目,也不似牡丹般富贵雍容,但它有着比任何花朵都要顽强的生命力。在坚硬的水泥缝隙里,它倔强地探出头来,绿意盎然,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要勇敢地追求生长的权利。【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1.审题立意。题目要求运用象征和对比手法,赞颂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字数120字左右。象征手法能让事物蕴含深层意义,对比则可突出事物特点。立意方向:从给定的小草、松柏、梅花等事物中选择,挖掘其代表的精神品质,如小草的顽强生命力、松柏的坚韧不屈、梅花的傲雪凌霜等,通过对比突出该事物独特之处,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美。2.思路点拨。若以梅花为例,它在寒冬绽放,与其他在温暖季节盛开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先描述春天百花盛开时的热闹与娇艳,“春天,百花争艳,桃花粉嫩娇俏,牡丹雍容华贵,在暖阳下尽显妩媚。”展现它们的美丽与活力。再描写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而寒冬,万物凋零,一片肃杀。” 形成强烈反差。着重描写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独自绽放的姿态,“唯有梅花,傲立枝头,那点点红梅,如燃烧的火焰,在皑皑白雪中格外夺目。” 然后点明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不惧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困境中坚守,散发属于自己的芬芳。” 回扣主题,完成对梅花的赞颂。示例:春天,花园里的名花争奇斗艳,玫瑰娇艳欲滴,郁金香绚丽夺目,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欣赏。可墙角那片小草,总是被人忽视。它没有娇艳的花朵,没有扑鼻的香气。但无论是贫瘠的土地,还是狭窄的石缝,都有它顽强生长的身影。它象征着平凡而坚韧的力量,即便渺小,也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生机 。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