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学霸》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2.1.2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里学霸》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2.1.2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1节 走进微观世界第2课时 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1.了解扩散现象,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举例说出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举例说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科学观念、探究实践)
1.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扩散,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2.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4.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将分子与分
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这也是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难压缩的原因。
知识点一: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案例1】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
【答案】D
【解答】解:加热驱蚊药液,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对点训练1】(2024秋 浙江期末)有两根相同的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内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红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离管口5cm,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图,用手指封住A管口,将A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将B竖直静置。
(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 。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 。
【答案】(1)降低(2)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降低。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1)降低(2)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2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案例2】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
【答案】C
【解答】解:AD、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D错误;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世界上没有静止的分子,故B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结成“热冰”后,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故C正确。
故选:C。
【对点训练2】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答】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
故选:A。
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答】解: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距离很近时则表现为斥力,两铅块紧密结合,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
故选:B。
2、2023年11月在胡柚祖宗树所在地——常山青石镇澄潭村(118°E,28°N)举行了“立冬 与你U约”主题的胡柚开采仪式。仪式上对24家果农带来的优质胡柚果从外观、内质、糖度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选出了今年的“柚王”。根据信息回答,评委剥开胡柚皮时,周围人闻到一般清新宜人的柚子香味,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很微小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D
【解答】解:评委剥开胡柚皮时,周围人闻到一般清新宜人的柚子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推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空气受到压缩后发生液化现象
C.空气压缩后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D.空气压缩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才有斥力
【答案】C
【解答】解: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空气压缩后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故选:C。
4、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间距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故A错;
B、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各个方向,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间距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间距都增大,故C错;
D、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各个方向,故D错;
故选:B。
5、图甲是两块纯净铅块压紧后,竖直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图乙是喇叭上的圆形磁铁掰断后按原状相对,两半磁铁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B.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C.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排斥力
D.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只有排斥力
【答案】A
【解答】解:图甲是两块纯净铅块压紧后,竖直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乙是喇叭上的圆形磁铁掰断后按原状相对,两半磁铁互相排斥,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是黑色,这说明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解答】: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
故答案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大。
7、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〇”代表构成空气的微粒,“●”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
(1)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通过建立“最终瓶中微粒分布的模型”对现象进行解释,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作图解释,不需要文字解释)
(3)此现象不能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答案】(1)左瓶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且逐渐变深,右瓶气体红棕色变浅,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2)见解答图;(3)C。
【解答】解:(1)抽去玻璃板后,左瓶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且逐渐变深,右瓶气体红棕色变浅,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
(2)最终瓶中微粒分布均匀,即左、右两瓶分子数目相同,如下图所示:

(3)此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选:C。
故答案为:(1)左瓶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且逐渐变深,右瓶气体红棕色变浅,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2)见解答图;(3)C。
8、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 (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 (填“咸”或“淡”),这是因为 。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 ,这是因为 。
【答案】淡;咸;较咸食盐水产生的压强较大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降;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来两边盐水的深度相同,打开阀门K,由于较咸食盐水的密度较大,其产生的压强较大,所以左边的食盐水会向右流动使得两部分食盐水混合在一起,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则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淡,右边的食盐水变咸;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浓盐水和淡盐水混合后彼此进入对方,使得体积减小,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下降。
故答案为:淡;咸;较咸食盐水产生的压强较大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降;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9、2021年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随后三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开启了整整90天的太空出差之旅。
(1)航天员们的工作之一是从对接在核心舱另一端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中取出物资,对核心舱进行装修,此时,神舟十二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二号飞船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航天员刘伯明在连线地面时说:“放在空间站冰箱里的苹果不舍得吃,因为苹果的香味可以充满整个空间站。”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答案】静止;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1)从对接在核心舱另一端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中取出物资,对核心舱进行装修,此时,神舟十二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二号飞船是静止的。
(2)“放在空间站冰箱里的苹果不舍得吃,因为苹果的香味可以充满整个空间站。”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静止;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会不会溢出: (填“会”或“不会”),原因是: 。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实验表明: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可放入好多回形针。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解答】解:(1)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杯中水不会溢出。
(2)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水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故答案为:(1)不会;分子间有空隙。(2)引力。
11、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等于引力
D.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答案】D
【解答】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错误。
C、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C错误。
D、当分子间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
C.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三个原因都有可能
【答案】C
【解答】解: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故选:C。
13、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时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
(1)“天宫一号”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
(2)如图所示,在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请用所学相关原理分析,棉线圈的形状将转变为下面的 。
【答案】(1)分子间存在引力;(2)乙。
【解答】解:(1)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刺破P处的肥皂膜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AB线下方的薄膜面积会缩小,从而线AB被拉紧,呈现乙或丁所示的形状;当刺破Q处时,绳套会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使绳套尽可能的被向各个方向拉伸,从而呈现乙所示的形状。
故答案为:(1)分子间存在引力;(2)乙。
14、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
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解答】:(1)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而体积不变,则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下方铅柱受到向上的气体压力和上方铅柱受到向下的气体压力都变小,
若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可能是受到的气体压力减小造成的,不能说明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两铅柱不受气体压力的作用,由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可知,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一定有其他引力存在.
故答案为:(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15、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于11月21日在成都开幕。阅读下列有关“人工智能”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材料2: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分子机器人。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 。
(2)在科幻电影《蚁人》中,蚁人可以任意变大或缩小。试想,如果蚁人缩小到一个分子般大小,且处在一杯正在升温的热水中,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 。
【答案】(1)分子;(2)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1)材料1和2可知,研究的粒子是分子;
(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1)分子;(2)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1节 走进微观世界第2课时 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1.了解扩散现象,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举例说出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举例说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科学观念、探究实践)
1.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扩散,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
2.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 。
4.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分子之间的 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 ,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这也是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难压缩的原因。
知识点一: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案例1】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
【对点训练1】有两根相同的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内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红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离管口5cm,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图,用手指封住A管口,将A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将B竖直静置。
(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 。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 。
知识点2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案例2】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
【对点训练2】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2023年11月在胡柚祖宗树所在地——常山青石镇澄潭村(118°E,28°N)举行了“立冬 与你U约”主题的胡柚开采仪式。仪式上对24家果农带来的优质胡柚果从外观、内质、糖度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选出了今年的“柚王”。根据信息回答,评委剥开胡柚皮时,周围人闻到一般清新宜人的柚子香味,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很微小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如图,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推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空气受到压缩后发生液化现象
C.空气压缩后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D.空气压缩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才有斥力
4、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间距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5、图甲是两块纯净铅块压紧后,竖直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图乙是喇叭上的圆形磁铁掰断后按原状相对,两半磁铁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B.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C.由甲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排斥力
D.由乙图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只有排斥力
6、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是黑色,这说明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7、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〇”代表构成空气的微粒,“●”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
(1)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通过建立“最终瓶中微粒分布的模型”对现象进行解释,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作图解释,不需要文字解释)
(3)此现象不能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8、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 (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 (填“咸”或“淡”),这是因为 。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 ,这是因为 。
9、2021年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随后三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开启了整整90天的太空出差之旅。
(1)航天员们的工作之一是从对接在核心舱另一端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中取出物资,对核心舱进行装修,此时,神舟十二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二号飞船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航天员刘伯明在连线地面时说:“放在空间站冰箱里的苹果不舍得吃,因为苹果的香味可以充满整个空间站。”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10、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会不会溢出: (填“会”或“不会”),原因是: 。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实验表明: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可放入好多回形针。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11、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等于引力
D.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
C.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三个原因都有可能
13、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时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
(1)“天宫一号”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
(2)如图所示,在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请用所学相关原理分析,棉线圈的形状将转变为下面的 。
14、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
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15、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于11月21日在成都开幕。阅读下列有关“人工智能”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材料2: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分子机器人。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 。
(2)在科幻电影《蚁人》中,蚁人可以任意变大或缩小。试想,如果蚁人缩小到一个分子般大小,且处在一杯正在升温的热水中,他将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景象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