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状元笔记】第七部分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第七部分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商来中学扶笔
第七部分
逻辑与思雏
高中·政治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
核心考点9
质量互变规律
/核心素养展示
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解读
1.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
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结合材料,分析质量互变规律
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
3.把握适度原则
核心素养养成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
的规
定性。
2.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
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
某物。
3.量与事物的关系:量总是

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
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4.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

变是质变的
、。
质变是量变的
二点拨提示、
综合理解量变与质变
比较
量变
质变
名师点拨【
性质
事物效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发展是通过质变
实现的,但质变不一定是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发展.只有上升的、前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
(2)量变和质变都很
结果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另一事物
另一事物
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
重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
(3)并非只要有量变
辩证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
就一定有质变,量变达到
关系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
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我们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

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

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
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48
第七部分逻辑与思维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
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的关系。
2.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
名师点拨
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
有关”适度”的

,遵循事物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成语:
适度的含义
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
过犹不及
2.“适度”原则: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
还是超出度的范
适可而止
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
不东不徐
遵循适度原则。
@掌握适度原则
1.为了
我们所需要的
,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
制在
内。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
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
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
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
,不
犯极端化的错误。
2.遵循适度原则,并
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
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
0
3.要
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
,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
他物
的核心素养提升
学习要点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状元笔记
例1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
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
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
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起点,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一科学论断的
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
哲学依据有
(
然结果。
①量变是质变的开始,必然引起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事
物发展中的质变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开始,但只有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起
质变,故①不选。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
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找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句着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
的量变开碎道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视促成事物发展中的质变,故
②③入选。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的说法错误,量变和质变都重
要,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
【答景】C
39参考答案
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决定性选择
最深刻最伟大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四、1.社会主义
2.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工业国农业国
践的发展
经济文化工业国
核心考点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3.社会主义站起来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一、最低天然食物农业共同平等互助
物质基础
平均分配氏族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个体劳动土地奴隶主奴隶完全人身自由
核心考点4伟大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
全部产品主要矛盾暴力机关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阶级统治金属工具商业城市文明文字
一、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根本直接
2.农村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全方位、多层次、
三、地主地租人身自由土地铁制城市
宽领域
土地所有制地租苛捐杂税君主专制
3.经济体制新的阶段新的水平
君权神授地主阶级
4.决定性新的发展阶段
四、1.劳动力货币
二、1.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2.一切劳动力雇佣剩余价值
2.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立发展完善
4,相对有支付能力无政府私人占有
温饱不足小康富裕
基本矛盾
三、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阶级关系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最广大人民发展以人为本
核心考点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明确坚持新时代
一、理性、正义本质阶级斗争人民群众里昂
四、根本原因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基本国情
宪章运动工人阶级历史前提
现代化强国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二、1.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一般规律
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理论人民代表大会
特殊规律理论基石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
2.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矛盾资本主义性质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百花齐放
理想目标
创新性强大精神力量伟大实践道路自信
三、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四、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趋势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道路
核心考点5新时代中国梦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
核心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
中国梦人类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伟大飞跃光明前景强大生机活力伟大旗帜
一、1.半殖民地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尝试未能改变结论
4.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
另辟新路
的发展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1.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主心骨农村包围城市
基本路线
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5.中国共产党人每一个人
2.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
二、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无产阶级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2.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的梦
3.封建专制社会主义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追求幸福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三,2.工业化资本主义工商业
3.初心和使命
3.国营
4.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