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第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课时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第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课时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目标]
1.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知初探·夯实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鲜明主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走得通、走得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提醒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__________。
邓小平理论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
(3)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提醒 
提示: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关于中国发展建设的新的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想一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道路
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含义 在______________下,立足基本国情,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____________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
经济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人民美好生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基本问题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________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意义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重大理论
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__________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道路
领导力量
共产党执政
提醒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涵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________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________
重要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________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科学制度
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
本质
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__________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________,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马克思主义
治理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 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________,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
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____________,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意义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________
传统文化
伟大实践
中华文化立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________,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________、制度自信、________
相互作用
理论自信
文化自信
[自我诊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  )
提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历史课题。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
核心素养·议题探究
议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情境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情境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提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结合情境一,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写下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彩篇章?
提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实现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实现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1.2023年5月12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6家主题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各主题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研究、案例总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①④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②错误。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故本题选B。]
2.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为此,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根据不同的国情提出了重要理论,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  )
①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又植根于实践 ②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④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提出了重要理论,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①④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③排除。故本题选B。]
时政术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科学回答时代课题。
情境一 回顾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是源于我们党对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跨越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对“四个自信”最有力最坚定的实践经验支撑。
议题二 为什么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情境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拥有不竭的源泉动力;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提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述材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1.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
关系 道路是必由之路,制度是科学制度体系,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科学理解“四个自信”
含义 内容

别 道路
自信 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自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含义 内容

别 制度
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自信 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文化
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含义 内容

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这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自信植根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 ④文化自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说明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国的文化自信植根于我国的社会实践,②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说法,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①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体现了
道路自信
② 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
制度自信
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源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体现了
文化自信
④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了
理论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①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选。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制度自信,②正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理论自信,④正确。故本题选C。]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
①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②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4
3
题号
1
学情诊断·当堂评价

2
4
3
题号
1
C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①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③符合题意。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经受了各种风浪甚至挫折的考验,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前仆后继的伟大实践而创建起来的。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
3
题号
1
4

2
3
题号
1
4
B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排第一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排在第二位。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排第三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①排在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故本题选B。]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因为它(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成功 ③熔铸于社会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④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题号
4
1

2
3
题号
4
1
D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①不符合题意。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③不符合题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露时节,荷桂生辉。2023年10月8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落下帷幕,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12个大字,深深镌刻在亚运会不凡史册上。杭州亚运会从申办、筹办到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亚运会向来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见证,杭州亚运会成功申办离不开改革
2
4
3
题号
1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蓬勃发展。从开幕式上看,杭州亚运会让人们在良渚之光、秋分美景、宋韵画卷等元素的展示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赞叹于东方美学的意蕴悠长,以浓郁的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在闭幕式致辞时说,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从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分析杭州亚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2
4
3
题号
1
2
4
3
题号
1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具体,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有效信息①:杭州亚运会从申办、筹办到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可联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实现了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
2
4
3
题号
1
有效信息②:亚运会向来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见证,杭州亚运会成功申办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蓬勃发展→可联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物质条件。
有效信息③:从开幕式上看,杭州亚运会让人们在良渚之光、秋分美景、宋韵画卷等元素的展示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赞叹于东方美学的意蕴悠长,以浓郁的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可联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亚运会开幕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有效信息④: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可联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制度保障,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制度优势的结果。
2
4
3
题号
1
[答案] 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实现了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物质条件。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制度保障,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制度优势的结果。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亚运会开幕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课时检测(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D A C A D D B
1.C [推进一个伟大的事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伟大”内容之一,A不符合题意。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伟大”内容之一,B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C正确。建设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D不符合题意。]
2.C [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④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①错误。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错误。故本题选C。]
3.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①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错误。故本题选C。]
4.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不同时期我党的指导思想,①正确。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③正确。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以来,我国一直都坚定地走这条道路,并没有改变,因此,“都直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D。]
5.A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真理产物,①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错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④错误。故本题选A。]
6.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③符合题意。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④说法不准确。故本题选C。]
7.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B不选。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且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不选。]
8.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②④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D [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制度保障,②错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正确。故本题选D。]
10.B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体现了道路自信,①正确。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体现了文化自信,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制度自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体现的是理论自信,④错误。故本题选B。]
11.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2.参观主题成就展,让同学们体会到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进而坚定道路自信;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瞻仰党的七大会议旧址,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能让同学们汲取理论自信的力量,增强理论自信;通过感悟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等,能让同学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滋养,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课时检测(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推进一个伟大的事业
B.建设一个伟大的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现代化强国
2.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②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④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③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不同时期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直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我党自成立起,就努力探索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真理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6.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据此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建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推动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迈向复兴。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①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制度安排——立足基本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文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定道路自信,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 ②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③坚定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④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级围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搜集整理的素材如下。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成就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①
②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补充完成表格的相关内容。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下是各地的具体实践。
实践一:河北某校组织师生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一个个亮丽闪光的数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录和标注着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付出的辛勤汗水、留下的奋斗足迹、取得的宝贵成果、开创的广阔天地。
实践二:陕西某校组织师生瞻仰党的七大会议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革命教育。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福建某校的课堂上,同学们高声朗诵林则徐的名句。在授课老师的讲述中,师生们被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民本思想、改革意识、清廉为官的本色所启发、感动。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上述活动对坚定“四个自信”的作用。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习目标]
1.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提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走得通、走得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提醒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提醒 
想一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关于中国发展建设的新的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基本问题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意义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重大理论 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醒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涵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重要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本质 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 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意义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我诊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
提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历史课题。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情境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情境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1)结合情境一,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写下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彩篇章?
提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
提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实现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实现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1.2023年5月12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6家主题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各主题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研究、案例总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①④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②错误。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故本题选B。]
2.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为此,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根据不同的国情提出了重要理论,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  )
①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又植根于实践 ②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④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提出了重要理论,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①④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③排除。故本题选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科学回答时代课题。
 为什么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情境一 回顾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是源于我们党对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跨越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对“四个自信”最有力最坚定的实践经验支撑。
情境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拥有不竭的源泉动力;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述材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提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
关系 道路是必由之路,制度是科学制度体系,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科学理解“四个自信”
含义 内容
区 别 道路 自信 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自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制度 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自信 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文化 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联 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这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自信植根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 ④文化自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说明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国的文化自信植根于我国的社会实践,②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说法,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①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体现了 道路自信
② 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 制度自信
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源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体现了 文化自信
④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了 理论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①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选。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制度自信,②正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理论自信,④正确。故本题选C。]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
①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②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①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③符合题意。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经受了各种风浪甚至挫折的考验,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前仆后继的伟大实践而创建起来的。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B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排第一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排在第二位。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排第三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①排在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故本题选B。]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因为它(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成功 ③熔铸于社会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④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①不符合题意。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③不符合题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露时节,荷桂生辉。2023年10月8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落下帷幕,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12个大字,深深镌刻在亚运会不凡史册上。杭州亚运会从申办、筹办到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亚运会向来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见证,杭州亚运会成功申办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蓬勃发展。从开幕式上看,杭州亚运会让人们在良渚之光、秋分美景、宋韵画卷等元素的展示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赞叹于东方美学的意蕴悠长,以浓郁的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在闭幕式致辞时说,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从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分析杭州亚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具体,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有效信息①:杭州亚运会从申办、筹办到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可联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实现了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
有效信息②:亚运会向来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见证,杭州亚运会成功申办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蓬勃发展→可联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物质条件。
有效信息③:从开幕式上看,杭州亚运会让人们在良渚之光、秋分美景、宋韵画卷等元素的展示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赞叹于东方美学的意蕴悠长,以浓郁的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可联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亚运会开幕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有效信息④: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可联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制度保障,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制度优势的结果。
[答案] 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实现了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物质条件。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制度保障,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制度优势的结果。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亚运会开幕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课时检测(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推进一个伟大的事业 B.建设一个伟大的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现代化强国
C [推进一个伟大的事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伟大”内容之一,A不符合题意。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伟大”内容之一,B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C正确。建设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D不符合题意。]
2.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②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④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④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①错误。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错误。故本题选C。]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③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①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错误。故本题选C。]
4.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不同时期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直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不同时期我党的指导思想,①正确。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③正确。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以来,我国一直都坚定地走这条道路,并没有改变,因此,“都直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D。]
5.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我党自成立起,就努力探索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真理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A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真理产物,①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错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④错误。故本题选A。]
?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6.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据此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建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③符合题意。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④说法不准确。故本题选C。]
7.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B不选。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且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不选。]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推动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迈向复兴。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②④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①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制度安排——立足基本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文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制度保障,②错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正确。故本题选D。]
10.2023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定道路自信,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 ②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③坚定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④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构建美丽中国体现了道路自信,①正确。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体现了文化自信,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制度自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体现的是理论自信,④错误。故本题选B。]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级围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搜集整理的素材如下。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成就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①
②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补充完成表格的相关内容。
[解析]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关键词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可联系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关键词②: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联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关键词③: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联系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答案]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下是各地的具体实践。
实践一:河北某校组织师生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一个个亮丽闪光的数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录和标注着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付出的辛勤汗水、留下的奋斗足迹、取得的宝贵成果、开创的广阔天地。
实践二:陕西某校组织师生瞻仰党的七大会议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革命教育。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福建某校的课堂上,同学们高声朗诵林则徐的名句。在授课老师的讲述中,师生们被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民本思想、改革意识、清廉为官的本色所启发、感动。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上述活动对坚定“四个自信”的作用。
[解析] 本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角度分析作答。
关键词①:河北某校组织师生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可联系教材知识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制度自信。
关键词②:陕西某校组织师生瞻仰党的七大会议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可联系教材知识坚定理论自信。
关键词③:师生们被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民本思想、改革意识、清廉为官的本色所启发、感动→可联系教材知识坚定文化自信。
[答案] 参观主题成就展,让同学们体会到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进而坚定道路自信;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瞻仰党的七大会议旧址,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能让同学们汲取理论自信的力量,增强理论自信;通过感悟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等,能让同学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滋养,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