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建构原子模型(课件 1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 建构原子模型(课件 1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第一课时
水由分子构成
富勒烯由原子构成
情景导入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情景导入
通直流电后水分子可以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那么,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
科学家又是如何建构原子模型的呢?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一)实心球模型
画一画: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近代化学之父”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发现:
1.原子内有电子
2.电子带负电
3.电子比原子更微小
画一画: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向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二)西瓜模型/葡萄干枣糕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绝大部分α粒子顺利通过
2、极少数α粒子飞行路线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3、有个别粒子被反弹回来
原子核体积很小。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三)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画一画: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四)玻尔分层结构模型
(五)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电子云”模 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实的本质。
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不带电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锂 3 4 3
碳 6 6 6
钠 11 12 11
钾 19 20 19
铁 26 30 56
几种原子的构成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1、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所带正电荷数量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呈电中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
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1. 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明地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如图2.3-5所示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成 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有 个电子。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各层上的电子数
先排第一层,排满一层,由里向外再排下一层。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一般不超过8个。
3
1
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
探索活动
带负电
2.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2.3-6 所示,通过观察比较,就下列话题与同学进行文流讨论:钠原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处?钠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什么不同?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数相同,都是3层;
第一层、第二层的电子数相同。
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探索活动
氢1 氦3
锂3 铍4 硼5 碳6 氮7 氧8 氟9 氖10
钠11 镁12 铝13 硅14 磷15 硫16 氯17 氩18
写出表中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中数字为核电荷数。课后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探索活动
课堂小结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C
2.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A
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代表原子核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核电荷数由b决定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
4.高纯硼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为2
B. 硼原子的核外电子带正电
C. 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
D. 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