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科学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科学思维:用粒子模型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发生,会解释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一、升华和凝华1. 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 。2. 物质升华时要 热量,凝华时要 热量。人们常利用 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任务点一:升华和凝华探索活动:用金属勺盛一些干冰(固态 CO2),仔细观察干冰的变化,以及金属勺周围形成的白色物质。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与讨论:下列情境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还是凝华?请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事例。思考与讨论:在如图3.2-43所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情况。1.在足球世界杯中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所示,而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液化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均为吸热过程的是( )A.熔化、液化 B.凝华、汽化 C.升华、汽化 D.液化、凝固3.关于云、雾、霜的形成,正确的是( )A.云是水汽化的现象 B.雾是水的升华现象C.露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霜是水的凝固现象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了,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变小了主要是冰升华的原因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5.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6.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陆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8.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C.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冰的熔化,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固D.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水的凝固,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华9.如图甲,在玻璃试管中放入少许干冰,干冰吸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气体使气球体积变大;如图乙,试管外壁会结霜,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如图丙,把少许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中大量气泡是由 形成的,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大量白雾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 (填“水蒸气/小水滴”)。1.下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雾凇”的形成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河水结冰2.下列现象,能说明凝华放热的是( )A.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B.下雪时比化雪时暖和C.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D.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冻干”3.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大型舞台表演,常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干冰发生的变化和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升华和汽化 B.汽化和凝固C.升华和液化 D.汽化和凝华4.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很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空气凝华形成的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5.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6.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7.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B.乙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8.如图甲、乙、丙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其中图丙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科学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科学思维:用粒子模型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发生,会解释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一、升华和凝华1. 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2. 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任务点一:升华和凝华探索活动:用金属勺盛一些干冰(固态 CO2),仔细观察干冰的变化,以及金属勺周围形成的白色物质。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液态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固态的干冰吸热直接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干冰对勺子吸热使得勺子温度很低,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体变成了固体冰粒。思考与讨论:下列情境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还是凝华?请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事例。思考与讨论:在如图3.2-43所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情况。1.在足球世界杯中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所示,而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液化【答案】B【详解】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是固体泡沫直接升华为气态。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均为吸热过程的是( )A.熔化、液化 B.凝华、汽化 C.升华、汽化 D.液化、凝固【答案】C【详解】A.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D.液化需要放出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关于云、雾、霜的形成,正确的是A.云是水汽化的现象 B.雾是水的升华现象C.露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霜是水的凝固现象【答案】C【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则A错误;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则B错误;C.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则C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则D错误。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了,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变小了主要是冰升华的原因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答案】B【详解】A.“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B正确,D错误;C.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C错误。故选B。5.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B【详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答案】C【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详解】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汽,这是一种升华现象;金属蒸汽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升华和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了解。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陆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在空中形成雾,故A正确;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花草树叶等物体上,形成露水,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故C错误;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故D错误。故选A。8.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C.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冰的熔化,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固D.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水的凝固,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华【答案】B【详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低于0°C,使易拉罐中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如图甲,在玻璃试管中放入少许干冰,干冰吸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气体使气球体积变大;如图乙,试管外壁会结霜,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如图丙,把少许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中大量气泡是由 形成的,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大量白雾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 (填“水蒸气/小水滴”)。【答案】 升华 凝华 升华 二氧化碳 液化 小水滴【详解】[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吸热时将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从而将气球充满。[2]乙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凝华。[3][4]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发现在水中有大量的气泡,这个气泡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是干冰吸收热量发生升华现象变成的气体二氧化碳。[5][6]干冰发生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引起周围温度降低,这样会导致水面上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故水面上的白雾的成分是小水滴。1.下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雾凇”的形成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河水结冰【答案】B【详解】A.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故B符合题意;C.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物质由液体变为固体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2.下列现象,能说明凝华放热的是( )A.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B.下雪时比化雪时暖和C.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D.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冻干”【答案】B【详解】A.樟脑丸消失实质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项不符合题意;B.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所以下雪不感觉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收热量的,化雪时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感觉冷;故B项符合题意;C.舞台使用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雾气,造成烟雾缭绕的景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项不符合题意;3.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大型舞台表演,常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干冰发生的变化和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升华和汽化 B.汽化和凝固C.升华和液化 D.汽化和凝华【答案】C【详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极易升华成气态,干冰升华过程吸热,周围空气中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很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空气凝华形成的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答案】C【详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C。5.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答案】B【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详解】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故选B.6.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答案】B【详解】冰柱变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柱而凝华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附在了冰柱的外侧而形成的,故应选B.7.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B.乙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答案】A【详解】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碘的熔点是113.5℃,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碘锤升华效果更好,故A正确;B.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与沸点,还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故C错误;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甲图中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即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8.如图甲、乙、丙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其中图丙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答案】 气态 凝华 (3)【详解】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A. 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B. 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可看到有“白气”冒出,属于液化现象;C. 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三个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3.2 物态变化(第6课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3.2 物态变化(第6课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