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来中堂扶无笔记当第二章乡村和城镇高中·地理第二节城镇化/核心素养展示课程内容要求课程标准解读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1.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3.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息技术的应用4.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养成一城市区位状元笔记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城市具有多种职舱,基本功舱包拾居社会经济因素有住、生产、管理功能,等。特殊城市具有旅游、宗2.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赦、科技等特殊功能。(1)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析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是否平坦开阔。②: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降水、气温有何特征。③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④:判断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2)从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名师点拨①: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特殊职能往往成为或码头,或是否为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推断交通便利程度。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②:农业基础是否雄厚(能否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农产品)。名师点拨③:是否为行政中心;是否有国家政策影响等。城镇人口比重是指④」: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镇人⑤:根据该城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多少,判断科技是否口比重一城镇人口数发达。总人口数,城镇人口比⑥: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一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般城市不需考虑)。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②城镇化的意义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1.城镇化的含义: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为地区的过程。镇人口比重大146必修二衡水中学状元笔记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状元笔记(1)城镇人口增加。(1)城镇他不只是(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表现为城镇人口的增(3)城镇建设多,还表现在城镇用地3.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的比例。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1)促进增长。念的转变上。(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城镇化不仅是(3)改善环境。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中,还包推乡村地区变②世界城镇化进程为城镇地区,即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1,时间差异口域镇化,二是地域城发展发展国家镇化。城镇化进程示意图特点问题阶段新趋势类型城镇化水平状元笔记比较高,城城镇化发展的不同中心区表现后期镇人口比重出现逆城发达阶段,可以用城镇人口出衰落的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阶段的增长趋镇化现象国家迹象明。一般认为当城镇缓,甚至城镇人已比重化地重30%以下为初1以停滞期阶投,30%一70%为后期阶孩出现了劳动中期阶投,70%以上为们中阶段人口和产业力过剩、交后期阶投。出现了郊中期向城镇迅速通拥挤、住区城镇化发时问阶段聚集,城镇房紧张、环展化推进很快境恶化等现象名问题国城镇化水平问题较少,家初期较低、发展处于城镇化阶段较慢低水平时期2.地区差异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晚早(英国最早,自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起步时间国家独立较晚,原因工业化早工业化晚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目前速度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原因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口增长迅速备水来中学扶元笔记当参考答案高中·地理(4)①精确定位②求救信号4.(1)宜居的3.(1)地理数据分析(2)土地资源(2)①空间查询②动态监测受灾范围(3)历史和文化灾害损失二、1.(1)地域性(2)非物质必修二(3)景观第一章人口2.(1)人地和谐第一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3.(1)色调色彩一、1.(1)很不均匀(2)文化意识审美情趣(2)①北②200③500④东亚欧洲(3)价值西部⑤亚⑥印度第二节城镇化2.(1)①中、低②平原③河流一、1.资源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2)①东部②东亚科技旅游宗教军事二、1.(1)良好2.(1)①地形②气候2.(1)生活方式生活的水平生活质量③河流④自然资源最适宜(2)①交通运输②农业基础(2)社会经济③政治与政策④旅游(3)①发展中②公平⑤科技⑥宗教③人地可持续发展二、1.城镇第二节人口迁移2.(3)用地规模扩大一、2.跨越国界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1)迁入迁出4.(1)区域经济二、1.灾害低多战争移民(3)城乡居住2.(1)生产方向土地生态五、1.(1)地理信息(2)卫星导航(2)经济青年2.数据图层三、1.欧洲西欧集团发展中外籍工人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2.(1)战乱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农村城镇一、1.自然生产力(3)户籍管理制度有组织经济发达2.季节性周期性城镇二、2.(1)生产规模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光热水分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保鲜市场一、1.(1)农业经济周围3.(1)农副产品(2)①农业居住(2)高品质②公共服务设施住宅(3)传统地域2.(1)非农业经济(4)农业机械化(2)①功能区②无③内部空间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1)地租住宅政策一、1.(1)劳动力(2)①混杂分布②降低成本2.(1)利润最高原料原料产品市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地理答案_4.pdf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PDF版)【衡水中心状元笔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