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读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结构及特点。
2.能根据命题写作简短的演讲稿,培养对演讲及语言表达的兴趣,鼓励参与者充满自信,乐观地对待生活。
◎重点:明确写作演讲稿的要求,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地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感染力。
【自学互查】
  1.明特点。
演讲词具有哪些特点
  2.定结构。
演讲词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哪几部分
  3.要注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总结一下写作演讲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
任务驱动一 聆听故事,巧写开头。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明显的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聆听一则故事:复旦大学举办了一次“青年与祖国”演讲比赛。出于诸多原因,虽然已有五六名同学演讲过了,可会场始终嘈杂。这时,第七名演讲的同学上台,他只讲了个开场白,就立即扭转了混乱的局面。他一开始就响亮地说:“我想提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字概括祖国与青年的关系 ”台下的同学们立即被他这种开头方式吸引住了,喧闹的会场随即安静下来。接着他自己提出了设想的答案:“可能有人会说‘希望’。”话刚一出口,坐在前排的几名同学当即指出:“不对,‘希望’是两个字,你不是说一个字吗 ”其实这是第七名演讲的同学故意设置的圈套,意图是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演讲上来,跟着他的思路走。于是他赶紧接着那几名同学的反问补了一句:“你们说得对,‘希望’这个词的意思是对的,可惜用了两个字。”然后他就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可以用‘根’这个字来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根。”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写演讲稿的开头
  写演讲稿开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提出主题。这种开头是一开讲就进入正题,直接提出演讲的中心
2.介绍情况,说明根由。这种开头可以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释题式、悬念式、警策式、幽默式、双关式、抒情式等。
任务驱动二 直击主体,巧妙安排。
  写演讲稿的主体部分时,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任务驱动三 打造结尾,余音绕梁。
  一篇成功的演讲稿应该怎样结尾
  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者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者以号召性、 鼓动性的话语收束全篇,或者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语结尾,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任务驱动四 创设情境,动情成文。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只小船正在航行,虽然险阻重重,但这只小船却勇敢地前进着,因为它已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它有信心能战胜前进路途中的种种风暴。
请围绕“自信”这一话题,写一个演讲小片段。
参考答案
自学互查
1.演讲者以声音、身体动作来表达,听众用耳听、眼看来接受,这就决定了演讲词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和环境场合。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方法。
(2)鲜明性。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通俗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的活动,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晓畅地表达。
(4)鼓动性。要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
2.
结构 特点
称谓 先外后内
开端 开门见山/设问提要/引用名言警句/以故事、新闻、历史做引子
正文/主体 从多方面/角度阐释讲题
结尾 总结要点/赞扬勉励/感谢祝颂
3.(1)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演讲的对象——听众: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好,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和教育的目的。
(2)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一篇好的演讲稿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3)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就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
任务驱动一
示例:提出问题,发人深思。聪明的提问是智慧的标志,是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演讲者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触发听众神经元的亢奋,能够迅速唤起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的兴趣,引起听众深思,自然地激发听众的参与意识,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两者的思想感情得以迅速沟通。同时提问能加深听众对问题的记忆和理解。这是写演讲稿最常用的开头方法。
任务驱动二
(1)层次分明
层次是指演讲稿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着演讲者展开思路的步骤,也反映了演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演讲稿结构的层次是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材料加以选取和组合而形成的。由于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的活动,所以演讲稿的结构层次是听众无法凭借视觉加以把握的,而听觉对层次的把握又受限于演讲的时间。所以,根据听众以听觉把握层次的特点,显示演讲稿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就是在演讲中树立明显的有声语言标志,以此适时刺激听众的听觉,从而获得层次清晰的效果。演讲者在演讲中反复设问,并根据设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能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此外,演讲稿用过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词语来区别层次,也是使层次清晰的有效方法。
(2)节奏轻快
节奏是指演讲内容在结构安排上表现出的张弛起伏。
演讲稿结构的节奏,主要是通过演讲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演讲内容的变换,是在一个主题思想所统领的内容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逸事等内容,以便使听众的注意力既保持高度集中而又不因为高度集中而产生兴奋性抑制。优秀的演说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擅长这种方法。
演讲稿结构的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平铺直叙,呆板沉滞,固然会使听众听觉疲劳,而内容变换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所以,插入的内容应该为实现演讲意图服务,而节奏的频率也应该根据听众的心理特征来决定。
(3)衔接自然
衔接是指把演讲中的各部分内容层次联结起来,使之具有整体感。由于演讲需要适时地变换演讲内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讲稿的结构显得零散。衔接是对结构松紧、疏密的一种弥补,它使演讲的各部分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有助于演讲主题的深入人心。
演讲稿结构衔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过渡段或过渡句。
任务驱动三
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演讲全文做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或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驱动四
扬起自信的风帆
回首往事,每一幕成功的回忆,都曾给予我们几分欣慰、鼓舞。往事如风,成功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印迹。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品尝过成功的果实。我想问问:“你们走向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我想,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自信。
自信不是自负,不是骄傲,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是千千万万失败的结晶, 我想,这句话是对自信的人说的。如果一个人被挫折的浪花击倒就一蹶不振,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自信是成功的缩影。
我也曾有过击起自信浪花的经历,那是刚进初中的事……
那时,我还比较自信,认为自己是比较优秀的,因为我的成绩还算不错,可这种思想没过多久就烟消云散了。班上人才济济,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我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但无济于事,班上的尖子生总比我想得更多、更好。此时的我已有些气馁,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还是竭尽全力去拼搏,希望能迎头赶上。初一整个学年过去了,我的成绩似乎毫无进展。
总结了经验,越来越自信的我,迎接着初二的挑战。半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也只有一些进步。漫长的后半学期也已经过去,但我的自信犹在,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的成功让我有了成就感。
自信如一剂良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见效的,只有长期服用,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