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摇篮曲教学内容:歌曲《摇篮曲》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二乐句、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够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音乐的美,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强对音乐的了解。设计理念:1.以配乐诗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聆听,从听觉上感知摇篮曲轻柔、舒缓、平稳的风格特点。2.利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歌曲时,先从歌词入手并注重应到学生声音、速度、力度的处理,有利于理解感受歌曲的歌词美、节奏美。3.通过找相同、相识的的乐句,提高学生分析和学习乐曲的能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歌曲演唱难点。4.运用拓展延伸的情感教学,渗透人文主题——母爱教学目标: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声音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的演唱歌曲。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宣璐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美、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不同魅力。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唐诗《游子吟》。古诗配乐。二、授新课1.感受歌曲的意境。2.故事导入3.出示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意境,(1)熟悉歌词内容(2)指导用甜美的音色、轻柔的声音、缓慢的速度读歌词。(3)体验歌词节奏特点。3.聆听歌曲,体验歌曲旋律美。(1)出示曲谱,初步聆听体验。(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音色上有什么特点?(3)学习4\4拍号,感知强弱变化。4.学习歌曲,唱准节奏和音高(1)听歌曲范唱,说说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找出相同和不同的乐句。(2)跟琴默唱歌曲,说说自己唱的不准确的地方。(3)教师反复教唱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解决难点。(4)师生接唱分乐句演唱歌曲(5)学生完整演唱全曲、5.结束故事三、拓展延伸1.欣赏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2. 说说摇篮曲在速度、力度、演唱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四、小结:情感升华复习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