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为有不为1.准确理解文章中 “有为” 与 “有不为” 的含义。2.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尝试概括文章的论点,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在生活中哪些事情应该有所为,哪些事情不可为。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原则的人。诉诸(sù zhū):求之于,求助于。指采取某种方法解决事端、矛盾等。贰(èr)臣:在前朝做官,投降后一朝仍然做官的人。贰,不专一、变节。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得逞(chěng):(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制裁(cái):用强力管束并惩处。毅(yì)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千里之堤(dī),溃(kuì)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浪子回头:不务正业、游荡玩乐的人改邪归正,悔过自新。【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大家先通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同时,思考文章的标题 “有为有不为” 是什么意思。班级以 “道德抉择与人生之路”为主题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将以《有为有不为》这篇文章为指导,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实践和反思。同学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 “道德探索团队”。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季羡林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以其对人生、对自然、对文化的深刻感悟而深受读者喜爱。【合作探究】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各小组仔细阅读文本,找出作者在文中对“有为”和“不为”的具体定义,并结合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阐释。2.分析文中列举的小善小恶与大善大恶的例子,总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参考答案】1.“有为”的定义:“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和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有为”。“有为”是为了国家、人民和人类的利益而积极行动。“不为”的定义:“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凡是对国家有害、对人民有害、对人类发展和前途有害的事情,就是“不为”,就是绝对不做的事情。“不为”是拒绝做有害的事情。2.小善小恶的特点和区别:小善小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例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小善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小恶则反映出在一些小事上的自私和冷漠。大善大恶的特点和区别:大善大恶在历史上或重大事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影响范围广泛且深远。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这是大善,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激励着后人的爱国热情。而一些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如贪污腐败、卖国求荣等则是大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危害。赏读写作手法,初步了解论证思路 小组成员再次精读课文,共同找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针对每种论证方法,选取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论证“有为有不为” 观点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文中举了文天祥不做贰臣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大善”“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比论证:文中通过公共汽车上让座与不让座的小善小恶的对比,以及文天祥的大善与贪污者的大恶的对比,突出了“有为有不为”的重要性。引用论证:文章第3段引用俗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出 “小善小恶” 的话题,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感悟中心主旨,实现思想升华 请小组成员联系生活实际,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探讨 “有为有不为”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的践行方法。【参考答案】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强调人们要明确 “有为” 和 “不为” 的界限,在生活中积极做对国家、人民和人类发展有利的事情,坚决不做有害的事情。作者通过对 “有为有不为” 的内涵阐述、举例论证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 “有为有不为” 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例如,文中提到 “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这句话明确了 “有为” 的标准,即要以国家、人民和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行动。反之,凡是对国家有害、对人民有害、对人类发展和前途有害的事情,就是“不为” ,强调了坚决不做有害之事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及践行方法:①个人成长角度:现实意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为有不为”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明确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是 “有为”;而不应该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是 “不为”。践行方法: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明确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在学习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勤奋刻苦,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当面临诱惑时,要学会自我约束,坚守道德底线。②社会发展角度: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贡献,“有为有不为” 可以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进步的社会环境。例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是 “有为”,而破坏公共设施、乱扔垃圾等则是 “不为”。践行方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环保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倡导文明行为,反对不文明现象。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③人际关系角度:现实意义:在人际关系中,“有为有不为” 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例如,真诚对待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 “有为”,而欺骗他人、背后说他人坏话等则是 “不为”。践行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处理,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当他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要远离那些不良的人际关系,避免被负面因素影响。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逐段阅读课文,标记出与 “有为”“不为” 定义相关的语句。然后共同讨论,结合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对于小善小恶与大善大恶的例子,小组成员分别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