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主题二 任务五《学习探究新工具》课件+素材-【桂科版2025】《信息科技》八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主题二 任务五《学习探究新工具》课件+素材-【桂科版2025】《信息科技》八下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主题二 任务五
学习探究新工具
(桂科2025版)八年级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活动目标
5
练习提升
7
拓展延伸
2
新知导入
4
新知讲解
6
开拓视野
活动日志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设计弱势群体物联网应用时,考虑数据安全与伦理,如语音避障系统的密码防护与数据脱敏处理。
会用mPython编写传感器代码,利用平台生成图表,提出数据异常报警等优化方案。
能将实验分解为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模块,理解传感器校准与阈值判断逻辑,完善物联网系统流程图。
能通过实验案例识别物联网数据的价值,如用传感器替代人工记录;关注气象数据对比及设备漏洞可能导致的隐私泄露风险。
02
新知导入
在我看来,计算机计算机依靠传感器来接收外界的信息。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一样,传感器可以感知光、声音、温度、压力等各种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例如,摄像头就是一种图像传感器,它可以将外界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让计算机能够处理和分析。编码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世界。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上,老师利用距离传感器帮助同学们理解距离、半径、直径等概念;物理课上老师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帮助同学们加深对速度的理解。物联网技术让许多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为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
02
新知导入
传统测重力实验有什么不足?
人工加砝码时要同时看测力计刻度,容易读数不准或记录错数据。
02
新知导入
思考
物联网对实验数据存储有什么帮助?
在我看来,计算机计算机依靠传感器来接收外界的信息。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一样,传感器可以感知光、声音、温度、压力等各种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例如,摄像头就是一种图像传感器,它可以将外界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让计算机能够处理和分析。编码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世界。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前手写表格可能弄丢或抄错,现在数据直接存在云端,随时用电脑或手机调取分析,还能分享给同学一起讨论,实验效率提高了。
02
新知导入
在我看来,计算机计算机依靠传感器来接收外界的信息。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一样,传感器可以感知光、声音、温度、压力等各种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例如,摄像头就是一种图像传感器,它可以将外界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让计算机能够处理和分析。编码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世界。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测重力实验中人工读数的误差,在力传感器自动上传数据并生成线性图表的系统中被显著降低。
物联网平台的云端存储功能,让实验数据可随时调取分析,避免了手写表格丢失或抄错的风险。
02
新知导入
讨论
三人一组进行交谈,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你在学习上曾经遇到过哪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内容。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展开讨论,看看它们能否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
03
新知讲解
小组成员问题记录:
小明:数学课上的“速度-时间图像”看不懂,总想不通为什么曲线是那样画的。小红:生物课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不稳定,自己每天手动记录总出错。小刚:地理课的“气候类型”死记硬背,搞不清真实数据怎么对应。
讨论解决思路(物联网技术):小明的问题:用物联网测速小车,自动生成速度变化曲线图。小红的问题:用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监控种子,平台自动记录发芽天数、环境数据,省去手写表格。小刚的问题:用物联网气象站对比不同地区温湿度数据(比如海南和内蒙古),直接看平台图表区分气候类型。
思考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一个科学实验,实验者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否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这一探究实验呢?请你思考以下问题:
03
新知讲解
思考
1.该科学实验涉及哪些实验量?哪些实验量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得?
03
新知讲解
需要测量的量:质量(用砝码)、重力大小(用传感器测)。
物联网能直接获取的量:重力大小(通过力传感器自动测量)、时间(数据上传时间自动记录)。
例子:传统实验要一边加砝码一边盯着测力计读数,手忙脚乱;用物联网的话,加砝码后数据自动生成曲线图,还能标出哪次测量可能有问题,超省心!
思考
2.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有哪些优势?
03
新知讲解
自动记录数据:传感器测完重力直接传到电脑或手机,不用手写表格,避免抄错。
实时看结果:比如加一个砝码,图表立刻显示重力变化,能马上发现“质量越大,重力越大的规律”。
数据存云端:实验后随时登录平台查看,还能分享给同学一起分析。
减少人为误差:传感器比弹簧测力计更精准,不会因“看刻度不准”出错。
探究
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完成以下任务。
03
新知讲解
探究
1.需求分析及功能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利用该系统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以及分析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分析各个环节的功能需求及用到的实验设备、平台,并填写在横线上,完成图2-5-1。
03
新知讲解
探究
采集数据环节:通过 重力传感器 采集数据
传输与存储环节:将获取的数据发送并存储在 云 平台上
分析处理数据环节:利用 云 平台上的数据,分析 线性关系
03
新知讲解
探究
2.算法分析及流程图完善。将图2-5-2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合适的图形在右边绘制出完整的流程图。
03
新知讲解
探究
开始
设置网络及物联网络服务平台
获取 传感器 数据
上传数据到 云 平台
数据 是否在阈值区间
结束
03
新知讲解
小贴士
力传感器是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I2C通信类设备(见图2-5-3)。力传感器中间按钮为置零按钮,测量数据前需按下置零按钮进行校准。测量时,需要将物体水平放置在圆盘上。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模拟搭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系统。
1.硬件清单:主控板x1、力传感器x1、4Pin线x1、Type-C数据线x1、砝码多个带有热点功能的计算机x1。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2.连接设备。用4Pin线将主控板和相关传感器连接起来(见图2-5-4),并通过Type-C数据线接入计算机。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3.程序编写。
(1)进入物联网服务平台,添加项目及设备,完成各项配置。
(2)打开mPython软件,添加网络应用,编写程序。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①将重力测量值显示在OLED屏上,代码如图2-5-5所示。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②发送数据至物联网服务平台,完整代码如图2-5-6所示。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4.程序测试。
①运行程序,查看结果,如图2-5-7所示。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②逐级增加砝码,将显示屏上的数据记录在表2-5-1中。
03
新知讲解
实验次数 1 2 3 4 ......
质量m/kg 0.1 0.5 1 2 ......
重力G/N 1.02
表2-5-1
做中学
5.分析处理数据从物联网服务平台生成的可视化图表(见图2-5-8 )可知,当质量逐渐增加时,重力一段一段地变大。
03
新知讲解
做中学
6.实验结论。综上可知: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但实验中因传感器或设备反应延迟,重力显示为阶段性增大(质量增加时,重力先变大,停一会儿,再继续变大)。这说明重力大小确实与质量有关,但测量设备可能存在微小误差。
03
新知讲解
讨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你能否总结出相关的操作步骤或方法?谈谈你对“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支持学习探究活动的新型工具”的理解。
03
新知讲解
操作步骤:①连设备(传感器+主控板+电脑)→ ②绑设备(物联网平台配置)→ ③写代码测重力并传数据 → ④加砝码看图表 → ⑤分析“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物联网技术的作用:能自动记录数据、生成曲线图(比如“重力一段段变大”),还能用手机远程看实验,像给科学课装了个“智能小助手”,让学习更省事、更有趣!
任务拓展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哪些科学实验中呢?请选择其中一个,提出你的实践思路。
03
新知讲解
选主题:挑个你关心的,如家里植物或房间温度。
找设备:找个能测数据的小物联网设备。
连设备:把设备连手机或电脑,看实时数据。
观数据:看数据变化,想它意味着什么。
得结论:根据数据,简单说出你的发现。分享它:告诉家人朋友你的发现。
物联网技术像小魔法,让东西能“说话”。用它来探究,就像有个小助手帮你“看”。看看数据,学学新东西,学习更好玩。
小结
03
新知讲解
拓展
在我们温馨的社会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值得被关怀与呵护,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的弱势群体。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款物联网创意应用,以科技之光点亮他们的日常。例如:针对肢体行动不便的群体,可以设计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为便利视障人士安全出行,可以设计语音避障系统……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物联网数据安全挑战
设备漏洞:
智能设备存在安全缺陷时,可能被远程操控泄露信息。
数据拦截:
传输中的物联网数据可能被黑客中途窃取或篡改。
04
拓展延伸
物联网数据安全挑战
密码风险:
简单密码易被破解,导致设备控制权丢失。
隐私泄露:
联网设备可能收集家庭作息等敏感数据并外泄。
04
拓展延伸
物联网数据安全挑战
网络攻击:
黑客攻击可能让城市物联网系统(如电网)瘫痪。
数据倒卖:
部分企业非法交易用户数据牟利,侵犯个人权益。
07
活动日志
活动日志 班级:XX 姓名:XX
活动名称 学习探究新工具
活动环节 1 了解实验原理 口 2 掌握实验需求与流程 口 (在对应环节画V)
活动完成内容 模拟搭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系统
活动完成度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00%)
活动小结 问题与反思:语法错误、编辑错误。
改进的方法:加强对科学实践方法的理解。
08
板书设计
学习探究新工具
1.进行新知引入
2.了解实验原理
3.掌握实验需求与流程
4.完成课堂练习
5.进行知识拓展
09
课后作业
01
根据本课内容,绘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系统的流程图。
09
课后作业
02
学完本节课,和同学们讨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
09
课后作业
1、小红在生物课的“种子发芽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如何解决?( )
A. 用测速小车记录生长速度 B. 用摄像头手动拍摄发芽过程 C. 用温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自动记录数据
D. 用地理气象站调整温度
2、在“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中,物联网技术无法直接测量的量是?( )
A. 重力大小 B. 数据上传时间 C. 物体质量 D. 环境温度
3、物联网技术相比传统实验的优势不包括以下哪项?( )
A. 自动生成数据图表 B. 需要手动记录所有数据 C. 实时查看实验结果 D. 减少人为读数误差
4、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小刚解决地理课“气候类型”问题的方案是?( )
A. 用测速小车对比两地速度 B. 用摄像头拍摄气候图片 C. 手动记录温度变化 D. 用物联网气象站对比温湿度数据
C
C
B
D
09
课后作业
6、请简述物联网技术在“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中的操作步骤。
7、使用力传感器前需要按下置零按钮校准。( )
8、物联网实验数据只能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中。( )
9、重力实验中,传感器显示重力“阶段性增大”说明实验结论错误。( )
操作步骤为:①连接传感器、主控板和电脑;②在物联网平台绑定设备并配置参数;③编写程序测量重力并上传数据;④逐步增加砝码,观察实时生成的数据图表;⑤分析图表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物联网技术通过自动记录和实时显示数据,使实验更高效、直观。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