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8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动物的鼻子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前三课已经学习了认识动物、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耳朵,本课又聚焦到动物鼻子这一主题,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学生认识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键部分,为后续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等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对不同动物鼻子外形特征、功能及与生存环境关系的探究,帮助学生构建起动物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相互关联的科学认知框架。2.学习者分析 本课面向一年级学生,学生对动物的鼻子已有初步观察经验(如常见宠物狗的嗅觉、大象的长鼻子),但对不同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骆驼过滤风沙、鲨鱼感知水流)缺乏系统认知。学生能通过图片或视频直观感受动物鼻子的外形特点,但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一抽象概念理解较浅,需结合生活实例(如“鼻子像吸管”“鼻孔会闭合”)进行类比引导。部分学生可能误认为所有动物鼻子功能相同(如仅用于呼吸),需通过教学纠正认知。教学中需注重趣味性,并简化专业术语(如“鼻甲骨”“瓣膜”),用儿童化语言(如“小门帘”“长吸管”)降低理解难度。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鼻子的外形特征及功能,认识到动物鼻子是重要的感知器官。 科学思维:理解动物鼻子的功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动物鼻子特征对其生存的意义。 探究实践:能尝试设计简易实验探究动物鼻子的感知功能;能用简单语言或绘图记录探究结果。 态度责任:激发对动物身体奥秘的探究兴趣,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动物鼻子的特点,了解动物鼻子能感知环境的功能。 难点:理解动物鼻子的特征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评价情况知道动物能用鼻子感知环境。☆☆☆能描述动物鼻子的特点。☆☆☆能发现动物鼻子的某些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乐于探究动物鼻子感知环境的现象。☆☆☆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小狗在路边嗅来嗅去的视频,提问:“小朋友们,小狗在做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鼻子的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 —— 动物的鼻子。学生活动1 1.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如 “小狗在找吃的”“它在用鼻子闻味道” 等。 2.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本节课关于动物鼻子的学习情境。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小狗嗅闻的视频,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天然好奇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动物鼻子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环节二:了解狗的鼻子教师活动2 提问互动:以轻松的口吻询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狗用鼻子可以做哪些事情吗?”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示搜救犬执行任务、警犬缉毒等相关图片或视频,适时讲解狗的鼻子属于嗅觉器官,能辨别多种气味,帮助学生理解狗鼻子在这些场景中的作用。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狗鼻子的特点对它自身生存和帮助人类的意义,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狗鼻子是其感知环境、生存和协助人类的重要工具。学生活动2 积极参与提问互动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踊跃回答问题,如“狗可以闻出主人的味道”“能找到丢失的东西”等。 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直观感受狗鼻子的强大功能。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共同探讨狗鼻子的重要性。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学生熟悉的动物 —— 狗,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提问、讲解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狗鼻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动物鼻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环节三:其他动物的鼻子教师活动3 1.问题引导:提出“除了小狗,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呢?”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观察活动:为每组学生分发骆驼、鸭子、食蚁兽、鱼等动物的图片或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它们鼻子的形状、位置等特征,同时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出示图片: 师: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那里经常刮大风、卷起沙子。如果沙子钻进鼻子会很难受!看,骆驼的鼻子像装了“小门帘”(用手指模拟鼻翼开合)。风沙来了,骆驼会“啪嗒”一下关上“门帘”(做闭鼻动作),沙子就被挡在外面啦! 师:骆驼鼻子还能当“雷达”!它能闻到几公里外的水源和绿洲(用夸张手势比画距离)。如果在沙漠迷路,骆驼会带着人们找到水,是不是像“导航仪”呀? 播放视频《骆驼的鼻子结构》 出示图片: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鸭子总爱把头伸进水里找食物,但它们的鼻子却不会进水?猜猜看,它们的鼻子有什么秘密呢? 老师 :原来,鸭子的鼻子藏着一个“防水小机关”!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展示鸭子头部特写图: 师:鸭子的鼻孔长在扁扁的嘴巴上方,像两个小圆孔。当它们潜水时,鼻孔会“啪”一下关上(用手指模仿闭合动作),就像给鼻子装了一扇小门,水就进不去啦! 师 :鸭子在水面游动时,鼻孔会打开呼吸。它们的鼻子还能过滤脏东西,让空气更干净! 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森林侦探”!它有一个长鼻子,专门寻找藏在树干里的美味。猜猜它是谁? 出示食蚁兽图片: 师 :答对啦!它就是食蚁兽!它的鼻子像一根神奇的探针,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师:食蚁兽的鼻子能闻到地下30厘米深的蚂蚁味道!就像随身带着“蚂蚁GPS”。 播放视频《食蚁兽》 出示图片: 提问:鱼的鼻孔像个“U”形通道,水是怎样进出的 师: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吧。 (1)实验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一个模拟鱼鼻子“U”形管的透明塑料模型、蓝色食用色素调配的有色水、滴管、小水槽。 (2)实验示范:教师先进行示范,用滴管吸取有色水,从“U”形管的一端缓慢滴入,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水在“U”形管中的流动方向和路径,以及水从另一端流出的现象。 (3)实验指导: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水进出“U”形管与鱼感知水中气味的联系,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实验讲解:实验结束后,向学生解释鱼鼻子(鼻孔)的“U”形结构使得水能够从前孔流入,经过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再从后孔流出,鱼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嗅水中的气味,从而感知环境中的食物、天敌等信息。 4.播放视频,进一步理解鱼的鼻子的特点。 5.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骆驼、鸭子、食蚁兽等动物鼻子的特点对它们在各自环境中生存的作用,适时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鼻子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学生活动3 听到问题后,认真思考其他动物鼻子感知环境的方式,产生探索的兴趣。 分组观察动物图片或模型,仔细记录动物鼻子的形状、位置等特征。 观看视频 实验探究: 认真观看老师的实验示范,观察水在 “U” 形管中的流动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 食蚁兽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水进出 “U” 形管与鱼感知气味的联系,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认真倾听老师的实验讲解和资料分享,理解鱼用鼻子感知环境的原理。 参与拓展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如骆驼长管状鼻子有利于在沙漠中感知水源方向,鸭子鼻孔小且在嘴巴上方能防止水进入等,与同学共同探讨动物鼻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观察活动、实验探究、资料分享和拓展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不同动物鼻子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实验环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鱼鼻子的特殊构造和功能,拓展讨论则帮助学生建立动物鼻子特征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深化对动物适应性的认识。环节五:反思评价,总结与拓展教师活动5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动物鼻子的功能(如感知气味、寻找食物、辨别方向等)以及不同动物鼻子的特点(形状、位置等),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强调动物鼻子是动物感知环境、生存的重要器官,进行情感教育,呼吁学生要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动物身体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生活动5 跟随老师的引导,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动物鼻子相关知识的记忆。 认真倾听老师的情感教育内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在老师的鼓励下,对探索动物身体奥秘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活动意图说明:拓展环节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索的持续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身体奥秘的探究兴趣。7.板书设计 动物的鼻子 外形特征: 形状:长管状(骆驼)、小孔状(鸭子)、“U”形(鱼)等 位置:头部下方(骆驼)、嘴巴上方(鸭子)、头部两侧(鱼)等 功能本领: 感知气味(狗、鱼等) 寻找水源(骆驼) 防止水进入(鸭子)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哪种动物的鼻子能像吸管一样伸进蚂蚁洞? ( ) A. 大象 B. 食蚁兽 C. 鲨鱼 2.狗的鼻子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 ( ) A. 喷水 B. 闻气味 C. 卷树叶 3.骆驼的鼻孔在沙漠里有什么特殊功能? ( ) A. 过滤风沙 B. 发出叫声 C. 捕捉昆虫 二、判断题 1. 大象的鼻子只能用来喝水,不能卷东西。( ) 2.狗的鼻子非常灵敏,能闻到很远地方的气味。。( ) 3.食蚁兽的鼻子又细又长,像一根探针,专门探测蚂蚁洞。。( ) 4.所有动物的鼻子都长在嘴巴上方。(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二、判断题 1.× 2.√ 3.√ 4.× 作业布置:回家后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更多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或有趣的现象,如大象鼻子除了呼吸和闻气味,还能用来卷东西;猪的鼻子善于拱土寻找食物等。鼓励学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