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三)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如图所示为酶作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为酶B.b为底物C.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D.体现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2.如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条件分别是(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热 自然条件B.加热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C.加热 FeCl3催化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D.自然条件 加热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3.已知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分别催化相应蛋白质发生磷酸化(活化)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发生去磷酸(失活)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N不是表示含氮(N)的碱基B.图中两种酶都能降低相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图示两种酶可视为蛋白质活性的分子开关D.该图表示的生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4.(2024·宿迁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甲的含量和消耗量都很大B.甲和乙可相互转化,属可逆反应C.丙可作为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5.(2024·连云港高一期末)ATP是腺苷三磷酸的简称。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磷酐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转移的基团是磷酰基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ADP与ATP的转化很快C.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唯一直接能源物质D.许多的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许多的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6.如图表示与ATP相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表示ADP,与ATP相比少了一个磷酸基团B.b表示腺苷,是ATP中“A”代表的含义C.c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d表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7.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催化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A.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8.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9.(2023·江苏,12)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B.若连续多次重复画滤液细线可累积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现色素带重叠C.该实验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D.用红色苋菜叶进行实验可得到5条色素带,花青素位于叶绿素a、b之间10.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B.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D.试剂X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11.(2023·宿迁高一期末)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pH变色范围:5.2(黄色)~6.8(紫色)]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溶液pH减小C.图中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D.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1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如图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B.停止光照,叶绿体中ATP和NADPH含量下降C.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膜到叶绿体基质D.植物在暗处可大量合成(CH2O)13.(2023·泰州中学高一期末)在100米决赛冲刺过程中,运动员剧烈运动使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耗氧量约为安静时的10~20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线粒体直接分解葡萄糖供能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积累大量的ATP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14.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相同的B.一般认为,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酶的量却不多,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C3的还原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5.(2024·盐城中学高一月考)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发现,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如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有O2放出,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B.在此过程中,H2O分解产生O2的同时,还生成了NADPHC.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都直接需要光照16.(2023·连云港高一期末)如图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2系列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B.若消耗等量葡萄糖,释放的能量2明显少于能量1C.酶3催化途径要在无氧条件下发生D.酶3催化过程中需要酶1催化产物参与17.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细胞呼吸C.如果S1+S3+S5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18.(2023·镇江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在25 ℃、pH=7的条件下,向2 mL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某一条件,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减小,b值增大B.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C.温度为37 ℃时,a值不变,b值减小D.H2O2量增加为4 mL时,a值增大,b值减小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9.(12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过程如表所示:组别 1 2 3 4 5 6 7 8①设置水浴锅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图1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图2是40 ℃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时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该实验中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它发挥催化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图1实验结果不变,则步骤④中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3)若适当降低温度,请在图2坐标中用虚线画出该试管中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__________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单选)。A.酶A在20 ℃条件时活性较高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C.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D.大于50 ℃条件时,酶A失活20.(12分)(2024·盐城高一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来自________。(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产生的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阶段形成的,此过程的总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2分)(2023·无锡高一期末)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关系和CO2的转移方向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1中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________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5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__________。(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图1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b点将向________移动。(5)图1曲线中a、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图2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a点和c点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图1可知,在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22.(12分)(2023·无锡高一检测)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密闭容器中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密闭的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经消毒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并放置到20 ℃恒温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3)乙装置用来测定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的变化,则乙装置锥形瓶的小烧杯内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右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左移动量)为Y,则装置中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________。(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对甲装置引起的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丙装置锥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甲装置完全相同。23.(12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以测定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h-1) 0.5 0.75 1 2.3 3 3.5①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细胞结构)被固定,而黑暗条件下CO2由__________(细胞结构)释放。②温度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③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用CO2的质量表示)为__________ mg。(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__________装置,该装置的容器中应放入__________植物。(3)利用(2)中改造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白炽灯先关闭,然后打开且光照强度逐渐由弱变强,在此过程中,毛细刻度管中的液滴的移动状况为:液滴先向______移动,逐渐减慢至停止,停止时光合作用______(填“>”“=”或“<”)细胞呼吸,之后液滴向______移动。答案精析1.C 2.D3.D [NTP中,N代表碱基和核糖,其中碱基是A、U、C、G之中的任何一种,TP代表三磷酸,所以是四种三磷酸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A正确;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图中两种酶都能降低相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图中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4.D5.C [ATP中的“~”表示磷酐键,其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转移的基团是磷酰基,A正确;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正确。]6.D [a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比ATP少了三个磷酸基团,A错误;b表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TP中“A”的含义是腺苷,B错误;c表示ATP失去一个磷酸基团的产物——ADP,而非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7.D [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则抑制ATP的水解,影响所有吸能反应,D符合题意。]8.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D错误。]9.B10.C [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A错误;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出来,仍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B错误;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CO2)的部位是不同的,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C正确;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检测CO2,用于检测CO2的试剂X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D错误。]11.D [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A正确;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B正确;经过黑暗处理后,由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导致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再经过30分钟光照处理后,溴甲酚紫指示剂又变为紫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确;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D错误。]12.D [在暗处,由于没有光照,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导致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CH2O)减少,D错误。]13.B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A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正确;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高,C错误;无氧呼吸时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合成的ATP少于有氧呼吸,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少于安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生成ATP的量,D错误。]14.D15.ABC [根据题意可知,H2O在光下分解产生O2的同时生成了氢,与氢受体(如NADP+)结合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B正确;希尔实验中在没有加入CO2的情况下生成了O2,说明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C正确;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需要有光照,暗反应有无光照都可发生,D错误。]16.AB [图中酶1和酶2催化途径属于有氧呼吸,其中酶2系列催化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并且释放的能量2明显多于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1。]17.AB [如果S1+S3+S518.ABD19.(1)蛋白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延长 (3)如图所示(4)30~50 (5)C解析 (2)因为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预设的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因此为保持图1实验结果不变,则步骤④中保温时间应延长。(3)若降低温度,则酶A活性降低,相同时间内与40 ℃比较,淀粉的剩余量较多,曲线图见答案。(4)酶B在40 ℃条件时淀粉剩余量较少,所以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但不能确定该温度就是最适温度,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应在该温度两侧的邻近温度范围内设置更多的温度梯度,分别测量淀粉的分解情况,即在30~50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0.(1)光反应 光能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有氧呼吸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有氧呼吸)第二 (有氧呼吸)第三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1.(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膜 (3)36 下降 (4)左 (5)乙 丁 (6)大于解析 (3)由题图可知,8 klx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2 CO2 mg/(100 cm2叶·小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为6 CO2 mg/(100 cm2叶·小时),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2×10-6×14=36(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CO2固定形成C3的速率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由于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ATP和NADPH,因此C3的还原速率下降,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下降。(4)30 ℃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温度降低到25 ℃,该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下降,所以在较弱的光下,光合作用就可以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即b点将向左移动。(5)由图1可知,a点只有细胞呼吸,c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对应的图分别为乙(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丁(叶绿体吸收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6)b点是光的补偿点,对于叶片来说,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叶片包括叶肉细胞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22.(1)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2)O2 (3)同体积的清水 (4)X∶3Y (5)与甲装置等量的经消毒的死种子 与甲装置等量的NaOH溶液23.(1)①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 ②增加 ③34.8(2)NaHCO3溶液(CO2缓冲液) 对照 死亡的 (3)左 = 右解析 (1)①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被C5固定,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细胞呼吸,CO2由线粒体基质释放。②表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积累量,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即总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25 ℃、30 ℃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3.7+2.3=6(mg·h-1)、3.5+3=6.5(mg·h-1),所以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③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用CO2的质量表示)为3.7×15-2.3×(24-15)=34.8(mg)。(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CO2,因此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应为植物提供充足的CO2,应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CO2缓冲液),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中应放入死亡的植物,以检测无关变量对装置中氧气含量变化的影响。(3)白炽灯关闭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则液滴左移,然后打开白炽灯且光照强度逐渐由弱变强,开始光照较弱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液滴继续左移,当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液滴左移到最大的距离。随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装置中氧气增加,液滴右移。(共78张PPT)章末检测试卷(三)第三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1.如图所示为酶作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为酶B.b为底物C.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D.体现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如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条件分别是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热 自然条件B.加热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C.加热 FeCl3催化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D.自然条件 加热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无机催化剂和酶均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且后者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在H2O2酶的作用下等量H2O2分解所需时间最短,反应所需能量最少,反应进程最快,可用④表示;无机催化剂(FeCl3)次之,可用③表示;加热条件下H2O2的分解速率大于自然条件下,且两者均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依次可用②和①表示,D正确。3.已知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分别催化相应蛋白质发生磷酸化(活化)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发生去磷酸(失活)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N不是表示含氮(N)的碱基B.图中两种酶都能降低相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图示两种酶可视为蛋白质活性的分子开关D.该图表示的生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NTP中,N代表碱基和核糖,其中碱基是A、U、C、G之中的任何一种,TP代表三磷酸,所以是四种三磷酸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A正确;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图中两种酶都能降低相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图中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2024·宿迁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甲的含量和消耗量都很大B.甲和乙可相互转化,属可逆反应C.丙可作为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细胞内甲(ATP)的含量很少,消耗量很大,A错误;甲和乙可相互转化,但能量不可逆,所以不属于可逆反应,B错误;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戊是磷酸,丁不含磷酸,代表腺苷,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正确。235.(2024·连云港高一期末)ATP是腺苷三磷酸的简称。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磷酐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转移的基团是磷酰基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ADP与ATP的转化很快C.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唯一直接能源物质D.许多的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许多的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TP中的“~”表示磷酐键,其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转移的基团是磷酰基,A正确;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正确。6.如图表示与ATP相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a表示ADP,与ATP相比少了一个磷酸基团B.b表示腺苷,是ATP中“A”代表的含义C.c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d表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a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比ATP少了三个磷酸基团,A错误;b表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TP中“A”的含义是腺苷,B错误;c表示ATP失去一个磷酸基团的产物——ADP,而非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催化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A.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则抑制ATP的水解,影响所有吸能反应,D符合题意。8.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D错误。9.(2023·江苏,12)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B.若连续多次重复画滤液细线可累积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现色素带重叠C.该实验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D.用红色苋菜叶进行实验可得到5条色素带,花青素位于叶绿素a、b之间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A错误;画滤液细线时要间断画2~3次,即等上一次干了以后再画下一次,若连续多次重复画滤液细线虽可累积更多的色素,但会造成滤液细线过宽,易出现色素带重叠,B正确;该实验中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可根据色素带的宽窄来比较各色素的含量,但不能具体测定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C错误;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故若得到5条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近的色素带为花青素,应在叶绿素b的下方,D错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B.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D.试剂X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A错误;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出来,仍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B错误;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CO2)的部位是不同的,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C正确;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检测CO2,用于检测CO2的试剂X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D错误。11.(2023·宿迁高一期末)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pH变色范围:5.2(黄色)~6.8(紫色)]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溶液pH减小C.图中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D.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 释放O2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A正确;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B正确;经过黑暗处理后,由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导致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再经过30分钟光照处理后,溴甲酚紫指示剂又变为紫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确;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D错误。1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如图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B.停止光照,叶绿体中ATP和NADPH 含量下降C.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膜到叶绿体基质D.植物在暗处可大量合成(CH2O)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在暗处,由于没有光照,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导致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CH2O)减少,D错误。2313.(2023·泰州中学高一期末)在100米决赛冲刺过程中,运动员剧烈运动使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耗氧量约为安静时的10~20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线粒体直接分解葡萄糖供能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积累大量的ATP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A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正确;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高,C错误;无氧呼吸时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合成的ATP少于有氧呼吸,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少于安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生成ATP的量,D错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相同的B.一般认为,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酶的量却不多,体现了 酶的专一性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C3的还原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同一植物体的不同细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与细胞含有的光合色素含量等有关,A错误;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酶的量却不多,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错误;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到达光饱和点后,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强,C错误。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2024·盐城中学高一月考)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发现,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如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有O2放出,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B.在此过程中,H2O分解产生O2的同时,还生成了NADPHC.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都直接需要光照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根据题意可知,H2O在光下分解产生O2的同时生成了氢,与氢受体(如NADP+)结合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B正确;希尔实验中在没有加入CO2的情况下生成了O2,说明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C正确;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需要有光照,暗反应有无光照都可发生,D错误。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2023·连云港高一期末)如图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2系列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B.若消耗等量葡萄糖,释放的能量2明显少于 能量1C.酶3催化途径要在无氧条件下发生D.酶3催化过程中需要酶1催化产物参与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多项选择题图中酶1和酶2催化途径属于有氧呼吸,其中酶2系列催化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并且释放的能量2明显多于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 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 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细 胞呼吸C.如果S1+S3+S5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多项选择题如果S1+S3+S5物在这两昼夜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C错误;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2023·镇江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在25 ℃、pH=7的条件下,向2 mL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某一条件,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减小,b值增大B.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C.温度为37 ℃时,a值不变,b值减小D.H2O2量增加为4 mL时,a值增大,b值减小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多项选择题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a值不会减小,b值会增大,A错误;4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量大于2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量,因此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反应体系中酶浓度增大,a值不变,b值变小,B错误;底物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和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故a和b的值都增大,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过程如表所示: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组别 1 2 3 4 5 6 7 8①设置水浴锅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组别 1 2 3 4 5 6 7 8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 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图1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图2是40 ℃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时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该实验中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它发挥催化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蛋白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图1实验结果不变,则步骤④中保温时间应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延长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因为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预设的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因此为保持图1实验结果不变,则步骤④中保温时间应延长。(3)若适当降低温度,请在图2坐标中用虚线画出该试管中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如图所示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若降低温度,则酶A活性降低,相同时间内与40 ℃比较,淀粉的剩余量较多,曲线图见答案。(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_________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0~50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酶B在40 ℃条件时淀粉剩余量较少,所以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但不能确定该温度就是最适温度,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应在该温度两侧的邻近温度范围内设置更多的温度梯度,分别测量淀粉的分解情况,即在30~50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单选)。A.酶A在20 ℃条件时活性较高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C.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D.大于50 ℃条件时,酶A失活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C非选择题20.(2024·盐城高一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来自______。光反应光能非选择题(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暗反应叶绿体基质非选择题(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产生的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此过程的总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有氧呼吸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有氧呼吸)第二(有氧呼吸)第三C6H12O6+6H2O+非选择题21.(2023·无锡高一期末)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关系和CO2的转移方向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1)在图1中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在图1中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移向__________。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膜非选择题(3)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____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5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6下降非选择题由题图可知,8 klx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2 CO2 mg/(100 cm2叶·小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为6 CO2 mg/(100 cm2叶·小时),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2×10-6×14=36(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CO2固定形成C3的速率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由于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ATP和NADPH,因此C3的还原速率下降,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图1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b点将向____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左非选择题30 ℃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温度降低到25 ℃,该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下降,所以在较弱的光下,光合作用就可以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即b点将向左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5)图1曲线中a、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图2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a点和c点分别对应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乙丁非选择题由图1可知,a点只有细胞呼吸,c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对应的图分别为乙(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丁(叶绿体吸收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6)由图1可知,在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大于非选择题b点是光的补偿点,对于叶片来说,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叶片包括叶肉细胞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22.(2023·无锡高一检测)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密闭容器中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密闭的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经消毒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并放置到20 ℃恒温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非选择题(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增大吸收CO2的能力小烧杯中的NaOH 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在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可增大吸收CO2的能力。非选择题(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O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甲装置中发芽小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O2,并放出CO2,其中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得锥形瓶中气压下降,导致墨水滴向右移动,可见减少的气体为O2。23非选择题(3)乙装置用来测定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的变化,则乙装置锥形瓶的小烧杯内放入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同体积的清水乙装置用来测定小麦种子呼吸过程中另一种气体(CO2)的变化,则其与甲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烧杯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非选择题(4)若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右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左移动量)为Y,则装置中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X∶3Y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由题意可知,甲装置测得的X为小麦种子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则小麦种子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X/6,乙装置测得的Y为小麦种子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则小麦种子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Y/2。则两者之比为X/6∶Y/2=X∶3Y。23非选择题(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对甲装置引起的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丙装置锥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甲装置完全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与甲装置等量的经消毒的死种子与甲装置等量的NaOH溶液丙装置作为对照,锥形瓶内加入与甲装置等量的经消毒的死种子,小烧杯中溶液应与甲装置相同。非选择题2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测定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非选择题①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_(细胞结构)被固定,而黑暗条件下CO2由___________(细胞结构)释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被C5固定,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细胞呼吸,CO2由线粒体基质释放。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非选择题②温度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增加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表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积累量,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即总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25 ℃、30 ℃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3.7+2.3=6(mg·h-1)、3.5+3=6.5(mg·h-1),所以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非选择题③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用CO2的质量表示)为______ m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34.8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用CO2的质量表示)为3.7×15-2.3×(24-15)=34.8(mg)。项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非选择题(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______装置,该装置的容器中应放入________植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NaHCO3溶液(CO2缓冲液)对照死亡的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光合作用需要光和CO2,因此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应为植物提供充足的CO2,应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CO2缓冲液),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中应放入死亡的植物,以检测无关变量对装置中氧气含量变化的影响。非选择题(3)利用(2)中改造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白炽灯先关闭,然后打开且光照强度逐渐由弱变强,在此过程中,毛细刻度管中的液滴的移动状况为:液滴先向______移动,逐渐减慢至停止,停止时光合作用______(填“>”“=”或“<”)细胞呼吸,之后液滴向______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左=右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白炽灯关闭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则液滴左移,然后打开白炽灯且光照强度逐渐由弱变强,开始光照较弱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液滴继续左移,当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液滴左移到最大的距离。随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装置中氧气增加,液滴右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章末检测试卷(三).docx 第三章 章末检测试卷(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