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思想04 采纳转化与化归方法以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03 知识梳理·方法技巧 404 真题研析·精准预测 505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15题型一:运用“熟悉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15题型二:运用“简单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20题型三:运用“直观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26题型四: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31高考命题中,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思想方法为灵魂,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高考试题一是着眼于知识点新颖巧妙的组合,二是着眼于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数学的内容,可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意识,重在领会、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高考中常用到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将问题进行化归与转化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种原则:1、熟悉化原则: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已有知识、方法以及解题经验来解决.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通常借助构造、换元、引入参数、 建系等方法将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使原问题转化为可利用熟悉的背景知识和模型求解的问题.2、简单化原则:根据问题的特点转化命题,使原问题转化为与之相关、易于解决的新问题.借助特殊化、等价转化、不等转化等 方法常常能获得直接、清晰、简洁的解法,从而实现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答,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3、直观化原则:将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数学问题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象性,有些抽象的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借助数形结合法、图象法等手段把它转化为具体的、更为直观的问题来解决.4、正难则反原则:问题直接求解困难时,可考虑运用反证法或补集法或用逆否命题间接地解决问题.一般地,在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词的问题中,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此时从反面考虑较简单.1.(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该棱锥的高为( ).A.1 B.2 C. D.【答案】D【解析】如图,底面为正方形,当相邻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则,且,平面,可知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过作的垂线,垂足为,即,由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由题意可得:,则,即,则,可得,所以四棱锥的高为.故选:D.2.(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设函数.已知,,且的最小值为,则( )A.1 B.2 C.3 D.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为的最小值点,为的最大值点,则,即,且,所以.故选:B.3.(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汉代刘歆设计的“铜嘉量”是龠、合、升、斗、斛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其中升量器、斗量器、斛量器的形状均可视为圆柱.若升、斗、斛量器的容积成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底面直径依次为 ,且斛量器的高为,则斗量器的高为 ,升量器的高为 .【答案】 23 57.5/【解析】设升量器的高为,斗量器的高为(单位都是),则,故,.故答案为:.4.(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与角均以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若,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解析】由题意,从而,因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当且仅当,即时,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故答案为:.5.(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已知集合.给定数列,和序列,其中,对数列进行如下变换:将的第项均加1,其余项不变,得到的数列记作;将的第项均加1,其余项不变,得到数列记作;……;以此类推,得到,简记为.(1)给定数列和序列,写出;(2)是否存在序列,使得为,若存在,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为偶数,求证:“存在序列,使得的各项都相等”的充要条件为“”.【解析】(1)因为数列,由序列可得;由序列可得;由序列可得;所以.(2)解法一: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可知的第项之和为,第项之和为,则,而该方程组无解,故假设不成立,故不存在符合条件的;解法二:由题意可知:对于任意序列,所得数列之和比原数列之和多4,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且,因为,即序列共有8项,由题意可知:,检验可知:当时,上式不成立,即假设不成立,所以不存在符合条件的.(3)解法一:我们设序列为,特别规定.必要性:若存在序列,使得的各项都相等.则,所以.根据的定义,显然有,这里,.所以不断使用该式就得到,必要性得证.充分性:若.由已知,为偶数,而,所以也是偶数.我们设是通过合法的序列的变换能得到的所有可能的数列中,使得最小的一个.上面已经说明,这里,.从而由可得.同时,由于总是偶数,所以和的奇偶性保持不变,从而和都是偶数.下面证明不存在使得.假设存在,根据对称性,不妨设,,即.情况1:若,则由和都是偶数,知.对该数列连续作四次变换后,新的相比原来的减少,这与的最小性矛盾;情况2:若,不妨设.情况2-1:如果,则对该数列连续作两次变换后,新的相比原来的至少减少,这与的最小性矛盾;情况2-2:如果,则对该数列连续作两次变换后,新的相比原来的至少减少,这与的最小性矛盾.这就说明无论如何都会导致矛盾,所以对任意的都有.假设存在使得,则是奇数,所以都是奇数,设为.则此时对任意,由可知必有.而和都是偶数,故集合中的四个元素之和为偶数,对该数列进行一次变换,则该数列成为常数列,新的等于零,比原来的更小,这与的最小性矛盾.综上,只可能,而,故是常数列,充分性得证.解法二:由题意可知:中序列的顺序不影响的结果,且相对于序列也是无序的,(ⅰ)若,不妨设,则,①当,则,分别执行个序列、个序列,可得,为常数列,符合题意;②当中有且仅有三个数相等,不妨设,则,即,分别执行个序列、个序列可得,即,因为为偶数,即为偶数,可知的奇偶性相同,则,分别执行个序列,,,,可得,为常数列,符合题意;③若,则,即,分别执行个、个,可得,因为,可得,即转为①,可知符合题意;④当中有且仅有两个数相等,不妨设,则,即,分别执行个、个,可得,且,可得,因为为偶数,可知的奇偶性相同,则为偶数,且,即转为②,可知符合题意;⑤若,则,即,分别执行个、个,可得,且,可得,因为为偶数,则为偶数,且,即转为④,可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若,则存在序列,使得为常数列;(ⅱ)若存在序列,使得为常数列,因为对任意,均有成立,若为常数列,则,所以;综上所述:“存在序列,使得为常数列”的充要条件为“”.6.(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1)求;(2)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的面积.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0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解析】(1)由题意得,因为为钝角,则,则,则,解得,因为为钝角,则.(2)选择①,则,因为,则为锐角,则,此时,不合题意,舍弃;选择②,因为为三角形内角,则,则代入得,解得,,则.选择③,则有,解得,则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因为为三角形内角,则,则,则7.(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如图,在四棱锥中,,,,点在上,且,.(1)若为线段中点,求证:平面.(2)若平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取的中点为,接,则,而,故,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故,故,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所以平面,而平面,故,而,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由可得,取,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由可得,取,故,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题型一:运用“熟悉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1-1】(多选题)图形由铰接的薄片构成,则下列五个点不动(固定),所有连杆会固定的选项是( ) A.A,B,C,D,OB.A,B,C,D,FC.K,L,M,N,OD.K,L,M,N, E【答案】ACD【解析】对于A,如图示: 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所有连杆会固定;对于B,如图示: 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其它点无法固定;对于C,如图示: 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所以所有连杆会固定;对于D,如图示: 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固定则固定;所有连杆会固定;故选:ACD.【典例1-2】在中,是边的中点,若,,,则 .【答案】/【解析】如图,过点作的平行线,过点作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变式1-1】若,则 .【答案】/0.5【解析】由得:,所以化简得到:,所以;所以.故答案为:.【变式1-2】(1)设,,求的最小值.(2)设A,B,C是的三个内角,求证.【解析】(1)暂不考虑的变化,只对进行“放缩”.原式(当时“=”号成立).再研究对函数值的影响.∵.(当时“=”号成立)故原函数的最小值为9.(2)证明:令,视A为常量,B,C为变量,于是有,显然B,C在变化中取相等的值时,取最大值1,因此有.下面考查A的变化对y的值的影响,易知当,即时,y取得最大值,即有.根据两次变化情况可知,(当且仅当时“=”号成立).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求边上的中线的长.【解析】因为,所以,因为余弦定理得,又因为,可得,即得.因为的中线,可得,,所以,即.2.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它和“立方倍积问题”,“化圆为方问题”并称为“古代三大几何难题”.公元六世纪时,数学家帕普斯曾证明用一固定的双曲线可以解决“三等分角问题”.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借用帕普斯的研究,使某锐角∠AOB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点B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双曲线T:的一条渐近线上,而OA与T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以点A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T在第四象限内交于点P,设AP的中点为Q,则.若,,则a的值为( )A. B.8 C. D.10【答案】C【解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斜率为,为的中点,,,,,,,,,,,又,,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得,,,即,.故选:C.题型二:运用“简单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2-1】已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体积相等,且它们的侧面积之比为,则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之比为( )A. B. C. D.【答案】C【解析】设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分别为,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又因为,代入,解得:,即故选:C.【典例2-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为底面的中心,点在侧面的边界及其内部运动.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②存在一点,;③若,则面积的最大值为;④若到直线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0 B.1 C.2 D.3【答案】C【解析】对于①,连接,由正方体的性质知为等边三角形,由于为底面的中心,故为中点,故,故①正确;对于②,进行平移到过点,使之具有公共顶点,根据立体图像判断,平面,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平行或重合于,所以不可能平行于,故②错误;对于③,取的中点E,连 接,则,满足,又面,面,所以,,所以平面,所以在线段上运动,当点到点位置时,最大,此时面积最大为:.所以③正确;对于④,P到直线的距离为线段的长度,所以,判定出P点位置为直线的垂直平分线,故④错误.故选: C.【变式2-1】在四面体中,在面内,在面内,且满足,若,则线段与的关系是( )A.与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B.与所在的直线平行C.线段与必相交D.线段与延长后相交【答案】C【解析】若,则,,所以四点共面.又与不平行;∴线段与线段相交.若且,;∴,不妨设,则,∴,即,四点共面,又与不平行;∴线段与线段相交.故选:C.【变式2-2】《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矩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现有一“阳马”,平面,,为底面及其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答案】D【解析】平面,,连接,由,可得,四边形为矩形,以为轴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则,设,,则,所以因为,则,则,所以.故选:D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P为底面ABCD内(包括边界)的动点,满足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则线段扫过的面积的大小为( )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正方体中,易得,要使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只需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所以绕以夹角旋转为锥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所以,即,所以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故线段扫过的面积的大小为.故选:A.2.正方体的棱长为1,M是面内一动点,且,N是棱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A.2 B. C. D.【答案】B【解析】点M在线段上运动,即动线段在内运动,动线段在内运动,动线段在内运动,以为基准,将和翻折使其与共面,如图所示:其中翻折至,翻折至,的周长等于,最小值等于在四边形,,由余弦定理可求得,所以,故的周长最小值等于,故选:B.题型三:运用“直观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3-1】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在上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令,则,所以在上恒成立.又因为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故.故选:D.【典例3-2】已知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答案】D【解析】依题意,,令直线,显然过点,由,得,显然,即直线与曲线相离,且,则曲线上的点在直线上方,过作于,则,而,因此,令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切的切点为,由,求导得,则此切线斜率,解得,即切点为,而点在曲线的对称轴上,曲线在过点的两条切线所夹含原点的区域及内部,当点的坐标为时,锐角最大,最大,最大,此时,,所以的最大值为.故先:D【变式3-1】已知,则( )A. B.C. D.【答案】D【解析】法一、根据题意,构造函数,则.由泰勒展开式,,,所以,,而,所以,即;法二、因为,所以.令,则,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即有成立,所以,得,所以;因为,所以令,则,所以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所以当时,,即有成立,所以,即,所以,又,所以.综上,.故选:D【变式3-2】“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的,具体数列为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 B.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所以,所以.故选:B1.已知数列中,,(其中表示的整数部分,表示的小数部分),则( )A.2024 B.2025 C.4046 D.4047【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则,,,,以此类推,,所以,则.故选:D2.已知公比为的正项等比数列,其首项,前项和为,前项积为,且函数在点处切线斜率为1,则错误的是( )A.数列单调递增 B.数列单调递减C.或5时,取值最大 D.【答案】A【解析】对A:因为,故,则,由是等比数列,则,解得,又,且数列是正项数列,故可得,故该数列单调递减,A错误;对B:,由A知:,故,故数列单调递减,B正确;对C:由A可知:,又,,故数列的前4项均为大于1的正数,从第6项开始均为小于1的正数,故当或5时,取得最大值,C正确;对D:因为,故,因为,,故可得,即,故D正确;故选:A.题型四: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4-1】设,,,,则( )A.在这四个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满足B.在这四个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满足C.在这四个数中至多存在两个数,,满足D.在这四个数中至多存在两个数,,满足【答案】B【解析】将区间平均分为三个区间,则每个区间的长度为.因为,,,,所以在,,,中至少有两个数在同一区间内,设这两个数为,,则,又因为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所以,,故A错误,B正确;对于C:取,,故C错误;对于D:取,,故D错误;故选:B.【典例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答案】A【解析】圆的方程为,整理得:,即圆是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又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有公共点,只需圆与直线有公共点即可.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即,.故选:A.【变式4-1】已知圆和两点,,若圆C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得,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B【解析】的圆心,半径,圆C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得,与位置关系为相交,内切或内含,如图所示,则,.故选:B.【变式4-2】 “省刻度尺”问题由英国数学游戏大师杜登尼提出:一根长的尺子,要能够量出长度为到且边长为整数的物体,至少需要6个刻度(尺子头尾不用刻).现有一根的尺子,要能够一次量出长度为到且边长为整数的物体,尺子上至少需要有( )个刻度A.3 B.4 C.5 D.6【答案】A【解析】若有一根的尺子,量出长度为到且为整数的物体,则当尺子有3个刻度时满足条件设为长度,为每段长度,为刻度对应的数量,则有且,其中,当时,下证,当尺子有2个刻度时不能量出的物体长度设且,其中,所以当中有1个0,x的取值至多有3个当中有2个0时,或,x的取值至多有2个当中没有0时,x的取值有1个所以x取值至多有6个,即当尺子有2个刻度时不能量出的物体长度.故选:A1. 5个正四面体,每个四面体各面上分别标有A,B,C,D,同时掷出,连掷3次,则至少一次全部出现同一字母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D【解析】设“同时抛出一次全部都是同一数字”为事件,则,再分别表示“同时抛出一次不都是同一数字”的概率以及抛出3次都不是同一数字的概率,最后求对立事件的概率.设“同时抛出一次全部都是同一数字”为事件,则,则“同时抛出一次不都是同一数字”的概率是,那么抛出3次都不是同一数字的概率是,则至少一次全部出现同一字母的概率为.故选:D2.已知矩形, , ,将沿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D.无论翻折到什么位置,以上三组直线均不垂直【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作于,于翻折前,易知存在一个状态使,满足,,平面,平面,故正确错误;若和垂直,平面,平面,不成立,故错误;若和垂直,故平面,平面,,因为 ,故不成立,故错误;故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思想04 采纳转化与化归方法以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03 知识梳理·方法技巧 404 真题研析·精准预测 505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8题型一:运用“熟悉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8题型二:运用“简单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9题型三:运用“直观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11题型四: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 12高考命题中,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思想方法为灵魂,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高考试题一是着眼于知识点新颖巧妙的组合,二是着眼于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数学的内容,可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意识,重在领会、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高考中常用到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将问题进行化归与转化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种原则:1、熟悉化原则: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已有知识、方法以及解题经验来解决.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通常借助构造、换元、引入参数、 建系等方法将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使原问题转化为可利用熟悉的背景知识和模型求解的问题.2、简单化原则:根据问题的特点转化命题,使原问题转化为与之相关、易于解决的新问题.借助特殊化、等价转化、不等转化等 方法常常能获得直接、清晰、简洁的解法,从而实现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答,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3、直观化原则:将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数学问题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象性,有些抽象的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借助数形结合法、图象法等手段把它转化为具体的、更为直观的问题来解决.4、正难则反原则:问题直接求解困难时,可考虑运用反证法或补集法或用逆否命题间接地解决问题.一般地,在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词的问题中,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此时从反面考虑较简单.1.(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该棱锥的高为( ).A.1 B.2 C. D.2.(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设函数.已知,,且的最小值为,则( )A.1 B.2 C.3 D.43.(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汉代刘歆设计的“铜嘉量”是龠、合、升、斗、斛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其中升量器、斗量器、斛量器的形状均可视为圆柱.若升、斗、斛量器的容积成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底面直径依次为 ,且斛量器的高为,则斗量器的高为 ,升量器的高为 .4.(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与角均以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若,则的最大值为 .5.(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已知集合.给定数列,和序列,其中,对数列进行如下变换:将的第项均加1,其余项不变,得到的数列记作;将的第项均加1,其余项不变,得到数列记作;……;以此类推,得到,简记为.(1)给定数列和序列,写出;(2)是否存在序列,使得为,若存在,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为偶数,求证:“存在序列,使得的各项都相等”的充要条件为“”.6.(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1)求;(2)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的面积.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0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7.(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如图,在四棱锥中,,,,点在上,且,.(1)若为线段中点,求证:平面.(2)若平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题型一:运用“熟悉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1-1】(多选题)图形由铰接的薄片构成,则下列五个点不动(固定),所有连杆会固定的选项是( ) A.A,B,C,D,OB.A,B,C,D,FC.K,L,M,N,OD.K,L,M,N, E【典例1-2】在中,是边的中点,若,,,则 .【变式1-1】若,则 .【变式1-2】(1)设,,求的最小值.(2)设A,B,C是的三个内角,求证.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求边上的中线的长.2.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它和“立方倍积问题”,“化圆为方问题”并称为“古代三大几何难题”.公元六世纪时,数学家帕普斯曾证明用一固定的双曲线可以解决“三等分角问题”.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借用帕普斯的研究,使某锐角∠AOB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点B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双曲线T:的一条渐近线上,而OA与T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以点A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T在第四象限内交于点P,设AP的中点为Q,则.若,,则a的值为( )A. B.8 C. D.10题型二:运用“简单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2-1】已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体积相等,且它们的侧面积之比为,则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之比为( )A. B. C. D.【典例2-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为底面的中心,点在侧面的边界及其内部运动.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②存在一点,;③若,则面积的最大值为;④若到直线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0 B.1 C.2 D.3【变式2-1】在四面体中,在面内,在面内,且满足,若,则线段与的关系是( )A.与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B.与所在的直线平行C.线段与必相交D.线段与延长后相交【变式2-2】《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矩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现有一“阳马”,平面,,为底面及其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P为底面ABCD内(包括边界)的动点,满足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则线段扫过的面积的大小为( )A. B. C. D.2.正方体的棱长为1,M是面内一动点,且,N是棱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A.2 B. C. D.题型三:运用“直观化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3-1】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典例3-2】已知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变式3-1】已知,则( )A. B.C. D.【变式3-2】“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的,具体数列为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 B.C. D.1.已知数列中,,(其中表示的整数部分,表示的小数部分),则( )A.2024 B.2025 C.4046 D.40472.已知公比为的正项等比数列,其首项,前项和为,前项积为,且函数在点处切线斜率为1,则错误的是( )A.数列单调递增 B.数列单调递减C.或5时,取值最大 D.题型四: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例4-1】设,,,,则( )A.在这四个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满足B.在这四个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满足C.在这四个数中至多存在两个数,,满足D.在这四个数中至多存在两个数,,满足【典例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变式4-1】已知圆和两点,,若圆C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得,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变式4-2】 “省刻度尺”问题由英国数学游戏大师杜登尼提出:一根长的尺子,要能够量出长度为到且边长为整数的物体,至少需要6个刻度(尺子头尾不用刻).现有一根的尺子,要能够一次量出长度为到且边长为整数的物体,尺子上至少需要有( )个刻度A.3 B.4 C.5 D.61. 5个正四面体,每个四面体各面上分别标有A,B,C,D,同时掷出,连掷3次,则至少一次全部出现同一字母的概率为( )A. B. C. D.2.已知矩形, , ,将沿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和直线垂直D.无论翻折到什么位置,以上三组直线均不垂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思想04采纳转化与化归方法以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版).docx 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思想04采纳转化与化归方法以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