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欣赏 彼得与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欣赏 彼得与狼 教案

资源简介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这首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写于1936年春天,他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欣赏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洋管弦音乐的认识理解,为今后在这方面的欣赏上提供更好的保证。
2.学情分析
小学5年级的学生通过四年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大致听出音乐的情绪情感,同时,对很多乐器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由于5年级学生对音乐的信息储存量还不够,分析歌曲与表现歌曲的能力还略显不足。通过音乐听辨出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所对应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彼得与狼》,加深对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和定音鼓等乐器音色以及表现力的认识。
  2.聆听《彼得与狼》的七个主题音乐,能听辨出不同乐器在乐曲中代表的角色形象。
  3.通过视听教学、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交响童话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重点:
  听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代表各童话角色的主奏乐器。
教学难点:
  听辩并认识乐器:单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进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这是一部用音乐来讲述的童话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彼得与狼》剧组要来我们学校招聘演员了,你们想不想做演员?那就跟老师一起去应聘吧!
  幻灯片:招聘启示(明确招聘演员的三个要求)
二、新课听赏,趣味活动
  符合以上三个要求的同学要通过《彼得与狼》剧组的招聘大闯关,才能进入剧组。
  1.聆听《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故事梗概,师用肢体动作表演解说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聆听《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故事梗概,了解这部作品是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教师用富有童话故事的情感讲解乐曲,让学生认真的聆听一遍,初步感知对角色的主题音乐。】
2.故事讲完了让我们来看看剧本。故事中都出现了哪些角色?
3.进入招聘大闯关第一关
(1)彼得的主题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演唱彼得的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加认真的聆角色主题音乐所演奏的乐器,认识和了解乐器的知识。】
4.招聘大闯关第二关
以砸金蛋的方式让学生随机选取闯关的角色
预设:
(1)彼得有个好朋友小鸟,小鸟在森林里高兴地唱起了歌。
小鸟的主题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长笛音色。
(2)彼得还有两个好朋友,一只是鸭子还有一只小猫。你们听这两段音乐哪个表现的是小猫,哪个表现的是鸭子?回答正确大门开启。
你能听出它们的演奏乐器吗?
①观看单簧管与双簧管演奏视频
②单簧管和双簧管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构造、音色、演奏方式区别讲解乐器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认识、观看演奏视频了解乐器的构造和音色上的特点。分析与角色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形象的区分两件乐器的不同。】
(3)爷爷主题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巴松
(4)森林里还有一位可怕的角色,狼的主题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个音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播放两段圆号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学生对比听辨情绪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听辨,加深新认识的乐器圆号的认知度,感受作曲家创作时的独特手法。】
(5)你们听还有谁?猎人的主题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讲解定音鼓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招聘大闯关第三关
1.打乱七个角色主题音乐,学生听到对应的主题音乐模仿出相应角色的动作。
2.学生连接演奏乐器和对应的角色。
【设计意图:听辨乐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整体教授完毕所学知识,辨一辨环节可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听辨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参与律动展示,从中检测学生对主题音乐和演奏乐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故事表演做准备。】
四、小结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了解了精彩有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剧本。我们共同在音乐中认识了故事的角色、还了解了演奏这些角色的各种乐器。下节课我们将正式开拍,课下小组同学分角色排练,看哪位演员能够被导演选中。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附: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彼得 小鸟 鸭子 小猫 爷爷 狼 猎人
弦乐组合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圆号 定音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