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乐曲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跳简单的锅庄舞步,了解歌曲节奏与舞蹈律动之间的关系。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四年的音乐课学习,已初步具备和掌握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和分析表现音乐能力。在音乐技能和知识方面,对旋律高低、节奏特点、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等有自己的认识,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作出简单的评价。但由于生活局限性,学生大多对民族音乐了解较少,缺乏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自信、有表情地正确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1、唱准歌曲旋律,把握歌曲结束部分的演唱。2、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锅庄舞的特色。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了解羌族 师:(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一首歌这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采。今天的音乐之旅,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四川省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羌族,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羌族风土人情的视频)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从歌曲的民族背景中,去感知歌曲浓郁的民族特色,激发起对羌民族和羌族民歌学习的向往喜爱之情,自然导入下一环节。】 (二)、揭示课题,学习歌曲 师: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你们有被羌族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吗?今天,羌族人民为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还带来了一首具有羌族特色的歌曲。 (出示课题)——《吹起羌笛跳锅庄》 1、 整体感知 初次聆听 A、请欣赏歌曲,思考: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和演唱情绪(欢快活泼)是怎样的 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 B、这首歌曲还提到了一种羌族乐器(羌笛)和舞蹈(锅庄)。你知道是什么吗 羌笛:流传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吹管乐器,音色抒情、悠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锅庄:羌族、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名称。以扭肩、甩袖、抬步、围成圆圈为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音乐,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师过渡:同学们,想学锅庄舞吗 那得先通过节奏闯关学会歌曲才行。2、 师生合作学习歌曲第一段①节奏训练:2/4 XX X | XXXX X‖ 2/4 X XXX | XXX X‖ ②加入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通过节奏闯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将歌曲中提炼出的节奏做以强化练习,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③用“小鸡叫叽叽”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学生演唱时轻松、面带微笑轻声唱。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练习,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为后面歌曲的学习作准备。】 ④用“la”哼唱旋律 师:请随老师的琴声用“la”哼唱旋律 ,注意保持歌唱状态。(强调高音处的音准,指导轻声唱高音) 【设计意图:把握音准,交给学生具体方法,突破解决歌曲中的高音音准及演唱问题】 ⑤学唱歌词 (师带生唱) a、师:现在请随老师的琴声完整填词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训练,识读乐谱,视唱歌词,层层深入地学习歌曲,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b、找出容易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八度大跳以及结束句的演唱,加上手势唱一唱(指导轻声唱高音) c、师:你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说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设计意图: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大胆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d、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唱情况,为下一步歌曲学习做好调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第二段 a、跟唱歌曲范唱,学生找出不会唱的或演唱困难的乐句,生生交流。b、跟琴演唱第二段。4、指导学生在歌曲间奏处加入“哟喂,哟哟喂......”并进行合作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在已经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交流、练习、合作,将课堂主动权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充分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三)、拓展延伸,唱跳结合(学习锅庄舞步) 师:(过渡)节日里,羌族人民喜气洋洋的吹起羌笛跳起锅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学习锅庄舞步,一起感受一下现场的热闹气氛吧! 1、 教师引入西洋乐器长笛,与民族乐器羌笛作比较(形制、音色),进行中西音乐的融合。2、 教师教授动作,体现锅庄的特点:围圈、抬步踢脚、甩袖。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律动学习,让学生了解歌曲节奏与舞蹈律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2、在歌曲间奏处加上“哟喂...哟哟喂......”,营造欢快的节日气氛。3、师生合作,教师长笛伴奏,学生围成圆圈表演。师:下面让我们随歌曲伴奏一起来边唱边舞,进行锅庄舞会吧!(四)、课堂小结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音乐时光。今天,我们在看、听、唱、跳等活动中感受了羌族的音乐与文化之美。我们一起合作完成表演,就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学们,课下我们可以多搜集些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再一起分享。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五、板书设计 吹起羌笛跳锅庄2/4 中速稍快 欢快、活泼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多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表现,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修养,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1、注重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本堂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羌族的历史、服饰、民居、风俗习惯等,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打开了新课教学与学习的良好局面。拓展部分加入长笛,意在带领同学们了解西方乐器,促进中外文化有机融合教学。2、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通过带着问题安静聆听、演唱歌曲、对音乐进行评价、合作演唱、舞蹈律动等方式,在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3、注重了实践性。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投入到“装饰”羌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享受美、实践美、创造美。本节课中的不足:1、在学生进行舞蹈创编和舞蹈表现时,学生所掌握的相关舞蹈元素较为贫乏,不能很好地将歌曲与舞蹈结合起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五年级学生不象低年级学生那样愿意在音乐课上大胆地表现自己,总显得很害羞,在表现音乐方面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以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