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专题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运输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专项练习
选择题
1.(2021·深圳一模)下列有关实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的组合,合理的一项是 (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选材 实验方法
A 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猪的成熟红细胞 差速离心
B 检测还原糖 去皮的葡萄匀浆 水浴加热与显色反应
C 观察质壁分离 根尖分生区细胞 显微镜观察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新鲜菠菜叶片 纸层析
【答案】 B
【解析】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分离各种细胞器,A错误;B.去皮的葡萄糖匀浆没有颜色且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可以用于还原糖的检测,B正确;C.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适宜观察质壁分离,C错误;D.色素的提取用菠菜叶片,方法是用无水乙醇提取,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D错误。
2.(2021·广东省一模)下图是某高等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模式图,其细胞质内含有的多糖和核酸主要是( )
A.糖原和DNA B.糖原和RNA
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
【答案】 B
【解析】 动物细胞的多糖主要是糖原;其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RNA。B正确,A、C、D错误。
3.(2021·广州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是一种二糖,经水解后可以得到两分子果糖
B.tRNA运输氨基酸并与密码子配对,这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C.100 ℃处理时,蛋白质因肽键断裂而发生空间结构改变
D.吲哚乙酸是一种由两分子色氨酸经脱水缩合而成的二肽
【答案】 B
【解析】 A.蔗糖是一种二糖,经水解后可以得到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A错误;B.tRNA形似三叶草的结构,由三个特殊的碱基构成了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tRNA的羟基端能特异性地结合氨基酸,B正确;C.高温处理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破坏肽键,C错误;D.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不是多肽,在合成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吲哚乙酸,D错误。
4.(2021·深圳二模)对人体而言,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输入葡萄糖盐水用于急性肠炎的治疗
B.静脉注射蔗糖用于补充人体的血糖
C.检测血液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诊断癌症
D.用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免去术后拆线
【答案】 B
【解析】 A.患急性肠炎的病人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需补充水和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A正确;B.蔗糖是一种二糖,人体细胞是不能直接吸收的,通常静脉注射葡萄糖用于补充血糖,B错误;C.甲胎蛋白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肝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去分化为类似胎儿肝细胞的形态,能够合成甲胎蛋白,使血液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增加,因此检测血液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诊断癌症,C正确;D.胶原蛋白线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故不用拆线,D正确。
5.(2021·深圳二模)关于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A.①③使用染色剂 B.⑤⑥使用显微镜
C.②⑥使用盐酸 D.④⑤使用酒精
【答案】 C
【解析】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需要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该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②DNA和RNA本身没有颜色,不容易观察,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于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便于染液与DNA结合。③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都是有颜色的,不需要染色;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既不要显微镜,也不需要染色;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用15%盐酸与95%酒精等体积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分离开,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其中①②⑥使用染色剂;①②③④⑥使用显微镜;②⑥使用盐酸;①⑤⑥使用酒精。
6.(2022·浙江高考)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 ( )
A.胞嘧啶 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答案】 B
【解析】 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中S期是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最适合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B正确。故选B。
7.(2022·浙江高考)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油脂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B.鸟类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
C.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
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 B
【解析】A.油脂是植物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A错误;B.鸟类的羽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组成,B正确;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C错误;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D错误。故选B。
8.(2022·浙江高考)植物体内果糖与X物质形成蔗糖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X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
B.X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
C.X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单糖
D.X是纤维素的结构单元
【答案】 B
【解析】 A.X应为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六碳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A正确;B.X应为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植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为淀粉和脂肪,B错误;C.X是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D.X是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
9.(2021·海南高考)研究发现,人体内某种酶的主要作用是切割、分解细胞膜上的“废物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酶的空间结构由氨基酸的种类决定
B.该酶的合成需要mRNA、tRNA和rRNA参与
C.“废物蛋白”被该酶切割过程中发生肽键断裂
D.“废物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
【答案】 A
【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合成蛋白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mRNA、tRNA和rRNA都参与了翻译过程,因此该酶的合成需要mRNA、tRNA和rRNA参与,B正确;C.“废物蛋白”被该酶切割的过程中会发生分解,肽键断裂,C正确;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废物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D正确。故选A。
10.(2021·江苏高考)核酸和蛋白质都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组成元素都有C、H、O、N
B.细胞内合成新的分子时都需要模板
C.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
D.高温变性后降温都能缓慢复性
【答案】 D
【解析】 A.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故组成元素都有C、H、O、N,A正确;B.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合成DNA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蛋白质以mRNA为模板,B正确;C.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正确;D.DNA经高温变性后降温能缓慢复性,蛋白质经高温变性后,降温不能复性,D错误。故选D。
第2讲 细胞的结构 专项练习
选择题
1.(2021·广州一模)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和蓝球藻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RNA
B.黑藻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功能都相同
C.硝化细菌因不具有线粒体而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D.变形虫和颤藻都含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答案】 D
【解析】凡是有细胞结构的DNA、RNA,但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A错误;黑藻是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两者成分不一样,B错误;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不具备线粒体,但是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正确。
2.(2021·广东省二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和成分包括 ( )
①细胞膜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DNA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①正确;②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都没有,②错误;③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都有核糖体,③正确;④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没有中心体,④错误;⑤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⑤正确。综上可知,①③⑤正确。
3.(2021·深圳二模)关于蓝细菌(也称蓝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DNA、RNA和多种蛋白质
B.光合作用所需酶在内质网加工
C.光合色素的种类与水绵不同
D.含有催化有氧呼吸的多种酶类
【答案】 B
【解析】 A.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含有DNA、RNA和多种蛋白质,A正确;B.蓝细菌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B错误;C.水绵为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正确;D.蓝细菌为需氧型生物,含有催化有氧呼吸的多种酶类,D正确。
4.(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 A
【解析】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 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
5.(2016·全国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 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6.(2021·浙江高考)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 D
【解析】 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 A错误;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错误;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D正确。故选D。
7.(2021·海南卷)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B.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
C.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答案】 C
【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A正确;B.分泌蛋白在合成与加工的过程中会实现膜组分的更新,B正确;C.生物膜系统包含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C错误;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D正确。
8.(2021·浙江高考)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没有内质网,但有核糖体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仁
C.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D.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 B
【解析】 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等,A正确;B.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等结构,只有拟核,B错误;C.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场所是质膜(和细胞溶胶),D正确。故选B。
9.(2021·湖南高考)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答案】 A
【解析】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错误;C.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拟核内DNA裸露,无染色质,D错误。故选C。
10.(2021·湖南高考)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B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答案】 D
【解析】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使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待测样品中,A错误;B.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C.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观察线粒体时不需要用盐酸水解,C错误;D.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吸取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开始计数,D正确。故选D。
第3讲 细胞的物质运输 专项练习
选择题
1.(2021·广州一模)当细胞膜内侧的Ca2+与其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时,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Ca2+释放到膜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的跨细胞膜运输速率不受细胞呼吸的影响
B.该Ca2+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C.该Ca2+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
D.该Ca2+载体蛋白能进行Ca2+跨膜逆浓度运输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促进ATP去掉一个磷酸基团,其实就是ATP的水解变成ADP+Pi+能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细胞呼吸是提供能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受细胞呼吸的影响,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是与其运输物质的功能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B正确;从A选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载体蛋白就是催化ATP水解的酶,C正确;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运输,D正确。
2.(2021·深圳一模)下列关于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质基质的色素导致其呈现紫色
B.DNA 存在于细胞内双层膜结构中
C.紫色的深浅不会因失水而发生改变
D.不适合观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答案】 B
【解析】 A.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其呈紫色,A错误;B.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C.紫色的深浅会因失水而发生改变,当细胞失水时紫色会变深,C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呈紫色,适合观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D错误。
3.(2021·广东省一模)人进食后,胃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囊泡膜的主要成分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相同
C.H+-K+泵贯穿了细胞膜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胃壁细胞分泌H+同时吸收K+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答案】 A
【解析】 A.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 B.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相同, B正确;C.由题可知,H+-K+泵的功能是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其贯穿了细胞膜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由题可知,胃壁细胞通过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D正确。
4.(2021·广东省一模)下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失水或吸水的实验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①上存在胞间连丝,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B.图中②所指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C.随着细胞逐渐失水,结构③紫色加深
D.图中细胞内的渗透压较未质壁分离时高
【答案】 B
【解析】 A.结构①表示细胞壁,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存在胞间连丝,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以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B.图中②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不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随着细胞逐渐失水,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大,则结构③原生质层的颜色会越来越深,C正确;D.图中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失水,细胞内的渗透压比未质壁分离时高,D正确。
5.(2021·深圳二模)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细胞不会因吸水而涨破,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细胞在吸水的同时不断排出水分
B.体表有不透水或透水性弱的结构
C.在细胞膜外具有伸缩性小的结构
D.细胞的膜系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D
【解析】 A.淡水生物的细胞在吸水的同时不断排出水分,可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导致细胞涨破,A不符合题意;B.淡水生物的体表有不透水或透水性弱的结构,可阻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过度吸水, B不符合题意;C.在细胞膜外具有伸缩性小的结构,可防止细胞膜因大量吸水而过度膨胀导致细胞破裂,C不符合题意;D.细胞的膜系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影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渗透吸水,不能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细胞破裂,D符合题意。
6.(2022·深圳二模)人体肠道内寄生的痢疾内变形虫,能够将蛋白分解酶分泌到肠道,溶解人的肠壁组织,同时可以“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上述现象体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主动运输和胞吐 B.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和胞吞 D.胞吐和胞吞
【答案】 D
【解析】 人体肠道内寄生的痢疾内变形虫,能够将蛋白分解酶分泌到肠道,蛋白分解酶从痢疾内变形虫细胞内分泌出来的方式是胞吐,该酶的作用能溶解人的肠壁组织,痢疾内变形虫将肠壁组织细胞吃掉的过程通过胞吞完成,即题中的现象表明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和胞吞,即D正确。故选D。
8.(2021·江苏高考真题)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有关
C.神经细胞膜上运入K+的载体蛋白和运出K+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 A.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A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葡萄糖分子的浓度有关,与细胞质中其他溶质分子的浓度无关,B错误;C.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二者都具有特异性,载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C正确;D.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
9.(2021·江苏高考真题)细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摄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
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
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
【答案】 A
【解析】 A.叶肉细胞有原生质层和大液泡,所以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质中还含有叶绿体,而洋葱外表皮细胞呈紫色,所以即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带有叶肉细胞,也不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B.质壁分离实验中全程只在低倍镜下观察,B错误;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洋葱细胞就浸泡在蔗糖溶液中,C错误;D.紫色外表皮细胞中有一个紫色大液泡,那些无色的细胞应该是鳞茎细胞,不是鳞片叶外表皮,D错误。故选A。
10.(2021·湖北高考真题)细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下列有关该渗透作用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
B.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
C.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
D.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
【答案】 B
【解析】 大多数水分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少数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而Na+和Cl-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红细胞。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比主动运输更容易,故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故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Na+和Cl-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2021·湖南高考真题)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答案】 D
【解析】 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