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答题类型一 细胞代谢类大题答题规范1.基础类(2021·广州一模)森林碳汇一般指植物把大气中的CO2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CO2被植物吸收后,碳元素经光合作用的 ▲ 过程转化到有机物并储存于植物中。 上述过程所需的ATP和[H]的合成场所是叶绿体的 ▲ 。除光合作用外,森林碳汇还受植物的 ▲ (填生理作用)的影响。 注:▲为基础类题型【答案】 (1)暗反应 类囊体薄膜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详解】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CO2 被植物吸收后,碳元素经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于植物中;ATP和[H]是在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除光合作用外,森林碳汇还受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2021·广州一模)森林碳汇一般指植物把大气中的CO2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每年5月至9月是我国植物的快速生长期。该期间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 。 注:▲为基础类题型【答案】 (2)温度、光照强度【详解】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等,5月至9月光照强度较强、温度较高,能加快植物的光合速率,促进植物快速生长。(2021·广州一模)森林碳汇一般指植物把大气中的CO2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近40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其中的中幼龄森林正成为森林碳汇的主力军。若要增加某地的森林碳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2点)。注:▲为基础类题型【答案】 (3)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详解】 (3)森林碳汇一般指植物把大气中的CO2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要增加某地的森林碳汇,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技巧规范点拨:基础是根本2022年广东卷的难易比例大概是易∶中∶难=5∶3∶2。基础类的题型在2022年广东卷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所以基础类的题型是必须要保证拿满分的。要想拿满分,关键在于进行准确有效的背诵和规范默写。细胞代谢核心考点必背必默: 检测CO2:①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灰绿色。 提取色素:无水乙醇。分离色素:层析液。分离方法:纸层析法。SiO2的作用:使研磨充分。CaCO3的作用: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上到下的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最少最快)、叶黄素(黄)、叶绿素a(蓝绿,最多)、叶绿素b(黄绿)。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有氧呼吸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场所:光反应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叶绿体基质。ATP产生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能产生ATP的反应:有氧呼吸3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O2、温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照强度、CO2、温度等。 植物生长所需条件:水、CO2、无机盐、阳光等。 粮食储存条件:低温、低氧、干燥。果蔬保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湿度。2.原因分析推理类、判断分析推理类、数据分析推理类(2021·深圳一模)在不同发育期,缺水均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下表是某作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有关数据。其中“缺水”用T1表示,“适宜水分”用T2表示。据表格作答。说明:光补偿点指植物在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值,光饱和点是指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时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值。比较项目 苗期 开花期 成熟期T1 T2 T1 T2 T1 T2光补偿点/(μmol·m-2·s-1) 91.05 107 55.52 51.05 37.19 30.51光饱和点/(μmol·m-2·s-1) 2834.3 3541.3 2284.5 2553.6 2260.8 2258.8(1)该植物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 ,从表中数据分析,在开花期,适宜水分可以 ◆ ,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注:●为原因分析推理类题型,■为判断分析推理类题型,◆为数据分析推理类题型【答案】 (1)苗期 降低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详解】 (1)根据表格所示,植物在苗期光饱和点显著高于开花期和成熟期,该时期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植物生长最旺盛,开花期,适宜的水分提高了光饱和点,降低了光补偿点,促进光合作用。(2)苗期和开花期缺水时,光饱和点会 ■ ,主要原因是 ● ,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效率。 注:●为原因分析推理类题型,■为判断分析推理类题型,◆为数据分析推理类题型【答案】 (2)降低 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进入叶片的CO2减少【详解】 (2)根据表格分析知:苗期和开花期缺水后,光饱和点下降,缺水条件下,植物的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效率。(3)农作物不能长时间被水淹的原因是 ● 。注:●为原因分析推理类题型,■为判断分析推理类题型,◆为数据分析推理类题型【答案】 (3)水分过多,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会毒害细胞导致根部腐烂;水分过多会导致根部缺氧而能量不足,不利于无机盐的吸收【详解】 (3)农作物长期淹水后,导致根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导致根部细胞腐烂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同时根部缺氧导致能量不足,不利于对无机盐的吸收。技巧规范点拨:审题是关键,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或题(文图表)中 原因分析推理类:正面分析和阐述原因,尽量不要从反面分析和阐述。(1)搞清楚问的是什么的原因。(2)正面分析原因(主要有2种情况):①回归相应基础知识去分析(如2021年深圳一模第(2)题的第2空的原因,应回归的基础知识:缺水或高温时气孔会关闭,导致 CO2减少,光合速率下降)。②从题中文图表的相应信息去分析,据表据图或从……角度分析,一定要顺着题意去分析去找原因,这种原因只要认真审题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很容易找到的。(3)扣题正面组织语言:能用课本原话回答的用原话,不能用课本原话的尽量突出专业名词、专业术语,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判断分析推理类: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文图表的信息,应用知识去分析、找规律,从而作出判断。这类题型只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数据分析推理类: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文图表的数据去分析、找规律、推理,这类题型只要认真分析文图表的数据,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3.影响应用类(2021·广东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 。 注:★为影响应用类题型【答案】 (1)碳平衡(CO2平衡) 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详解】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的生态后果。(2021·广东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 注:★为影响应用类题型【答案】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详解】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碳元素,从而碳元素将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的消费者来获取碳元素,分解者通过分解生产者的遗体残骸和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来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2021·广东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 和增加 ★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注:★为影响应用类题型【答案】 (3)碳释放(CO2排放量) 碳摄取(CO2摄取量)【详解】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等,增加碳摄取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技巧规范点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通常会结合全球气候变暖、水华赤潮、温室大棚种植等热点问题一起考查,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关注:①全球气候变暖、水华赤潮的影响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在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应用;②温室大棚种植中应利用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4.实验设计类(2021·全国乙卷)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 释放的CO2。 注: 为实验设计类题型【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详解】 (1)白天有光照,叶肉细胞能利用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有氧呼吸三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合成ATP,因此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为有氧呼吸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反之,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故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释放的CO2。(2021·全国乙卷)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 ,又能保证 正常进行。注: 为实验设计类题型【答案】 (2)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 光合作用【详解】 (2)由于环境干旱,植物吸收的水分较少,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适应这一环境,气孔白天关闭能防止白天因温度较高,蒸腾作用较强导致植物体水分散失过多,晚上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固定以保证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021·全国乙卷)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3)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注: 为实验设计类题型【答案】 (3)实验思路:取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甲若干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湿度适宜的)正常环境中培养,B组在干旱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植株夜晚同一时间液泡中的pH,并求平均值。预期结果:A组pH平均值高于B组。【详解】 (3)该实验自变量是植物甲所处的生存环境是否干旱,由于夜间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导致液泡pH降低,故可通过检测液泡的pH验证植物甲存在该特殊方式,即因变量检测指标是液泡中的pH值。实验思路:取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甲若干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湿度适宜的)正常环境中培养,B组在干旱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植株夜晚同一时间液泡中的pH,并求平均值。预期结果:A组pH平均值高于B组。技巧规范点拨:明确目的,分清验证和探究,搞懂各个变量 实验设计类的题型最常考查的是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1)明确目的:认真审题,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因为接下来的实验思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结论等都是围绕着实验目的进行。(2)分清验证和探究:根据实验目的很容易判断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实验。如“验证……”这种是验证型实验,验证的是已知的;“探究……”这种是探究型实验,探究的是未知的。(3)实验思路:采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来实现实验目的的概述,主要概述自变量的处理和因变量的观察检测等。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怎么处理,因变量如何观察检测和呈现;注意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适宜相同。实验设计最常考查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及结论。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3)题,实验自变量是植物甲所处的生存环境是否干旱,由于夜间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导致液泡pH降低,故可通过检测夜间液泡的pH验证植物甲存在该特殊方式,即因变量检测指标是液泡中的pH值。(4)预期结果及结论:①验证型的结果是已知,结果与结论都是唯一的,并且和实验目的相一致,②探究型的结果是未知的,可能出现多种结果及结论,通常用“若……则……”来描述预期的结果及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