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安全记心中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间十分钟安全记心中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课间十分钟
安全记心中
课间安全活动主题班会
目 录
01
课间安全隐患
02
发生意外的自我保护
03
课间安全注意事项
课间安全隐患
章节副标题
PART 01
追逐打闹致碰撞风险
跑动中分心
学生在追逐打闹时,常常会一边跑一边回头看,这种分心行为极易导致与墙壁、门框或其他同学发生碰撞,造成擦伤、扭伤等伤害。
手持物品危险
如果学生在追逐时手中拿着铅笔、尺子或其他尖锐物品,一旦摔倒或碰撞,这些物品可能成为伤害源,增加意外伤害的严重性。
拐角盲区风险
教学楼的拐角处是视觉盲区,学生在奔跑时容易忽视拐角处的行人或障碍物,导致突然碰撞,引发意外事故。
设施损坏隐患识别
老旧设施检查
学校应定期检查课桌椅、门窗、楼梯扶手等设施,及时发现并修复老旧、损坏的部分,防止因设施问题导致的学生伤害。
安全隐患排查
对于存在松动、脱落或损坏的设施,如吊灯、风扇、黑板等,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应急设施维护
学校应确保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等应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并维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1
2
3
楼道楼梯管理
教室门口是学生进出的集中点,应引导学生有序进出,避免在门口聚集、打闹,减少因拥挤导致的意外伤害。
教室门口秩序
紧急疏散演练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熟悉疏散路线和程序,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上下课时,楼道和楼梯是学生流动的高峰区域,学校应安排教师或安全员进行疏导,避免学生拥挤、推搡,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拥挤踩踏高发区域
课间安全注意事项
章节副标题
PART 02
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能够有效避免人流对冲,减少拥挤和推搡现象,确保通道畅通无阻,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风险。
秩序维护
通过严格执行靠右行规则,学生能够逐步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为校园安全奠定基础。
安全意识培养
教师在课间应加强巡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确保规则落实到位,并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教师监督
上下楼梯靠右行规则
危险区域主动避让原则
01
学校应在危险区域(如施工区域、湿滑地面、高空坠物风险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学生主动避让,避免误入危险区域。
标识明确
02
学生应养成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发现潜在危险(如地面湿滑、碎石堆积、高空坠物等)时,及时报告老师或绕行,确保自身安全。
环境观察
03
学校应制定针对危险区域的应急预案,明确学生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并通过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预案
体育器材正确使用规范
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如滑梯、单杠、跳绳等)时,应严格按照器材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不当使用导致意外伤害。
规范操作
教师在课间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需亲自示范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全程监督,确保安全。
教师指导
学校应定期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存在隐患的器材,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器材问题受伤。
器材检查
1
2
3
发生意外的自我保护
章节副标题
PART 03
摔倒时护头蜷身姿势
摔倒时,应立即用双手护住头部,尤其是后脑勺,以减少头部受到撞击的风险,避免脑震荡或其他严重伤害。
在摔倒过程中,尽量将身体蜷缩成球状,收紧腹部和四肢,这样可以分散冲击力,减少对脊柱和内脏的伤害。
如果条件允许,摔倒后可以顺势滚动,以减缓冲击力,避免身体某一部位承受过多的压力,同时减少擦伤和挫伤的可能性。
护头姿势
蜷身姿势
顺势滚动
骨折扭伤应急处置法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肿胀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利于伤处恢复。
发现骨折或扭伤时,应立即用夹板、绷带或其他固定工具将伤处固定,避免移动,以防止二次伤害和进一步损伤。
在受伤后24小时内,应使用冰袋或冷敷包对伤处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处理
抬高患肢
固定伤处
及时求助师长的途径
03
02
01
在发生意外时,应大声呼救,吸引周围同学或老师的注意,以便及时获得帮助,尤其是在无法自行处理的情况下。
如果携带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或联系学校医务室,详细描述事故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救援人员迅速到达。
在校园内,应尽快寻找就近的老师或工作人员,向他们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下一步处理,确保安全得到及时保障。
大声呼救
使用通讯工具
寻找就近老师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watching
汇报人:XX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