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热点速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思考: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有哪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新课导入
2024 部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2.政治认同: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在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3.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思想理念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价值
自主预习
结合教材P50—53,思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你说我说: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享你感受到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艺
传统节日
传统美食
传统建筑
传统服饰
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思想
传统技艺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2024年新年贺词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重要性?
探究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这些思想通过不断的发展,至今还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璀璨的中华文明》
思考:通过视频,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产生了那些新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重要性?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的启迪。
名言欣赏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这些思想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苟 日 新,日 日 新,又 日 新。
——《礼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蕴含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蕴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
从以上理念中任选其一,说说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践行的?
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践行核心思想,你我都是行动者
二十四节气,它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北方地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兴修水利,开始春耕准备;南方多地,人们紧抓“冷尾暖头”及时下种
北方地区开始种植春麦、春玉米、春豆等作物,南方地区则开始进行水稻的春季播种
每年立秋前后,农人们忙起来“晒秋”,在院子或屋顶平台择一处空地,陆陆续续晾晒田间收获的菜蔬谷物
霜降时节,正是秋收冬藏的关键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打尾,“霜降到,无老少”,已经成熟的庄稼需要及时收割,以免遭受霜冻的侵害
二十四节气是农民普遍使用的“农业气候历”。农民根据节气安排农事活动,涉及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粮食收储等农业生产各环节,是农民应时劳作的行动指南。农民常言“种田种地,全凭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快锄苗,小满望麦黄”、“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红薯收”,这都充分诠释了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规定性,遵节气安排生产是千百年来不违农时的生动体现。
点拨:(1)这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
知识体系,是尊重、顺应大自然的表现。
(2)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P51-53★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内涵: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024年全国粮食突破1.4万亿斤,2025要实现粮食连续丰收而努力。
惊蛰时节春耕不歇,各地追逐春光,为田野“织彩绸”。
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不一样。
为什么各地春耕行动不一样呢?
选种:考虑土壤、气候、饮食习惯;
翻耕: 坚持深耕细耙,创造生长条件;
施肥用药:观察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
确定时间和用量
生长管理:关注田间实况,做好浇水、
除草等
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情况。
按照实际情况分阶段正确处理,踏实付出,毫不懈怠。
可否一劳永逸,坐等丰收呢?




黑龙江
农业耕作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不盲目行事。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脚踏实地)既要怀抱理想,又要关注现实,
(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探究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逐年


——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告诫我们成长中稳步前进

村逐步


粮食产量:2024年14130万亿斤——2023年13908万亿斤———2022年13731万亿—2021年10720.54万亿斤
探究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传统西游记
现代黑神话悟空
传统哪吒
现代哪吒
观察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新思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革故鼎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又保持了民族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时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此句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启示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此句同样也包含实用主义的思想,即“变通”,告诉人们遇事不要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相关链接
探究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再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思考: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体现了孔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即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宣布2025年惠农系列政策,关乎农民的钱袋子、粮囤子,还有未来的生活走向
1月23日,《2025年四川省30件民生
实事实施方案》印发。 涵盖就业创业、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养老育幼、扶弱济困、城乡宜居、交通出行、文体惠民、除险保安9大领域,共计30件项目。
3月20日,颁布2025年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实现强农惠农富农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些政策?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6.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是什么?/中华民族在社会治理方面有什么主张?(P53)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内容?(表现)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理念
核心思想理念
历久弥新

思想理念
o
地位
和作用
★内涵
①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课堂小结
教案设计: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人生目标的概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正确与错误的人生目标,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规划未来和制定目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且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某人因设定并追求正确人生目标而取得成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目标?它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人生目标的概念
讲解:介绍人生目标的定义,强调其作为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指引作用。
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曾经设定过的目标,并分享其实现情况。
正确人生目标的特征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或多个因设定正确人生目标而取得成功的案例。
讨论:你认为正确的人生目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判断一个目标是否正确?
错误人生目标的危害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或多个因设定错误人生目标而导致失败或迷茫的案例。
讨论:错误的人生目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设定错误的目标?
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讲解:介绍几种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如自我反思、规划未来、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等。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分享给全班。
三、课堂实践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可能遇到的情境,并展示如何正确应对。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且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制定目标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人生目标计划,并分享给小组同学。
四、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生目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将如何制定并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短文,或设计一个具体的人生目标计划。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规划能力,鼓励他们在设定人生目标时考虑个人实际和社会责任。
强调正确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这旨在告诉青少年( )
①放弃学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②学会苦中作乐,摒弃消极情绪
③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④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D
随堂练习
2.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研究,春节庆祝活动始于商朝时期,其起源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如今,春节庆祝活动与形式日益新颖有趣,已成为国人心中的最重磅的节日。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海纳百川,世界最优
③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独一无二,包罗万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上述名句蕴含的思想理念(   )
①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物质力量
④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