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增强对国家文化的归属感。
领悟思想理念中的担当精神,自觉承担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积极践行时代使命。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学会用思想理念滋养心灵,培育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提升道德实践与自我省察能力。
发现问题
笔记区
怎样理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
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教材P50-53,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1.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的内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你说我说: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享你感受到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艺
传统节日
传统美食
传统建筑
传统服饰
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思想
传统技艺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发现问题
笔记区
环节一:知“压岁钱”变迁,品思想理念魅力
汉代 :最早的压岁钱是“压胜钱”,主要用于压邪消灾,保佑小孩平安。
唐代 :在宫廷中开始流行春日散钱的活动,用于长辈给新生儿祛邪赐福。
明清时期 :压岁钱的形式进一步发展,人们会用红绳串钱赐予儿童,寓意吉祥如意 。
民国时期 :压岁钱的形式演变为用红纸包裹铜元或钞票,寓意“长命百岁” 。
如今:压岁钱的形式演变为便捷的电子红包,寓意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美好祝愿。
发现问题
笔记区
环节一:知“压岁钱”变迁,品思想理念魅力
压岁钱,历经岁月变迁,从最初的铜钱,到后来的纸币,再到如今便捷的电子红包,形式日新月异。然而,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变化,那份饱含着祝福的文化内涵,却如同一条坚韧的丝线,贯穿始终,将代代亲情紧密相连,正是这一思想理念让春节收压岁钱习俗传承千年,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例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地位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有拜年、放鞭炮、吃年夜饭、贴春联、给压岁钱等习俗。
环节一:知传统习俗,品思想理念魅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地位作用
(1)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道法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的启迪。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
与时俱进
安民富民
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
惠民利民
道法自然
你听说过以下的词语吗?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P51
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这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尊重、顺应大自然的表现。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
导入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杜甫《观打鱼歌》
描绘的是种植业
描绘的是畜牧业
描绘的是渔业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寻觅地域特色—独特风味
云南菌子
新疆葡萄
黑龙江五常大米
西藏林芝灵芝
海南榴莲
文昌椰子
议一议
①为什么这些食物的独特风味只有在当地才会产生?
“海拔、气候、土壤、光照要求...不同”
②早在古人从事农耕时,他们就根据水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安排种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去辛勤劳作,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收成,这体现了何种思想理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P52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知识总结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指出: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革故鼎新"源于《周易》
的《革卦》与《鼎卦》。
【解释】
革:改变,革除;
故:旧的;
鼎:树立。
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
指出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传统农耕工具
传统农耕方式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探究与分享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再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思考: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点拨:体现了孔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即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
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惠民利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使人民得到实惠 ,让人民得到好处 ,方便人民做事,追求群众生活的安稳幸福等。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安民富民”的意思 是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民为邦本》给我们哪些启示?
新闻直通车:你知道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践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措施吗?
1.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住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
3.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鼓励企业扩岗。
4.消费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
2024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学位供给,到2026年各设区的市高中阶段学校学位供给率达到100%及以上,全面满足初中毕业学生继续就学需求。
新授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历久弥新

思想理念
o
地位
和作用
★内涵
①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课堂小结
教案设计: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人生目标的概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正确与错误的人生目标,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规划未来和制定目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且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某人因设定并追求正确人生目标而取得成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目标?它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人生目标的概念
讲解:介绍人生目标的定义,强调其作为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指引作用。
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曾经设定过的目标,并分享其实现情况。
正确人生目标的特征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或多个因设定正确人生目标而取得成功的案例。
讨论:你认为正确的人生目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判断一个目标是否正确?
错误人生目标的危害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或多个因设定错误人生目标而导致失败或迷茫的案例。
讨论:错误的人生目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设定错误的目标?
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
讲解:介绍几种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如自我反思、规划未来、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等。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分享给全班。
三、课堂实践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可能遇到的情境,并展示如何正确应对。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且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制定目标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人生目标计划,并分享给小组同学。
四、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生目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将如何制定并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短文,或设计一个具体的人生目标计划。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规划能力,鼓励他们在设定人生目标时考虑个人实际和社会责任。
强调正确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这旨在告诉青少年( )
①放弃学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②学会苦中作乐,摒弃消极情绪
③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④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D
随堂练习
2.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研究,春节庆祝活动始于商朝时期,其起源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如今,春节庆祝活动与形式日益新颖有趣,已成为国人心中的最重磅的节日。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海纳百川,世界最优
③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独一无二,包罗万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上述名句蕴含的思想理念(   )
①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物质力量
④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