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生活观察: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思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思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下1.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2.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养成积极生活态度。3.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4.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现问题笔记区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 P58-6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学习任务一:感知人文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任务二:解析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内涵和意义?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内涵和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内涵和意义?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内涵和意义?探究一: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及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礼乐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规范人外在的行为,涵养人内在的心性。所以你看本来你的心情很浮躁,你听上一段古典音乐,让你浮躁的心能够马上安静下来,这个就是乐教的作用,培养一种平和之气,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礼乐教化思考:中华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它的价值有哪些?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及价值?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探究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表现吧!冰雪运动中的文明交融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吸引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既展现了中华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又通过赛事合作强化了亚洲国家间的文化互鉴与安全共识。赛事闭幕式“雪韵丁香”的意象,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 文化交流的包容路径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丝路审美共同体”,通过敦煌文保国际合作、中埃联合考古等项目,既保护各国文化遗产原真性,又创造跨文明对话新范式,实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东方智慧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内涵: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如果我们能够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寻求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知识拓展《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思考:上述文化典籍,给我们带来什么精神滋养?说明了中华人文精神的什么特点。(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含义意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提示: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养)。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思考: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怎样的美学追求?(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表现意义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发现问题笔记区国画书法舞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提示: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强调高远的理想与志趣,表现出平静乐观、怡然自得的态度,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观看视频】:《陶渊明:归园田居》,结合【探究与分享】P61,小组合作讨论: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知识补充】:俭约自守出自《素书》,原文是“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意为做人要以勤俭节约来要求自己,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与严格的自我约束来修身养性,体现了一种克己、自律的精神追求。【相关链接】P61-62,中和泰和《礼记 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 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 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 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人物1:“布衣院士”卢永根: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同志,被人们尊称为“布衣院士”,对自己的生活,他近乎“苛刻”,家具竟用了半个世纪之久;对国家和社会,他却极度慷慨,他和夫人将两人毕生的积蓄880余万元悉数捐出成立教育基金。人物2:“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持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国家奖励给他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工作室。生活上他勤俭朴实,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穿的衣服也是百十来块钱一件,一穿就是好几年。思考:结合人物故事,谈谈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体做法。思考: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体做法。(1)节约粮食、水电,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拒绝浪费。(2)自觉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做简约生活方式的先行者。(3)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制定家庭预算,合理规划家庭开支。(4)适度消费,抵制搞攀比、讲排场,在生活中学会克制不必要的消费和欲望,追求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中华人文精神形成、价值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1. 202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上述话语( )①主张化解冲突,建设价值观念一致的世界②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③有利于协调不同意见,促进中法和谐相处 ④表明我国主动附和他国,彰显大国气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B2.《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春晓》《长歌行》《游子吟》《将进酒》《送别》《使至塞上》……在歌声中我们能( )①体悟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享受文化创新②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③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文化④知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D3.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凭借《共生共舞》和《凤鸣凌霄》将汉唐盛世精彩呈现,使中华古韵与现代美学精妙融合,勇夺中国艺术体操史上集体全能首枚奥运金牌。这一成就彰显了(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文化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C.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艺术体操的成功是对多元文化的否定D.中华文化取得的成就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B4.品优秀文化典籍,悟中华人文精神2024年9月9日,“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据悉,“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第一单元“民族元典”从“五经”出发,①展示《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民族元典的磅礴气势、深刻思想,再到经后世学者不断扩充形成的“十三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揭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经学在中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做人”之学,一种“成圣”之学。②要做一理想人,要做一圣人,便该在人生社会中去做,这便是中国学术传统中之人文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③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④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⑤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