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8 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复习“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核心考点 核心主干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把握“一个规律”,抓住“四个特点” (1)“一个规律”:文明产生源于食物生产革命→私有制产生→国家形成 (2)“四个特点”:多元/多样、不断扩展、小国到帝国、迁徙交流不断中古时期的世界 把握“两个特点”“四个洲”“六种文明” (1)“两个特点”:多样/多元、独立与交流并存 (2)“四个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3)“六种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东亚文明、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 1.原始时代的人类文明(1)社会生产:原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2)社会生活。①古代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等地独立发明了农业,人类逐渐定居并形成村落,出现早期城市。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圆锥形帐篷。②原始手工业、商业、音乐、文学、宗教、天文知识也逐渐发展起来。(3)文明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阶级、国家和文字出现。2.奴隶制时代多元文明的发展(1)西亚文明。①政治: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经济: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产生了早期城市;商业领域出现金属铸币、借贷商人、使用契约。③建筑:修建带有人首飞牛雕刻的王宫;用砖块建造房屋,多家连建。④文化:创造楔形文字、创作《吉尔伽美什》、发明60进制、亚述巴尼拔王建立图书馆。(2)埃及文明。①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是最高统治者。②经济:商业发展,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③建筑:金字塔是文明的象征,法老修建众多神庙;建设木框架房屋,带有庭院。④文化:创造象形文字、编制太阳历、制作莎草纸、创建亚历山大博学园。(3)南亚文明(古印度文明)。①政治: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成为印度文明的重要象征符号。②文化:创制巴利文,创立佛教,创作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4)古希腊文明。①政治: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②经济:各城邦形成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货币流通范围大、货币经营行业兴起、出现汇票雏形。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③建筑:房屋包括中庭(核心)、中庭左右房间、正屋。④文化:产生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古希腊的文学、史学、哲学等成就影响深远。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的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人类文明的交流(1)印欧人的迁徙: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日耳曼人南迁:3—6世纪,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国家,最后灭亡西罗马帝国。 1.背景(1)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2)古代文明通过武力扩张不断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2.表现(地跨亚非欧的三大帝国)帝国 制度文明(政治统治) 区域性影响波斯 帝国 在中央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修筑驿道,统一币制等 继承了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推动了亚非欧三大洲的文明交往亚历 山大 帝国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罗马 帝国 奴隶制,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国教,行省制,贸易发展 促进了文明交往的程度,扩大了文明联系的范围 1.政治(1)制度建设: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存,形成二元政治格局。13世纪初,英王被迫签署《大宪章》;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4世纪初,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强化。(2)城市自治:10—11世纪城市兴起,通过斗争赢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权。(3)拜占庭与俄罗斯: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俄罗斯通过伊凡四世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最终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是经济生产的基本特征,手工业者和商人实行行会或商会管理,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3.文化(1)思想:基督教会势力强大,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阐述教义的《圣经》对西欧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影响重大。(2)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地位重要;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创作史诗《伊戈尔远征记》。(3)建筑:拜占庭罗马式穹顶建筑风格,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1.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①半岛统一: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②帝国统治。方面 体现政治 稳定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 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 灿烂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③历史地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奥斯曼帝国。①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15—16世纪,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3)日本。①646年,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②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4)朝鲜。①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②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2.古代非洲文明区域 代表国家 成果 特征南部 非洲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群 相对隔绝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文明东部 非洲 阿克苏姆、摩加迪沙 外贸发达,城市繁荣;园艺业为主 兼容并蓄的混合型文明西部 非洲 加纳、马里和桑海 黄金交易繁荣,廷巴克图是文化中心 古代西部非洲文明最高代表呈区域 性特征 原因 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受到外来文明影响3.中古时期的美洲(1)政治:玛雅人建立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印加人建立集权国家,通过划分政区、编制人口调查表和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加强统治。(2)经济: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农业;玛雅人发展了以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土地分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3)文化:多神崇拜,太阳神占特别重要地位;玛雅人发明独特文字和玛雅历,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人锻造铜器,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手工制品精美。(4)建筑:玛雅人建有金字塔庙宇;印加人建造驿道和太阳庙。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骑射奔袭的游牧文明。(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反过来也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中,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2.农耕游牧文明的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 1.经济发展模式对西方的影响:受地理环境影响,古希腊罗马农业都不发达,为了生存,古希腊采用的是物物交换的贸易往来,而古罗马采用的是侵略与扩张,这些思想对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古希腊罗马对西方政治与民主的影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制对西欧影响深远。3.古希腊罗马宗教与艺术对西方的影响(1)早期罗马文化几乎是对希腊文化的纯粹继承与模仿,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基督教很快在整个罗马帝国兴起并被定为国教,从此开辟了欧洲基督教时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广大区域都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2)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教育的主体。(3)在艺术领域,特别是建筑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仿古典时期的浪潮。(4)在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为后世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 1.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和封土的体制:封土制和封君封臣制相辅相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以封土为纽带,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5)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并存,禁欲作为一种宗教原则在理论上不受性别局限,同时适用于男女,但在具体应用上男女实际处于不平等地位。贵族文化通过骑士的浪漫英雄主义得以表现,即骑士精神。2.历史影响(1)孕育了商业复兴的力量:中世纪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2)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3)催生了西欧近代民主宪政:中世纪城市自治、市民阶级的形成、日耳曼人的民主传统和习惯法、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等,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