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郊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郊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郊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新昌期中)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
2.(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螺线管及静止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红梳理反思了“磁场和磁感线”相关知识,她归纳整理如下,其中正确的有(  )
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②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③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④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2024八下·新昌期中)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在分子中不可能运动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5.(2024八下·新昌期中)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根据图给信息,下列关于铟元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原子序数为49
6.(2024八下·新昌期中)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7.(2024八下·新昌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一个钙离子:Ca-2
8.(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是火警自动报警原理图。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①温度升高使铜铁双层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③电磁铁具有磁性。④衔铁被吸下。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① ③ ④ ② ⑤
C.① ② ④ ③ ⑤ D.① ④ ③ ② ⑤
9.(2024八下·新昌期中)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  )
A.Cd2S B.CdS2 C.Cd2S3 D.CdS
10.(2024八下·新昌期中)关于下列图示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将发生偏转,依据该现象可制成电动机
B.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磁场中导体竖直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C.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磁场中导体将运动,依据该现象可制成发电机
D.如图丁所示,两磁极间不需要任何物质就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
11.(2024八下·新昌期中)近日教育部要求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现在,近视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还可能与体内缺少微量元素铬有关。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核电荷数是24,则铬原子的中子数为(  )
A.24 B.28 C.52 D.76
12.(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插座发生短路了 B.进户的火线断了
C.进户的零线断了 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13.(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则(  )
A.甲、乙都会触 B.甲、丙都会触电
C.乙、丁都会触电 D.丙、丁都会触电
14.(2024八下·新昌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3:6:1
15.(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水温变化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源、热敏电阻、电磁铁、定值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在线圈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一铁块。实验时把热敏电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到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
B.到时间内水温升高
C.到时间内电压表示数最小
D.到时间内电路中电流变大
16.(2024八下·新昌期中)我国家庭电路,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正常值为   ,辨别火线和零线可以使用   。安全用电原则是: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7.(2024八下·新昌期中)用相应的化学用语符号表示:
①氧化钠   。
②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③2个氯分子   。
④2个氧离子   。
18.(2024八下·新昌期中)下列各物质:A、鲜牛奶B、水银C、冰水混合物D、二氧化碳E、新鲜空气F、液氮。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②属于单质的是   ;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   ;
19.(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宾馆的客房常常需要插卡用电,如图所示,房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接在干路上,房间里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是   联的。某房客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则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
20.(2024八下·新昌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
21.(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明观察了小区入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绿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S闭合。
(1)闭合开关后,线圈吸住铁柱时,电磁铁的上端为   极。
(2)若电源电压下降,栏杆不能抬起。除了更换电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样杆正赏抬起的方法:   。
22.(2024八下·新昌期中)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小明将组装好的电动机模型、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串联起来如图甲所示。
(1)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线圈不转,他用手轻轻转了一下线圈,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线圈原来不转的原因可能是   。
A.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B.电源正负极接反了  C.磁铁没有磁性
(2)接下来,小明把永磁铁换成图乙所示的电磁铁,并将电磁铁线圈的两个接线柱M、N分别与电刷A、B相连,使电磁铁线圈与电动机模型线圈并联后,合用一个电源。当改变电源正、负极时,电动机线圈转动的方向会不会改变?   。
23.(2024八下·新昌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   。
族 周期 ⅣA VA ⅥA ⅦA
2 6碳 12.01 7氨 14.01 8氧 16.00 9氟 19.00
3 14硅 28.09 15磷 30.96 16硫 32.06 17氯 35.45
24.(2024八下·新昌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l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开始,国际上采用C﹣12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2)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其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Cl﹣35和Cl﹣37,则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   Cl﹣3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 化学式为C2H3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原子个数比是   。
(2)丙烯醛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112g 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6.(2024八下·新昌期中)某小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并进行了实验,使指针绕O点转动,记录指针A所指的刻度值大小。
线圈接线点 接线柱1 接线柱2 接线柱3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电流(安) 0.8 1.2 1.6 0.8 1.2 1.6 0.8 1.2 1.6
指针A所指的刻度值大小 0.8 1.2 1.6 0.6 0.9 1.2 0.4 0.6 0.8
(1)进行1、2、3实验控制不变的变量是   ,从而探究   的关系;
(2)实验中,他们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   ;
(3)写出能使指针反向偏转的具体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27.(2024八下·新昌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ɑ粒子(ɑ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ɑ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ɑ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8.(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柯利用题图装置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磁体的磁性强弱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过程中将条形磁体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来判断感应电流的大小。
(1)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是   。
(2)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柯先后用图甲和图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要验证的是上述的猜想   。
(3)若要利用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猜测一,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应该如何操作   ?
29.(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等电器都是用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
(1)图甲,三孔式插座的中间插孔连接的是   ;
(2)细心的小科发现,插头的中间脚比另外两只脚要略长,如图乙,都是如此。请你解释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30.(2024八下·新昌期中)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
31.(2024八下·新昌期中)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求:
氮肥(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   。
(2)多少克尿素(CO(NH2)2]与40克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
32.(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衔铁与上触点接触,与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衔铁与下触点接触,与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伏,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为3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如图乙所示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应与接线柱   (填“A” 或“B”)相连。
(2)热敏电阻的阻值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是   。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判断。
【解答】A.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220V,故B错误;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故C正确;
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根据磁感线的特点、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各个选项。
【解答】 A.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应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A错误;
B.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应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错误;
C.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应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C正确;
D.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应为N极,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的磁感线应是从左指向右的,小磁针的左端应为S极,故错误。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解答】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故①正确;
②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故②错误;
③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故③错误;
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故④正确;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相互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例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故C错误;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该元素的名称铟中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49,故B、D正确不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
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化学式的写法;
D.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A.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A错误;
B.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B错误;
C.铝通常显+3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表示为Al2O3,故C正确;
D.1个钙离子表示为Ca2+,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从火警报警器的作用入手,结合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从而确定其工作顺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导致双金属片的弯曲是分析此题的入手点。
【解答】 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①温度升高使铜铁双层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
③电磁铁具有磁性。
④衔铁被吸下。
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故正确顺序是:(1)(3)(4)(2)(5).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进而确定化学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可以设硫化镉的化学式为CdxSy,根据化合物种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y=0,解得:x:y=1:1,那么它的化学式为CdS。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各个选项的描述对照即可。
【解答】A.甲中通过电流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该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不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图乙中磁场方向在竖直方向,当磁场中导体竖直向上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故B正确;
C.丙图演示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错误;
D.丁图中,小磁针与条形磁体间的磁体间力的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而磁场是看不见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计算质子数,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中子数。
【解答】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2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52-24=28。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位置和种类即可。
【解答】A.如果插座处发生短路,那么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此时会使保险丝熔断,插座的两孔都不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进户线的火线断了,那么插座的两个孔都不带电,即试电笔的氖管不会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
C.进户的零线断了,那么左孔通过灯泡与火线连通,右孔直接与火线连通,因此测电笔接触时会发光,故C符合题意;
D.若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则其它两盏灯仍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解析】【分析】触电的条件:①接触火线;②形成通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①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下面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无法形成电流的通路,故不会发生触电;
②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此时没有接触火线,因此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
③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它通过丁与大地连通,这样电流可以从火线经丙、丁导向大地,会造成丙、丁两人同时触电。
综上所述,甲、乙都不会触电,丙、丁都会触电,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C.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有几种元素;
D.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B.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根据图乙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据此可判断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然后可知电压的变化,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判断水温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A.t1到t2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增大,那么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故A错误;
B.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可知,t1到t2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时,水温升高,故B正确;
C.到时间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大,则电磁铁的磁场最强,此时电流最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最大,故C错误;
D.由图像知道,到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220V;测电笔;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电压的知识,结合测电笔的用途解答;
(2)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解答。
【解答】(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7.【答案】Na2O;;2Cl2;2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1)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1)x+(-2)y=0,解得:x:y=2:1,则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
(2)五氧化二氮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显+5价;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2个氯分子表示为2Cl2;
(4)2个氧离子表示为2O2-。
18.【答案】AE;BF;C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组物质组成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鲜牛奶含有蛋白质、油脂、水分等,属于混合物;
B.水银是由一种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化合物;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E.新鲜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F.液氮是液态的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AE;
②属于单质的是BF;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CD。
19.【答案】开关;并;插头处短路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1)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2)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用电器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房卡插入插槽中,房间内的灯开始工作;拿走房卡,灯泡熄灭,则房卡相当干路上的开关;
(2)房间里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它们之间不相互影响,因此是并联的;
(3)断开开关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发生短路现象,台灯的插头处短路。
20.【答案】C;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变化II种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即是否出现新的分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变化Ⅱ中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C。
(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生成了新的分子,即生成新物质。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则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21.【答案】S;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小些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2)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据此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向下端,则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
(2)栏杆不能抬起,说明电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此时可以增大电流,即减小总电阻,此时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小些。
22.【答案】A;不会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当电动机的线圈处于平衡位置时,线圈两侧受平衡力的作用,电动机不转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一个因素时,受力方向才会发生改变。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拨动一下后,打破平衡,电动机便转动起来,则线圈原来不转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故选A。
(2)电磁铁线圈的两个接线柱M、N分别与电刷A、B相连,此时磁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当对调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时,通过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则电动机线圈的受力方向不变,其转动方向不变。
23.【答案】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原子的核电荷数就不同;
(2)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为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24.【答案】中子;大于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
(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解答】(1)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中子数不同;
(2)设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为x,
那么得到:35×x+37×(1-x)=35.5
解得:x=75%,
自然界中Cl﹣37所占的百分比为1-75%=25%。
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
25.【答案】3:4:1;56;112克丙烯醛(C2H3CHO)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12g××100%=72g;答:112g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碳元素的质量=丙烯醛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C2H3CHO可知,丙烯醛中的C、H、O原子个数比是3:4:1;
(2)根据化学式C2H3CHO可知,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56;
26.【答案】线圈匝数;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保证电流不变;见详解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中接线柱的选择情况确定变量和不变的量,进而确定探究的目的;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1、2、3实验时,线圈接点均为接线柱1,即控制不变的变量是线圈的匝数。变化的是电流大小,从而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2)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改变了线圈的匝数,此时应保持电流不变,那么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保证电流不变。
(3)磁场方向与电流有关,为了能使指针反向偏转,可以改变电流方向,或是磁铁的磁极对换一下。
27.【答案】不会;A;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2)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后运动轨迹发生改变,根据它们的受力情况确定原子内的结构;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那么α粒子的受力大小基本相同,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故选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没有研究清楚,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28.【答案】电磁感应;三;将条形磁铁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幅度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感应的定义解答;
(2)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猜测一确定实验探究中的变量,然后确定操作内容。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感应电流的原理。
(2)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只有条形磁体向下插入线圈的匝数不同,所以他要验证的是猜想三,即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匝数有关。
(3)验证猜测一,即探究速度对电磁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那么操作为:将条形磁铁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幅度。
29.【答案】地线;使三脚插头首先将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2)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较长的插脚的作用。
【解答】(1)根据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中间地”可知,三孔式插座的中间插孔连接的是地线。
(2)插头的中间脚比另外两只脚要略长,则插入时先接通地线,断开时最后断开地线,从而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30.【答案】四;72:11;解: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每天需要补充锌元素的质量=20千克×0.5毫克/千克=10毫克从口服液中补充的锌元素的质量=10毫克×1/2=5毫克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的支数=5毫克÷5.0毫克/支=1答: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首先用小孩的体重×0.5毫克/千克计算出一天需要的锌元素的质量,再乘得到从口服液得到的锌元素的质量,最后除以5毫克/支计算一天需要的口服液支数。
【解答】(1)由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2)由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2):(1×22)=72:11。
31.【答案】7:1:12;30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根据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H4NO3 可知,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4):(16×3)=7:1:12;
(2)尿素和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设需要尿素的质量为x,则:
x××100%=40g×
解得:x=30g。
32.【答案】B;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磁铁吸合时接通的动触点,以及对应的工作状态,然后确定接线柱C的接线方法;
(2)根据乙图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乙图确定对应的温度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此时接通下面的动触点B。由于此时警铃响,所以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B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A相连。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
(3)当线圈中的电流I=50mA=0.05A时,
控制电路的总电阻R总=;
热敏电阻R=R总-R0=60Ω-30Ω=30Ω;
由图乙可知,此时t=80℃;
所以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郊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新昌期中)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判断。
【解答】A.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220V,故B错误;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故C正确;
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C。
2.(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螺线管及静止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根据磁感线的特点、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各个选项。
【解答】 A.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应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A错误;
B.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应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错误;
C.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应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C正确;
D.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应为N极,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的磁感线应是从左指向右的,小磁针的左端应为S极,故错误。
故选C。
3.(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红梳理反思了“磁场和磁感线”相关知识,她归纳整理如下,其中正确的有(  )
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②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③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④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解答】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故①正确;
②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故②错误;
③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故③错误;
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故④正确;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4八下·新昌期中)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在分子中不可能运动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相互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例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故C错误;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故D正确;
故选:D
5.(2024八下·新昌期中)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根据图给信息,下列关于铟元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原子序数为49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该元素的名称铟中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49,故B、D正确不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八下·新昌期中)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
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
故选B。
7.(2024八下·新昌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一个钙离子:Ca-2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化学式的写法;
D.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A.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A错误;
B.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B错误;
C.铝通常显+3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表示为Al2O3,故C正确;
D.1个钙离子表示为Ca2+,故D错误。
故选C。
8.(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是火警自动报警原理图。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①温度升高使铜铁双层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③电磁铁具有磁性。④衔铁被吸下。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① ③ ④ ② ⑤
C.① ② ④ ③ ⑤ D.① ④ ③ ② ⑤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从火警报警器的作用入手,结合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从而确定其工作顺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导致双金属片的弯曲是分析此题的入手点。
【解答】 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①温度升高使铜铁双层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
③电磁铁具有磁性。
④衔铁被吸下。
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故正确顺序是:(1)(3)(4)(2)(5).
故选B。
9.(2024八下·新昌期中)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  )
A.Cd2S B.CdS2 C.Cd2S3 D.CdS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进而确定化学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可以设硫化镉的化学式为CdxSy,根据化合物种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y=0,解得:x:y=1:1,那么它的化学式为CdS。
故选D。
10.(2024八下·新昌期中)关于下列图示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将发生偏转,依据该现象可制成电动机
B.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磁场中导体竖直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C.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磁场中导体将运动,依据该现象可制成发电机
D.如图丁所示,两磁极间不需要任何物质就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各个选项的描述对照即可。
【解答】A.甲中通过电流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该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不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图乙中磁场方向在竖直方向,当磁场中导体竖直向上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故B正确;
C.丙图演示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错误;
D.丁图中,小磁针与条形磁体间的磁体间力的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而磁场是看不见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八下·新昌期中)近日教育部要求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现在,近视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还可能与体内缺少微量元素铬有关。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核电荷数是24,则铬原子的中子数为(  )
A.24 B.28 C.52 D.76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计算质子数,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中子数。
【解答】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2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52-24=28。
故选B。
12.(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插座发生短路了 B.进户的火线断了
C.进户的零线断了 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位置和种类即可。
【解答】A.如果插座处发生短路,那么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此时会使保险丝熔断,插座的两孔都不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进户线的火线断了,那么插座的两个孔都不带电,即试电笔的氖管不会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
C.进户的零线断了,那么左孔通过灯泡与火线连通,右孔直接与火线连通,因此测电笔接触时会发光,故C符合题意;
D.若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则其它两盏灯仍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则(  )
A.甲、乙都会触 B.甲、丙都会触电
C.乙、丁都会触电 D.丙、丁都会触电
【答案】D
【知识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解析】【分析】触电的条件:①接触火线;②形成通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①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下面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无法形成电流的通路,故不会发生触电;
②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此时没有接触火线,因此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
③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它通过丁与大地连通,这样电流可以从火线经丙、丁导向大地,会造成丙、丁两人同时触电。
综上所述,甲、乙都不会触电,丙、丁都会触电,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4八下·新昌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3:6:1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C.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有几种元素;
D.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B.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D错误。
故选B。
15.(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水温变化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源、热敏电阻、电磁铁、定值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在线圈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一铁块。实验时把热敏电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到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
B.到时间内水温升高
C.到时间内电压表示数最小
D.到时间内电路中电流变大
【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根据图乙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据此可判断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然后可知电压的变化,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判断水温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A.t1到t2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增大,那么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故A错误;
B.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可知,t1到t2时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时,水温升高,故B正确;
C.到时间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大,则电磁铁的磁场最强,此时电流最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最大,故C错误;
D.由图像知道,到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磁力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6.(2024八下·新昌期中)我国家庭电路,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正常值为   ,辨别火线和零线可以使用   。安全用电原则是: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答案】220V;测电笔;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电压的知识,结合测电笔的用途解答;
(2)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解答。
【解答】(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7.(2024八下·新昌期中)用相应的化学用语符号表示:
①氧化钠   。
②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③2个氯分子   。
④2个氧离子   。
【答案】Na2O;;2Cl2;2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1)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1)x+(-2)y=0,解得:x:y=2:1,则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
(2)五氧化二氮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显+5价;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2个氯分子表示为2Cl2;
(4)2个氧离子表示为2O2-。
18.(2024八下·新昌期中)下列各物质:A、鲜牛奶B、水银C、冰水混合物D、二氧化碳E、新鲜空气F、液氮。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②属于单质的是   ;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   ;
【答案】AE;BF;C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组物质组成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鲜牛奶含有蛋白质、油脂、水分等,属于混合物;
B.水银是由一种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化合物;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E.新鲜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F.液氮是液态的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AE;
②属于单质的是BF;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CD。
19.(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宾馆的客房常常需要插卡用电,如图所示,房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接在干路上,房间里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是   联的。某房客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则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
【答案】开关;并;插头处短路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1)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2)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用电器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房卡插入插槽中,房间内的灯开始工作;拿走房卡,灯泡熄灭,则房卡相当干路上的开关;
(2)房间里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它们之间不相互影响,因此是并联的;
(3)断开开关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发生短路现象,台灯的插头处短路。
20.(2024八下·新昌期中)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C;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变化II种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即是否出现新的分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变化Ⅱ中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C。
(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生成了新的分子,即生成新物质。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则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21.(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明观察了小区入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绿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S闭合。
(1)闭合开关后,线圈吸住铁柱时,电磁铁的上端为   极。
(2)若电源电压下降,栏杆不能抬起。除了更换电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样杆正赏抬起的方法:   。
【答案】S;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小些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2)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据此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向下端,则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
(2)栏杆不能抬起,说明电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此时可以增大电流,即减小总电阻,此时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小些。
22.(2024八下·新昌期中)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小明将组装好的电动机模型、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串联起来如图甲所示。
(1)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线圈不转,他用手轻轻转了一下线圈,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线圈原来不转的原因可能是   。
A.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B.电源正负极接反了  C.磁铁没有磁性
(2)接下来,小明把永磁铁换成图乙所示的电磁铁,并将电磁铁线圈的两个接线柱M、N分别与电刷A、B相连,使电磁铁线圈与电动机模型线圈并联后,合用一个电源。当改变电源正、负极时,电动机线圈转动的方向会不会改变?   。
【答案】A;不会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当电动机的线圈处于平衡位置时,线圈两侧受平衡力的作用,电动机不转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一个因素时,受力方向才会发生改变。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拨动一下后,打破平衡,电动机便转动起来,则线圈原来不转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故选A。
(2)电磁铁线圈的两个接线柱M、N分别与电刷A、B相连,此时磁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当对调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时,通过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则电动机线圈的受力方向不变,其转动方向不变。
23.(2024八下·新昌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   。
族 周期 ⅣA VA ⅥA ⅦA
2 6碳 12.01 7氨 14.01 8氧 16.00 9氟 19.00
3 14硅 28.09 15磷 30.96 16硫 32.06 17氯 35.45
【答案】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原子的核电荷数就不同;
(2)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为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24.(2024八下·新昌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l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开始,国际上采用C﹣12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2)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其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Cl﹣35和Cl﹣37,则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   Cl﹣3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中子;大于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
(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解答】(1)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中子数不同;
(2)设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为x,
那么得到:35×x+37×(1-x)=35.5
解得:x=75%,
自然界中Cl﹣37所占的百分比为1-75%=25%。
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
25.(2024八下·新昌期中)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 化学式为C2H3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原子个数比是   。
(2)丙烯醛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112g 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3:4:1;56;112克丙烯醛(C2H3CHO)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12g××100%=72g;答:112g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碳元素的质量=丙烯醛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C2H3CHO可知,丙烯醛中的C、H、O原子个数比是3:4:1;
(2)根据化学式C2H3CHO可知,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56;
26.(2024八下·新昌期中)某小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并进行了实验,使指针绕O点转动,记录指针A所指的刻度值大小。
线圈接线点 接线柱1 接线柱2 接线柱3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电流(安) 0.8 1.2 1.6 0.8 1.2 1.6 0.8 1.2 1.6
指针A所指的刻度值大小 0.8 1.2 1.6 0.6 0.9 1.2 0.4 0.6 0.8
(1)进行1、2、3实验控制不变的变量是   ,从而探究   的关系;
(2)实验中,他们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   ;
(3)写出能使指针反向偏转的具体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线圈匝数;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保证电流不变;见详解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中接线柱的选择情况确定变量和不变的量,进而确定探究的目的;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1、2、3实验时,线圈接点均为接线柱1,即控制不变的变量是线圈的匝数。变化的是电流大小,从而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2)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改变了线圈的匝数,此时应保持电流不变,那么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保证电流不变。
(3)磁场方向与电流有关,为了能使指针反向偏转,可以改变电流方向,或是磁铁的磁极对换一下。
27.(2024八下·新昌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ɑ粒子(ɑ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ɑ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ɑ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不会;A;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2)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后运动轨迹发生改变,根据它们的受力情况确定原子内的结构;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那么α粒子的受力大小基本相同,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故选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没有研究清楚,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28.(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柯利用题图装置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磁体的磁性强弱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过程中将条形磁体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来判断感应电流的大小。
(1)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是   。
(2)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柯先后用图甲和图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要验证的是上述的猜想   。
(3)若要利用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猜测一,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应该如何操作   ?
【答案】电磁感应;三;将条形磁铁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幅度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感应的定义解答;
(2)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猜测一确定实验探究中的变量,然后确定操作内容。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感应电流的原理。
(2)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只有条形磁体向下插入线圈的匝数不同,所以他要验证的是猜想三,即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匝数有关。
(3)验证猜测一,即探究速度对电磁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那么操作为:将条形磁铁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幅度。
29.(2024八下·新昌期中)如图,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等电器都是用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
(1)图甲,三孔式插座的中间插孔连接的是   ;
(2)细心的小科发现,插头的中间脚比另外两只脚要略长,如图乙,都是如此。请你解释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答案】地线;使三脚插头首先将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2)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较长的插脚的作用。
【解答】(1)根据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中间地”可知,三孔式插座的中间插孔连接的是地线。
(2)插头的中间脚比另外两只脚要略长,则插入时先接通地线,断开时最后断开地线,从而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30.(2024八下·新昌期中)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
【答案】四;72:11;解: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每天需要补充锌元素的质量=20千克×0.5毫克/千克=10毫克从口服液中补充的锌元素的质量=10毫克×1/2=5毫克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的支数=5毫克÷5.0毫克/支=1答: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首先用小孩的体重×0.5毫克/千克计算出一天需要的锌元素的质量,再乘得到从口服液得到的锌元素的质量,最后除以5毫克/支计算一天需要的口服液支数。
【解答】(1)由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2)由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2):(1×22)=72:11。
31.(2024八下·新昌期中)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求:
氮肥(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   。
(2)多少克尿素(CO(NH2)2]与40克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
【答案】7:1:12;30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根据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H4NO3 可知,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4):(16×3)=7:1:12;
(2)尿素和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设需要尿素的质量为x,则:
x××100%=40g×
解得:x=30g。
32.(2024八下·新昌期中)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衔铁与上触点接触,与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衔铁与下触点接触,与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伏,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为3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如图乙所示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应与接线柱   (填“A” 或“B”)相连。
(2)热敏电阻的阻值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是   。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
【答案】B;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磁铁吸合时接通的动触点,以及对应的工作状态,然后确定接线柱C的接线方法;
(2)根据乙图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乙图确定对应的温度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此时接通下面的动触点B。由于此时警铃响,所以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B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A相连。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
(3)当线圈中的电流I=50mA=0.05A时,
控制电路的总电阻R总=;
热敏电阻R=R总-R0=60Ω-30Ω=30Ω;
由图乙可知,此时t=80℃;
所以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