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校联考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校联考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校联考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上·南浔期中)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图片素材称作“蓝色弹珠”,这是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照片上蓝色部分表示(  )
A.海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这颗“蓝色弹珠”表示的是地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阴雨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解答】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水。
故选A。
2.(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8:1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
D.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判断。
【解答】AD.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可以直接观察到二者的的体积之比为1:2,但是不能直接观察到质量之比,故A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B.不能直接看到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B不合题意;
C.只能看到有气体生成,不能确定是氢气和氧气,故C不合题意。
故选D。
3.(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浊液是由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根据溶液的稳定性可知,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③正确;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则泥浆水是悬浊液,故④错误。
故选C。
4.(2024八上·南浔期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进行过滤操作时,滤液边缘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顶在滤纸最厚的位置,漏斗的尖嘴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并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在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正确;
C.加入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D错误。
故选B。
5.(2024八上·南浔期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洗脸水浇花
B.用低流量喷头
C.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D.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保护水资源。
【解答】用洗脸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用低流量喷头,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会造成水体污染;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做到水资源充分利用。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南浔期中)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因此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一般情况下,温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据此判断溶质质量的改变,进而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
(4)根据(2)中分析判断。
【解答】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 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关于大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
C.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都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D.气温、气压、风等是天气要素
【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
(2)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A叙述正确;
B、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等,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故B叙述正确;
C、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大而升高,故C叙述错误;
D、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是天气要素,故D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4八上·南浔期中)人们常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
B.滤纸放人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
C.过滤物也可以沿着漏斗内壁倒入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放入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物不能沿着漏斗内壁倒入,应沿着玻璃棒倒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含有水、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实验或现象中运用了相同物理知识的是(  )
①热气球升空②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气,气球向吹气一侧运动
③飞机起飞时机翼受到升力④撤去酒精灯,闭口的易拉罐变瘪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2)大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存在压强;
(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答】①热气球升空利用了空气浮力;
②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气,吹气的那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因此气球向吹气的那侧飘;
③飞机起飞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较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④撤去酒精灯,被封口的易拉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变瘪了。
所以②③的原理相同,都是应用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上·南浔期中)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冷水的密度大于温水,即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气球在冷水中上浮。热水的密度小于温水,即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气球在热水中下沉。
故选D。
11.(2024八上·南浔期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100克,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 D.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结合题中所给溶液及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符合题意;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不符合题意。
C.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4八上·南浔期中)自西域归来的李白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而唐朝诗人王之涣却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答案】C
【知识点】季风
【解析】【分析】1、中国的气候区主要分为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盛行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
2、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影响范围广,由西北北吹来一直到东南部都受影响。夏季风由海洋吹向西北,受高山阻挡西北部不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解答】由题意可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指冬季的西北风,吹过玉门关到东南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的东南风不能吹到西北部,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2024八上·南浔期中)图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丙溶液过滤后得到丁溶液,则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甲、乙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比甲中少,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室温时的丙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有可能相等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南浔期中)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密度是1.25×103kg/m3
B.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103kg/m3
C.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
D.当h>10cm时,物体M漂浮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的重力,可求M的重力,再利用G=mg求M的质量,求出M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正方体M的密度;
(2)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据此求此时M受到的浮力,求出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液体的密度;
(3)当h=10cm时,先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4)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M的状态。
【解答】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
M的质量:;
M的体积:V=(0.1m)3=0.001m3,
正方体M的密度:;
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G-F浮=7N,
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
此时物体M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05m=0.0005m3,
则液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当h=10cm时,M排开水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
M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
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
D.因为物体M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物体M最终会在液体里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4八上·南浔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③   ;④   ;
(2)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   。
【答案】(1)水汽输送;植物蒸腾
(2)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有固、液、气态三种形式,水的变化和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7.(2024八上·南浔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20℃时,将8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2)上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答案】(1)饱和
(2)26.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则20℃时,20g蒸馏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的质量,故将8g食盐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2)上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是直饮水机的主要工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的主要作用是   。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吸附杂质
(2)漏斗
(3)混合物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过程中物质的作用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解答;
(3)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①中碳罐中含活性炭,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则①的作用是除去自来水中不可溶性杂质;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只要将直饮水机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则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
19.(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3)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答案】(1)37.3
(2)蒸发溶剂
(3)降温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应采取蒸发结晶方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再结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蒸发结晶方法;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
20.(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____。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1)增加水的导电性
(2)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纯水导电性很差,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①该实验检验气体时,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②检验气体时,该实验检验气体时,捏一下含玻璃球的胶皮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如塑料瓶,注射针头,胶皮管,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故答案为:D。
21.(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下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答案】(1)
(2)下部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上升;冷空气收缩密度变大,所以下降,如下图所示:
(2)室内的取暖装置是给空气加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为了能使空气对流起来,应该将取暖装置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22.(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上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C、D两处中,   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   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   天气。
【答案】(1)高压;晴朗干燥
(2)C;冷锋;降温降雨大风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低压系统(气旋):①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②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系统(反气旋):①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呈逆时针辐散);②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2)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答】(1)阅读地图,根据图中的气压分布特征可以看出A处的气压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高空气流下沉辐散,在此控制之下,天气晴朗;B处的气压具有中间低,四周高的特点,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气流上升,在此控制之下,天气阴雨。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影响B处的天气统是低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阴雨。
(2)由于C处位于冷锋锋前,而D处位于暖锋锋后,故C处天气将发生变化,届时该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降雨天气。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23.(2024八上·南浔期中)海水可以“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   (填序号)。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f.药匙
(3)若(2)中配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2.5%,则可能的原因是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食盐洒落烧杯外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1)CBA;滤纸破损
(2)acde
(3)A,B,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C(溶解)、B(过滤)、A(蒸发)。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列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3)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洒落烧杯外,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水的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C(溶解)、B(过滤)、A(蒸发)。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列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故答案为:acde。
(3)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洒落烧杯外,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水的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①②③。
24.(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明阅读到以下的材料: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煮不了,这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
【实验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如图a,用温度计测得水将要沸腾到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格所示:
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70 78 86 91 102 102 102
(1)由此数据可知,当时的烧瓶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实验二】: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a所示)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
实验表明   。
(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明该如何操作   。此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   。
【答案】(1)大于
(2)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3)向内推注射器活塞;爆炸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小明实验中改变实验装置,向内压向活塞时,烧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解答】【实验一】: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表中所示水的沸点是102℃,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实验二】:(1)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5.(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过程,其中弹簧测力计所挂的是同一金属块。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根据上述实验,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m3,戊图中盐水的密度是   kg/m3。
【答案】(1)2.0
(2)无关
(3)丁、戊
(4)2×10-4;1.2×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判定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4)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表示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进一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盐水的密度。
【解答】 (1)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金属块的重力为G=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水=4.8N-2.8N=2N;
(2)分析丙、丁两图,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金属块的深度不同,但测量力计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可知,丙、丁两图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故得出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要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分析图丁、戊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水=2N,金属块的体积等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由图甲戊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盐水=G-F戊=4.8N-2.4N=2.4N,
金属块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盐水的密度:。
26.(2024八上·南浔期中)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一种物质,为研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研究人员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 0、60、120分 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大鼠状态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服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患糖尿病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14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苯脲(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获得的结论是:   。
(3)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请提出一点建议   。
【答案】(1)对照作用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都能降低大鼠血糖,且山药多糖对降低大鼠血糖作用更有优势
(3)每组大鼠数量增加,取血糖平均值或多次重复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由实验表格可知,A组老鼠是健康的且没有服用多糖和降糖药物,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对照组;
(2)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知,服用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的患糖尿病的老鼠的血糖浓度都降低了;且服用山药多糖的老鼠的血糖降低的更多;
(3)由于实验中存在着偶然性,所以老鼠要用多只,并对每组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2)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都能降低大鼠血糖,且山药多糖对降低大鼠血糖作用更有优势;(3) 每组大鼠数量增加,取血糖平均值或多次重复实验。
27.(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亮用注射器做了以下几个物理小实验:
(1)用容积为2.5mL的注射器、刻度尺和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的值。
①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外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相对外筒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5cm;④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另一位同学,仅将所用的注射器更换为容积为10mL的注射器乙(长度保持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却无法测出大气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
(3)下图是自制潜水艇模型,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原来悬浮的潜水艇模型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
【答案】(1)5.2;1.04×105
(2)活塞的横截面积变大,相同大气压下所需拉力增大,会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下沉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大小;
④根据公式V=SL计算出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2)根据公式V=SL计算出10mL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活塞的受到的大气压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比较,得出结论;
(3)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的模型进行分析。
【解答】 (1)②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5.2N;
由于注射器活塞颈部用绳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这样相当于水平向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运动时,说明此时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大小相等,故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F=5.2N;
③用刻度尺测得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5cm;
④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5mL=2.5cm3,
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2)大气压约为105Pa,
10mL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时,
由可得,此时注射器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1=pS1=105Pa×0.0002m2=20N,
因为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此时注射器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故无法测出大气压力;
(3)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添加实验步骤: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模型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时,试管内气压变小,水进入试管,试管中的水增多,重力增大,大于浮力,所以潜艇模型将下沉。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8分,第30题8分,第31题6分,第32题7分,共35分)
28.(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为覆杯实验。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   (“会”或“不会”)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   (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答案】(1)大气压
(2)会;变长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气在各个方向上都会产生压强,硬纸片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会掉下来;
(2)变化后,纸片上下受到的压强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客观存在;
(2)要使纸片下落,纸片上下受到的压强应该相等,容积和高度均相同,纸片受到上面的水的压强是一定的,
设纸板刚好脱落时的气压为p,由平衡力的知识则有:ρ水ghS+G=pS,
所以,
因为S变大,题中没说纸板重力G忽略不计,所以p变小,所以抽气时间变长。
29.(2024八上·南浔期中) 小金想制作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kg/m3的均匀长方体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放于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始终竖立,高度为60cm,底部横截面积为0.1m2,其上表面可以作为秤盘(ρ水=1.0×103kg/m3)。问:
(1)木料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当木料上不放置任何物体时,木料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多少厘米?
(3)这台浮力秤最多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解:木料的体积:V=SH=0.1m2×0.6m=0.06m3,
木料的质量:m=ρV=0.5×103kg/m3×0.06m3=30kg
答:木料的质量是30kg
(2)解:因漂浮状态:F浮=G=mg=30kg×10N/kg=300N,
木料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0.03m3,
木料浸入深度:h=V排/s==0.3m;
答:不放物体时,底部浸入水中深度为30cm;
(3)解:当木料刚浸没时,木料增加的排开水的体积:
V排'=V-V排=0.06m3-0.03m3=0.03m3,
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增加的浮力大小等于最大称量的重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3m3=300N=G',
所以最大称量的质量:m'==30kg。
答:最多可以称量的质量是30kg。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知道木料高和横截面积,根据V=Sh求出木料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木料的质量;
(2)根据G=mg求出木料的重力,木料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木料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Sh求出木料浸入的深度;
(3)当木料全部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根据G物=F'浮-F浮得出物体的最大重力,根据G=mg得出物体的最大质量。
30.(2024八上·南浔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
(2)在这四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需有计算过程)
【答案】(1)27.2
(2)③④
(3)26.5%
(4)解:100g×20%=(100g+m水)×5%
m水=300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由实验③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即20℃时,20g水最多溶解7.2g氯化钠,则实验④中,向20℃时的2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20g水中最多溶解7.2g氯化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7.2g,即m的值为27.2,故填27.2。
(2)由图可知,实验③和④中加入的氯化钠均没有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③和④。
(3)解:由(1)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浮力随水深度h变化的图像。
(1)图丙中的B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C点时,拉力为4N,此时该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顿?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漂浮
(2)8
(3)解:由图象可知,木块浸没时所受拉力最大为4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F,
则木块的重力:G=F浮-F=8N-4N=4N,
木块的密度: .。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①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它静止在容器底部,随着水位的升高,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②当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开始在水面漂浮,随着水位的升高,它的位置也在不断升高,当浮力保持不变;
③当细线拉直后,木块的位置不能变化,随着水位的升高,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④当木块完全浸没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根据图丙确定B点对应的状态;
(2)C点时,木块的浮力达到最大,此时木块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根据 G=F浮-F 计算出木块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解答】(1)根据图丙可知,AB段浮力保持不变,应该是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它的位置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升高。
(2)C点时木块的浮力最大,即此时完全浸没,那么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0.8×10-3m3=8N。
32.(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面积为12.5×10-6m2。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高压锅的原理是增大锅内气压,提高   。
(2)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105Pa时,该锅最高温度为120℃。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N/kg)。
(3)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案】(1)沸点
(2)解:由图可知,当锅内最高温度为120摄氏度时,锅内气压达到1.8×105Pa
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p=1.8×105-1×105=0.8×105Pa
限压阀的自重G=F=PS=0.8×105Pa×12.5×10-6m2=1N
限压阀的质量m=G/g=1N/10N/Kg=0.1Kg=100g
答: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3)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正确判断物体间的压力,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
(3)物体间接触部分的面积,一般与较小的物体面积相同。
1 / 1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校联考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上·南浔期中)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图片素材称作“蓝色弹珠”,这是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照片上蓝色部分表示(  )
A.海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2.(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8:1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
D.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3.(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4.(2024八上·南浔期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5.(2024八上·南浔期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洗脸水浇花
B.用低流量喷头
C.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D.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
6.(2024八上·南浔期中)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7.(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关于大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
C.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都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D.气温、气压、风等是天气要素
8.(2024八上·南浔期中)人们常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
B.滤纸放人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
C.过滤物也可以沿着漏斗内壁倒入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属于纯净物
9.(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列实验或现象中运用了相同物理知识的是(  )
①热气球升空②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气,气球向吹气一侧运动
③飞机起飞时机翼受到升力④撤去酒精灯,闭口的易拉罐变瘪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0.(2024八上·南浔期中)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11.(2024八上·南浔期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100克,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 D.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
12.(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4八上·南浔期中)自西域归来的李白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而唐朝诗人王之涣却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14.(2024八上·南浔期中)图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5.(2024八上·南浔期中)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密度是1.25×103kg/m3
B.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103kg/m3
C.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
D.当h>10cm时,物体M漂浮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4八上·南浔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③   ;④   ;
(2)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   。
17.(2024八上·南浔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20℃时,将8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2)上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是直饮水机的主要工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的主要作用是   。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9.(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3)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20.(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____。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1.(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下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22.(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上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C、D两处中,   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   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   天气。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23.(2024八上·南浔期中)海水可以“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   (填序号)。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f.药匙
(3)若(2)中配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2.5%,则可能的原因是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食盐洒落烧杯外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24.(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明阅读到以下的材料: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煮不了,这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
【实验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如图a,用温度计测得水将要沸腾到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格所示:
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70 78 86 91 102 102 102
(1)由此数据可知,当时的烧瓶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实验二】: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a所示)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
实验表明   。
(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明该如何操作   。此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   。
25.(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过程,其中弹簧测力计所挂的是同一金属块。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根据上述实验,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m3,戊图中盐水的密度是   kg/m3。
26.(2024八上·南浔期中)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一种物质,为研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研究人员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 0、60、120分 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大鼠状态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服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患糖尿病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14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苯脲(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获得的结论是:   。
(3)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请提出一点建议   。
27.(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亮用注射器做了以下几个物理小实验:
(1)用容积为2.5mL的注射器、刻度尺和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的值。
①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外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相对外筒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5cm;④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另一位同学,仅将所用的注射器更换为容积为10mL的注射器乙(长度保持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却无法测出大气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
(3)下图是自制潜水艇模型,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原来悬浮的潜水艇模型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8分,第30题8分,第31题6分,第32题7分,共35分)
28.(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所示为覆杯实验。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   (“会”或“不会”)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   (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29.(2024八上·南浔期中) 小金想制作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kg/m3的均匀长方体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放于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始终竖立,高度为60cm,底部横截面积为0.1m2,其上表面可以作为秤盘(ρ水=1.0×103kg/m3)。问:
(1)木料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当木料上不放置任何物体时,木料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多少厘米?
(3)这台浮力秤最多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30.(2024八上·南浔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
(2)在这四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需有计算过程)
31.(2024八上·南浔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浮力随水深度h变化的图像。
(1)图丙中的B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C点时,拉力为4N,此时该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顿?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2.(2024八上·南浔期中)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面积为12.5×10-6m2。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高压锅的原理是增大锅内气压,提高   。
(2)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105Pa时,该锅最高温度为120℃。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N/kg)。
(3)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这颗“蓝色弹珠”表示的是地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阴雨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解答】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水。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判断。
【解答】AD.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可以直接观察到二者的的体积之比为1:2,但是不能直接观察到质量之比,故A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B.不能直接看到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B不合题意;
C.只能看到有气体生成,不能确定是氢气和氧气,故C不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浊液是由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根据溶液的稳定性可知,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③正确;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则泥浆水是悬浊液,故④错误。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进行过滤操作时,滤液边缘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顶在滤纸最厚的位置,漏斗的尖嘴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并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在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正确;
C.加入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保护水资源。
【解答】用洗脸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用低流量喷头,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会造成水体污染;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做到水资源充分利用。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因此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一般情况下,温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据此判断溶质质量的改变,进而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
(4)根据(2)中分析判断。
【解答】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 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
(2)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A叙述正确;
B、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等,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故B叙述正确;
C、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大而升高,故C叙述错误;
D、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是天气要素,故D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放入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物不能沿着漏斗内壁倒入,应沿着玻璃棒倒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含有水、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2)大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存在压强;
(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答】①热气球升空利用了空气浮力;
②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气,吹气的那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因此气球向吹气的那侧飘;
③飞机起飞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较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④撤去酒精灯,被封口的易拉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变瘪了。
所以②③的原理相同,都是应用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冷水的密度大于温水,即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气球在冷水中上浮。热水的密度小于温水,即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气球在热水中下沉。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结合题中所给溶液及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符合题意;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不符合题意。
C.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季风
【解析】【分析】1、中国的气候区主要分为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盛行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
2、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影响范围广,由西北北吹来一直到东南部都受影响。夏季风由海洋吹向西北,受高山阻挡西北部不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解答】由题意可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指冬季的西北风,吹过玉门关到东南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的东南风不能吹到西北部,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丙溶液过滤后得到丁溶液,则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甲、乙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比甲中少,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得到室温时的丙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有可能相等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的重力,可求M的重力,再利用G=mg求M的质量,求出M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正方体M的密度;
(2)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据此求此时M受到的浮力,求出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液体的密度;
(3)当h=10cm时,先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4)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M的状态。
【解答】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
M的质量:;
M的体积:V=(0.1m)3=0.001m3,
正方体M的密度:;
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G-F浮=7N,
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
此时物体M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05m=0.0005m3,
则液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当h=10cm时,M排开水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
M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
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
D.因为物体M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物体M最终会在液体里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水汽输送;植物蒸腾
(2)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有固、液、气态三种形式,水的变化和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7.【答案】(1)饱和
(2)26.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则20℃时,20g蒸馏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的质量,故将8g食盐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2)上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18.【答案】(1)吸附杂质
(2)漏斗
(3)混合物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过程中物质的作用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解答;
(3)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①中碳罐中含活性炭,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则①的作用是除去自来水中不可溶性杂质;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只要将直饮水机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则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
19.【答案】(1)37.3
(2)蒸发溶剂
(3)降温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应采取蒸发结晶方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再结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蒸发结晶方法;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
20.【答案】(1)增加水的导电性
(2)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纯水导电性很差,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①该实验检验气体时,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②检验气体时,该实验检验气体时,捏一下含玻璃球的胶皮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如塑料瓶,注射针头,胶皮管,是图2的创新实验所具备的优点。
故答案为:D。
21.【答案】(1)
(2)下部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上升;冷空气收缩密度变大,所以下降,如下图所示:
(2)室内的取暖装置是给空气加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为了能使空气对流起来,应该将取暖装置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22.【答案】(1)高压;晴朗干燥
(2)C;冷锋;降温降雨大风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低压系统(气旋):①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②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系统(反气旋):①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呈逆时针辐散);②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2)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答】(1)阅读地图,根据图中的气压分布特征可以看出A处的气压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高空气流下沉辐散,在此控制之下,天气晴朗;B处的气压具有中间低,四周高的特点,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气流上升,在此控制之下,天气阴雨。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影响B处的天气统是低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阴雨。
(2)由于C处位于冷锋锋前,而D处位于暖锋锋后,故C处天气将发生变化,届时该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降雨天气。
23.【答案】(1)CBA;滤纸破损
(2)acde
(3)A,B,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C(溶解)、B(过滤)、A(蒸发)。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列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3)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洒落烧杯外,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水的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1)甲图中的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乙图中的C(溶解)、B(过滤)、A(蒸发)。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若要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则下列仪器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故答案为:acde。
(3)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洒落烧杯外,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水的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①②③。
24.【答案】(1)大于
(2)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3)向内推注射器活塞;爆炸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小明实验中改变实验装置,向内压向活塞时,烧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解答】【实验一】: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表中所示水的沸点是102℃,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实验二】:(1)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5.【答案】(1)2.0
(2)无关
(3)丁、戊
(4)2×10-4;1.2×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判定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4)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表示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进一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盐水的密度。
【解答】 (1)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金属块的重力为G=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水=4.8N-2.8N=2N;
(2)分析丙、丁两图,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金属块的深度不同,但测量力计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可知,丙、丁两图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故得出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要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分析图丁、戊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水=2N,金属块的体积等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由图甲戊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盐水=G-F戊=4.8N-2.4N=2.4N,
金属块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盐水的密度:。
26.【答案】(1)对照作用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都能降低大鼠血糖,且山药多糖对降低大鼠血糖作用更有优势
(3)每组大鼠数量增加,取血糖平均值或多次重复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由实验表格可知,A组老鼠是健康的且没有服用多糖和降糖药物,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对照组;
(2)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知,服用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的患糖尿病的老鼠的血糖浓度都降低了;且服用山药多糖的老鼠的血糖降低的更多;
(3)由于实验中存在着偶然性,所以老鼠要用多只,并对每组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2)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山药多糖和降糖药物都能降低大鼠血糖,且山药多糖对降低大鼠血糖作用更有优势;(3) 每组大鼠数量增加,取血糖平均值或多次重复实验。
27.【答案】(1)5.2;1.04×105
(2)活塞的横截面积变大,相同大气压下所需拉力增大,会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下沉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大小;
④根据公式V=SL计算出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2)根据公式V=SL计算出10mL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活塞的受到的大气压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比较,得出结论;
(3)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的模型进行分析。
【解答】 (1)②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5.2N;
由于注射器活塞颈部用绳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这样相当于水平向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运动时,说明此时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大小相等,故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F=5.2N;
③用刻度尺测得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5cm;
④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5mL=2.5cm3,
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2)大气压约为105Pa,
10mL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时,
由可得,此时注射器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1=pS1=105Pa×0.0002m2=20N,
因为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此时注射器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故无法测出大气压力;
(3)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添加实验步骤: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模型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时,试管内气压变小,水进入试管,试管中的水增多,重力增大,大于浮力,所以潜艇模型将下沉。
28.【答案】(1)大气压
(2)会;变长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气在各个方向上都会产生压强,硬纸片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会掉下来;
(2)变化后,纸片上下受到的压强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客观存在;
(2)要使纸片下落,纸片上下受到的压强应该相等,容积和高度均相同,纸片受到上面的水的压强是一定的,
设纸板刚好脱落时的气压为p,由平衡力的知识则有:ρ水ghS+G=pS,
所以,
因为S变大,题中没说纸板重力G忽略不计,所以p变小,所以抽气时间变长。
29.【答案】(1)解:木料的体积:V=SH=0.1m2×0.6m=0.06m3,
木料的质量:m=ρV=0.5×103kg/m3×0.06m3=30kg
答:木料的质量是30kg
(2)解:因漂浮状态:F浮=G=mg=30kg×10N/kg=300N,
木料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0.03m3,
木料浸入深度:h=V排/s==0.3m;
答:不放物体时,底部浸入水中深度为30cm;
(3)解:当木料刚浸没时,木料增加的排开水的体积:
V排'=V-V排=0.06m3-0.03m3=0.03m3,
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增加的浮力大小等于最大称量的重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3m3=300N=G',
所以最大称量的质量:m'==30kg。
答:最多可以称量的质量是30kg。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知道木料高和横截面积,根据V=Sh求出木料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木料的质量;
(2)根据G=mg求出木料的重力,木料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木料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Sh求出木料浸入的深度;
(3)当木料全部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根据G物=F'浮-F浮得出物体的最大重力,根据G=mg得出物体的最大质量。
30.【答案】(1)27.2
(2)③④
(3)26.5%
(4)解:100g×20%=(100g+m水)×5%
m水=300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由实验③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即20℃时,20g水最多溶解7.2g氯化钠,则实验④中,向20℃时的2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20g水中最多溶解7.2g氯化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7.2g,即m的值为27.2,故填27.2。
(2)由图可知,实验③和④中加入的氯化钠均没有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③和④。
(3)解:由(1)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答案】(1)漂浮
(2)8
(3)解:由图象可知,木块浸没时所受拉力最大为4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F,
则木块的重力:G=F浮-F=8N-4N=4N,
木块的密度: .。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①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它静止在容器底部,随着水位的升高,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②当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开始在水面漂浮,随着水位的升高,它的位置也在不断升高,当浮力保持不变;
③当细线拉直后,木块的位置不能变化,随着水位的升高,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④当木块完全浸没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根据图丙确定B点对应的状态;
(2)C点时,木块的浮力达到最大,此时木块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根据 G=F浮-F 计算出木块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解答】(1)根据图丙可知,AB段浮力保持不变,应该是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它的位置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升高。
(2)C点时木块的浮力最大,即此时完全浸没,那么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0.8×10-3m3=8N。
32.【答案】(1)沸点
(2)解:由图可知,当锅内最高温度为120摄氏度时,锅内气压达到1.8×105Pa
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p=1.8×105-1×105=0.8×105Pa
限压阀的自重G=F=PS=0.8×105Pa×12.5×10-6m2=1N
限压阀的质量m=G/g=1N/10N/Kg=0.1Kg=100g
答: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3)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正确判断物体间的压力,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
(3)物体间接触部分的面积,一般与较小的物体面积相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